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肺结核肺高压病人右室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取了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里我院的85例因长期肺结核致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在51±10.5岁,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正常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为50±11岁。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舒张功能,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逐渐减低,和肺高压程度呈负相关。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加,舒张时间明显延长。TDI法对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较血流多普勒及常规则超声更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具有准确而简便,重复性强的特点,为肺结核肺高压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适合作为评价肺结核肺高压病人右室功能变化程度的指标。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右室舒张功能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三尖瓣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血管瘤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血流状态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瘤定位及评价准确,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观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皮下软组织血管瘤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中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68例浅表组织肿块患者的病历,参照病理诊断结果,观察彩超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并对比良、恶性的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与声像图特点。结果彩超的良性诊断符合率(特异度)为90.91%(50/55),恶性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为76.92%(9/13);良、恶性后方回声衰减有显著差异(P<0.05,t=28.12);良性的RI和PSV平均值均低于恶性(P<0.05),且RI<0.70,PSV<20cm/s。结论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中,彩超成像清晰,诊断符合率高,诊断价值突出。其中RI与PSV等指标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块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浅表层组织肿块 良性 恶性 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浅表软组织肿物诊断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高频彩超),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浅表软组织肿物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良性肿物86例,恶性肿物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经高频彩超检查,高频彩超对良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6.51%,漏诊率为3.49%,对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100.00%,漏诊率为0,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各类浅表软组织肿物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且能够判断肿块性质,有助于后续治疗。

  • 标签: 浅表软组织肿物 高频 多普勒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3D-CPA)及其定量参数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需行新辅助化疗并接收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行三维超声检查,应用3D-CPA对新辅助化疗前所获得的定量分析参数和新辅助化疗后所获得的定量分析参考数进行观察。结果新辅助化疗前30例MG(26.73±8.34)MP(22.41±5.63),R(0.15±0.03)VFI(1.24±0.85)4项检测参数均较对新辅助化疗后30例MG(24.12±6.41)MP(20.15±3.62)R(0.02±0.01),VFI(1.18±0.26)明显减低(P﹤0.05)。结论3D-CPA可以定性定量研究乳腺癌的血流情况,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超声检查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VOCAL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中良恶性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对照组,另49例患者采取超声弹性成像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发现对照组诊断率与病理结果有一定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诊断率与病理结果差异较小(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中准确性较高,为患者之后治疗提供有效保证,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乳腺占位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监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中的作用。方法:将112例需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CDFI监测组和常规操作组,每组56例。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拍胸片后是否需再操作。结果:CDFI监测组和常规操作组首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8.21%(55/56)、85.71%(48/56),置管时间分别为(5.64±2.44)min、(7.82±6.90)min,术后胸片发现导管位置异常分别为0%及10.71%(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监测下行PICC置管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和再操作次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成功率
  • 简介:目的观察女性月经周期3个阶段的指甲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探讨月经周期对女性指甲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动态血流成像仪对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招募的20例月经正常女性月经周期3个阶段的指甲微循环血流量进行测定,同时在月经周期第1天、第14天,第23天进行手背动态血流成像扫描。结果月经周期的月经期、增殖期和分泌期拇指指甲微循环血流量分别为(540.5±81.1)PU、(546.4±94.9)PU和(607.1±97.4)PU,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手指指甲微循环血流量测定结果相似。手背动态血流成像图显示,月经周期第23天血流灌注量较月经第1天及第14天明显增加。结论健康女性的指甲微循环血流量随月经周期呈动态变化。激光多普勒动态血流成像可简便、快速地测定体表微循环血流。

  • 标签: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微循环血流量 月经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当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52例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将病理结果当做金标准,一共43个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全部患者均需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准确率为94.5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准确率为76.71%,超声弹性成像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检查(P<0.05);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敏感性为93.02%、特异性为96.67%,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 在诊断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当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以得到较高的诊断结果,而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结果更加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彩色多普勒 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选取均源自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时间:2020.06-2021.06),共纳入80例,以Excel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均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干预;后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经检查,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诊断
  • 简介:目的定量探讨线粒体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小鼠视网膜母细胞瘤造模,采用CMIAS—8图像分析仪分别测试正常组和母细胞瘤组线粒体及线粒体空泡的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密度等并进行对比。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的线粒体空泡的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参数值比正常视网膜组大,表面积与体积比正常组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线粒体空泡的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形状因子等变化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大鼠 视网膜母细胞瘤 线粒体 密度 表面积 体积
  • 简介: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功能矫形所引起髁突的各种组织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提示功能矫形治疗的细胞机制。发现功能前伸大鼠下颌使髁突软骨组织厚度增加,这一变化是由生发层和过渡层的细胞增生及成熟层和移行层细胞分化的共同作用引起,对细胞增生的影响强于细胞分化,但对细胞形状无明显影响。提示辅助进行功能矫治时,应选用刺激细胞增生功能较强的方法。矫形力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贮存,以进一步引起细胞和组织改变。

  • 标签: 功能前伸 生长改建 定量组织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光学信号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ancer cell,OSCC)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将OSCC细胞系(SCC9和HSC3)及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体外共培养6 h,验证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区分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能力。其次,将16只BALB/c雄性小鼠(5~6周龄,20~25g)分为两组,每组8只,将SCC9和HSC3细胞以1×106 个/ml浓度分别接种于小鼠背部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5 mg/kg ICG,配对t检验分析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在OSCC与正常组织的差异。最后,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10例OSCC患者,其中舌癌6例,颊癌4例,男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8.6岁(46~71岁),均在术前6~8 h经肘静脉注射ICG,剂量为0.75 mg/kg。术中测量OSCC患者的肿瘤、瘤周(肿瘤边界外2.0 cm)及正常舌或颊黏膜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三个样本组的近红外荧光强度,Tukey事后多重比较检验分析三者之间的信号背景比(signal background ratio,SBR)。结果体外共培养实验显示,OSCC细胞株HSC3和SCC9的近红外荧光强度显著强于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P<0.01)。体内结果显示,OSCC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高于正常组织,SBR为8.67±0.35。临床研究显示,肿瘤组织的荧光强度[(408.23±101.51)AU]显著高于瘤周和正常组织[分别为(253.12±64.89)和(261.50±80.47)AU](P<0.05);肿瘤与瘤周组织、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近红外信号强度的SBR为1.61±0.53和1.56±0.48,而瘤周与正常组织的SBR为0.96±0.17。结论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可区分OSCC和正常细胞。在OSCC根治术中,光学信号定量结合ICG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技术辅助精确手术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谱学,近红外线 光学信号 定量 口腔鳞状细胞癌 荧光分子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1WI、T2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像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GP)、壳核(putamen, P)、丘脑(thalamus, T)信号定量分析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eonatal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NBE)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最优参数。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足月NBE患儿临床及影像数据,选取性别及年龄匹配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在T1WI、T2WI、ADC图使用Carestream Client.pa44026软件测量GP、P、T三个部位信号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以上三个序列的GP、T的信号值,GP与P在T1WI、T2WI及ADC上的比值(分别以GP/P1、GP/P2、GP/PA表示),T与P在T1WI、T2WI及ADC上的比值(分别以T/P1、T/P2、T/PA表示),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找出诊断NBE的最佳MRI参数;根据急性期胆红素脑损伤评分标准将NBE患儿分为轻、中、重度NBE三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分析三组NBE患儿组间差异。结果NBE患儿共60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24例,重度14例;正常对照组31例。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1WI图像中GP、T信号值及比值(GP/P1、T/P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T2WI及ADC图像中GP、T信号值及比值(GP/P2、T/P2、GP/PA、T/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1WI图像中GP、T信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85、0.870,最佳临界点分别为267.83、295.17;T1WI图像中GP/P1、T/P1的AUC值分别为0.794、0.756,最佳临界点分别为1.41、1.1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NBE临床严重程度越高,T1WI图像中GP和T信号值越高,GP/P1、T/P1比值越高。结论基于T1WI图像的MRI信号定量分析法能早期、客观诊断NBE,T1WI图像上GP、T的信号值及GP/P1、T/P1比值可以作为早期、准确诊断NBE并动态评价NBE严重程度的MRI参数,为临床诊治NBE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严重程度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无外周缺血表现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小腿肌肉早期改变的定量分析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的无外周缺血表现的20例男性T2DM患者(年龄45~64岁)和20名匹配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46~62岁)作为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双下肢DTI。测量两侧腓肠肌内侧头(GM)、腓肠肌外侧头(GL)、胫骨前肌(TA)、比目鱼肌(SOL)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及λ1、λ2、λ3值;分析FA、ADC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及总胆固醇( TG )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T2DM组TA、SOL的ADC高于对照组[TA:(1.77±0.15)与(1.66±0.11)×10-3 mm2/s,SOL:(1.83±0.10)与(1.75±0.16)×10-3 mm2/s],T2DM组TA的λ1、λ2、λ3[(2.30±0.21)、(1.63±0.17)、(1.38±0.13)×10-3 mm2/s]高于对照组[(2.17±0.12)、(1.51±0.13)、(1.31±0.12)×10-3 mm2/s],SOL的λ2、λ3[(1.74±0.11)、(1.53±0.12)×10-3 mm2/s]也高于对照组[(1.64±0.18)、(1.44±0.15)×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65~3.91,均P<0.05)。T2DM组FA、ADC与BMI、FBG、HbA1c、HDL、LDL及TG均无相关性(r值:-0.15~0.08,均P>0.05)。结论DTI的定量参数特别是ADC能灵敏发现无外周缺血表现的T2DM患者小腿肌肉微结构改变;TA、SOL对T2DM相关微结构变化的扩散灵敏度高。

  • 标签: 糖尿病,2型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自动纤维定量(automatic fiber quantification,AFQ)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1例AD患者(AD组)和33例正常对照(NC组)的临床和MR资料。采用AFQ软件分析DTI数据,追踪脑内20根白质纤维束,比较各纤维束各项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的组间差异。沿每根纤维束走行方向分成100等份,将各等份的FA或MD值作为一个特征。筛选具有组间差异的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留一法交叉验证对AD和NC进行分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分类效能。结果20根纤维束中的11根[左/右丘脑前束(an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ATR)、左/右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胼胝体膝部束(corpus callosum,CC Genu)、右下纵束(longitudinal fasciculus,ILF)、右上纵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SLF)、左/右钩状束(uncinated fasciculus,UF)和左/右弓形束(arcuate fasciculus,AF)]在所有受检者中被成功追踪。相对NC组而言,AD组2根纤维束(左/右UF)的FA值明显减低(t=-2.532,-2.391,均P<0.05),7根纤维束(左ATR、左/右CST、右ILF、左/右UF、左AF)的MD值明显升高(t=2.569,2.411,2.108,2.357,3.773,3.796,3.492,均P<0.05)。在11根纤维束的2 200个特征中筛选出412个具有组间差异的分类特征,其中78个FA特征分布于7根纤维束(左ATR、左/右CST、CC Genu、右ILF、左/右UF),334个MD特征分布于9根纤维束(左/右ATR、左/右CST、CC Genu、右ILF、左/右UF、左AF)。SVM分类准确度为85.19%,敏感性为80.95%,特异性为87.88%,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 7。结论基于DTI的AFQ分析在AD诊断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扩散张量成像 自动纤维定量 阿尔茨海默病 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MRI(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定量参数分析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PCa)及4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患者常规MRI、DWI及DCE-MRI资料,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以及血管渗透性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volumetransfer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constant,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extracellularspacevolumefraction,Ve)。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4种参数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4种参数及ADC-K^trans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ADC、K^trans、Kep、Ve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DC、K^trans及ADC-K^tran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7.5%、91.3%、78.8%,90.0%、87.0%、77.0%,90.0%、91.3%、81.3%。结论:定量参数ADC、K^trans、Kep及Ve值对前列腺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ADC-K^trans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高于任何单一参数,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定量参数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特征参数在乳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实性结节患者200例(242个实性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评分和应变率比值的测量,手术切除标本均送至病理处检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分析超声弹性定量特征参数在乳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价值。结果本组研究中对象中实性结节242个,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结节175个,恶性结节67个。常规超声检查准确度为89.26%,特异度为92.57%,敏感度为80.60%;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分别为83.88%,87.43%,74.63%;应变率比值检查为84.71%,86.29%,80.60%;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92.98%,90.86%,98.51%。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评分可显著提高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临床上可将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常规超声诊断的一种有益补充。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 应变率比值 乳腺实性结节 常规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肥胖人群椎间盘早期退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台州市中医院、台州市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MRI常规检查正常的志愿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单纯肥胖组30例和体质量正常的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腰椎间盘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测量并比较两组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腰1~2、腰2~3、腰3~4、腰4~5、腰5至骶1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分别为(108.17±10.87)ms、(113.93±11.54)ms、(126.65±10.22)ms、(118.62±8.86)ms、(111.61±10.65)ms,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8,P<0.001);单纯肥胖组腰1~2、腰2~3、腰3~4、腰4~5、腰5至骶1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分别为(104.90±7.67)ms、(101.10±6.61)ms、(112.65±5.75)ms、(98.27±6.18)ms、(89.82±6.34)ms,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2,P<0.001)。两组腰2~3、腰3~4、腰4~5、腰5至骶1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83、6.535、10.327、9.626,均P<0.001)。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可发现椎间盘退变早期组织成分改变,可以为肥胖人群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T2-mapping技术 定量检测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 腰椎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