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和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腔镜组和经阴组,每组48例。经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进行治疗,经阴组患者行式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镇痛药使用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阴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镇痛药使用率、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经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10.42%VS6.25%),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比较,阴式子宫切除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经济情况及病情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比较哪种手术对患者伤害最小。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患难25例,采取开腹子宫切除的患者25例。比较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对比发现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中出血量非常少,明显低于采取开腹子宫切除的患者,并且前者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上述这几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其损伤小,恢复快。

  • 标签: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经腹子宫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癌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手术时常规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肝功能损害重,我院1994~1998年采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8~69岁.原发性肝癌54例,肝转移癌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肝叶肿瘤36例,左肝叶肿瘤22例.合并肝硬变49例,术前肝功能ChildA级35例,B级23例.

  • 标签: 肝肿瘤 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 外科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的优缺点和手术适应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进行开腹子宫次全切112例,阴式子宫次全切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特点。结果阴组与开腹组比较住院费用阴组明显低于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阴组明显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组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阴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式子宫次全切为微创手术,住院费用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阴式子宫次全切术 开腹子宫次全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切除(TVH)在子宫良性病变中的微创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某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2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8例患者行TVH手术,对照组78例患者行TAH手术(经腹子宫切除)。对2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发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H手术早期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远较TA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脱垂子宫 阴式子宫切除术 微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横形小切口全子宫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典子宫切除的方法略加改进采用下腹部皮皱处横弧形小切口,沿切口方向钝性拉开皮下组织及腹直肌,钝性撕开腹膜进入腹腔,集束法处理圆韧带及附件,筋膜下脱袖切除子宫,间断缝合盆腔后腹膜,简便关腹。结果腹横形小切口全子宫切除,手术时间短、损失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恢复快、不拆线、切口愈合好且美观、住院时间短等。结论腹横形小切口全子宫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损失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恢复快、不拆线、切口愈合好且美观、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减少、手术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式 横形小切口 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阴非脱垂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9月到2014年8月,对35例阴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异常子宫出血-o、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二-三级行改良阴子宫切除(观察组),与同期开腹全子宫切除42例(对照组)对照。结果两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止痛药物应用少于对照组;术后病率(手术24小时后的5日内每天有间隔4小时的两次以上体温达到或超过38℃)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住院费用略少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腹部无瘢痕的微创手术方式,操作精简、经济,适应征广泛,适于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阴式 改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10-02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阴子宫切除的麻醉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择期进行阴子宫切除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VAS评分以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h、6h、12h、24h、48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阻滞完善时间、达T6阻滞时间以及痛觉恢复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子宫切除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十分显著,即能显著降低患者VAS评分,并减少硬膜外局麻药用量以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麻醉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后阴道残端处理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施行的875例腹式子宫切除病例,其阴道残端分别用闭合缝合或开放缝合法缝合,通过对术后发热、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等情况观察,分析两种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与闭合缝合阴道残端相比,开放阴道残端术后阴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缝合法在术后发热,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的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锁边开放缝合法优于闭合缝合法,是经腹全子宫切除防止并发症的较理想的缝合方法。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缝合术 闭合缝合法 开放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腹腔镜辅助阴子宫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60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30例和B组130例。A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B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意外、护理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细节护理可降低手术意外、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盆腔器官脱垂(POP)是施行子宫切除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子宫切除也可能是未来发生POP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子宫切除与POP之间的关系、子宫切除后是否行预防性或治疗性阴道顶端悬吊(ASP)、盆底修补手术是否同时行子宫切除等热点问题。子宫切除与POP,从盆底解剖结构到选择及治疗预后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因非POP良性疾病适应证切除子宫而无预防阴道顶端脱垂手段的妇女未来可能有发生POP的风险;而因POP适应证切除子宫的妇女,大多数情况下阴道顶端支撑结构已经受损,脱垂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多个指南建议子宫切除同时行预防性或治疗性ASP以减少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特点及母儿预后,控制产科严重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3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病例。结果26例子宫切除中,行子宫切除5例、子宫切除21例。胎儿死亡3例,存活23例。结论子宫切除是治疗产科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降低剖宫产率又可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 标签: 产科 子宫切除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33-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息肉,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肿瘤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分别采用了改良式子宫切除和传统筋膜子宫切除进行临床效果观。结果本改良式子宫切除操作简便,出血少,时间短,损伤少,恢复快,住院短,费用少,切口美观,性生活无影响,体力劳动无障碍。结论改良式子宫切除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筋膜内 全子宫切除 腹部横切口 电切电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