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班主任在工作之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动态化的调整,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并突出学生在班主任工作之中的作用,并对工作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或者日常的生活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未来一阶段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案,为今后小学班主任工作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合理化的思路以及借鉴。

  • 标签: 开展 小学 班主任 工作
  • 简介:摘要:师德教育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爱心,因为爱是传递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所以在我的学生眼中,我始终将对自己充满关爱的目光投入学生的心中。平时,我一方面尽可能地主动向学生们了解学校生活,并听取学生的看法。另一方面帮助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又可以更有效认识并协助解决问题。教育孩子是爱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教师要成为培养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只有老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关注每个孩子个体差异的成长,努力发掘“特殊”的儿童身上的闪光点,重视每位孩子的成长,才能使学校每一朵花都如期地盛开。

  • 标签: 德育 师爱 学生 班级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调皮捣蛋的学生的特点,指出关注这一群体老师的不易,肯定了老师所付出的努力也最终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于平凡中修炼出的伟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新生儿科医师对超早产儿的救治态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制定调查问卷后于2021年6~7月通过问卷星app网络分发。调查对象主要为各省市新生儿科医师。调查内容包括参加调查者基本信息,超早产儿救治经验,对超早产儿的救治态度和对我国早产儿定义认同情况等。对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回1 066位新生儿科医师的有效问卷。参加调查的医师中,男性322人,女性744人,副高职称以上占78.1%(832/1 066),来自三级医院者占82.8%(882/1 066),83.0%(885/1 066)有过救治超早产儿经历。63.0%(672/1 066)的受调查医师认为应积极复苏的超早产儿胎龄下限为25周或更低,57.1%(609/1 066)认为我国目前早产儿定义为胎龄28周及以上不合适,75.2%(458/609)认为早产儿定义的胎龄下限应该为≤25周,或不设下限。54.3%(579/1 066)医师认为其所在医院超早产儿放弃治疗常见或非常常见,83.3%(888/1 066)认为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家属担忧预后。71.6%(763/1 066)医师曾因是否救治超早产儿而纠结,83.9%(640/763)纠结的原因为对预后没有把握,或担心预后不良引发医疗纠纷。32.7%(349/1 066)本人或同事陷入过因超早产儿是否该救治引发的医疗纠纷。74.8%(797/1 066)认为超早产儿是否救治应由早产儿父母决定。结论我国大部分新生儿科医师对超早产儿持积极救治态度,并认为现行早产儿定义的胎龄下限应该调低,但对超早产儿救治的纠结态度仍较为普遍。对预后的不确定仍是关注焦点。

  • 标签: 婴儿,极度早产 复苏术 调查和问卷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8~2020年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培训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8~2020年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试题质量,统计其难度系数、区分度和信度,并采用通过率评价考核通过情况。结果2018~2020年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试题总体难度系数分别为0.789、0.776和0.815;区分度分别为0.206、0.218和0.212;信度分别为0.537,0.528和0.503。3年总体通过率在65.9%~86.0%之间;接诊患者考站通过率在87.6%~98.6%之间,技能操作考站通过率在89.9%~95.8%之间,辅助检查考站通过率在79.8%~87.4%之间。结论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试题质量稳定可靠,考生对接诊患者考站考核内容掌握较好,技能操作考站和辅助检查考站考核内容有待加强,培训基地应当为考生提供充分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考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 标签: 助理全科医师 "3+2"项目 规范化培训 实践技能考核 试题分析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学模拟中心(以下简称模拟中心)的现状,以期为制定模拟中心标准、规范模拟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0月,在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下,对开设专业较多的综合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了关于模拟中心现状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符合条件的448所住培基地参与了调查。其中,600 m2以上的模拟中心占比95.5%(428/448);专职人员0~1人的模拟中心占比24.1%(108/448);模拟教师人数不足20人的模拟中心占比29.7%(133/448),无核心模拟教师的模拟中心占比58.9%(264/448);以必修课程方式开展基础技能培训课程、专科技能培训课程和综合技能培训课程的模拟中心占比分别为83.7%(375/448)、31.0%(139/448)和11.4%(51/448);未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模拟中心占比25.0%(112/448)。结论模拟中心已渐成规模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医学模拟中心差异性较大,在专科技能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开发、师资培养、人员配备、质量控制等方面尚需不断改进。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学模拟中心 调查
  • 简介:摘要对超声医师进行基础培训对于其独立胜任超声扫描工作至关重要,国际妇产超声学会基础培训(简称培训)在我国的实施效果评价尚未见报道。本文以2019年6~9月参加全部3期培训的30名超声医师为例,阐述了培训的设计及实施过程,通过在培训前后对医师进行妇产超声理论知识考核评价培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其培训满意度、并对其中20名医师进行电话访谈进一步了解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标明,超声医师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40(39,44)分和47(45,5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3.3%(22/30)的超声医师对每期培训都感到非常满意;90.0%(18/20)参与访谈的超声医师认为培训有帮助,并提出增加案例讲解等建议。培训的开展提高了参与医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获得了较高满意度,提示培训实施效果较好。

  • 标签: 超声医师 基础培训 国际妇产超声学会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类别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4月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大学17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全体规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类别和培训专业的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3 531份,规培医师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评分依次为(10.24±6.82)分、(5.60±4.84)分、(13.36±8.12)分,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53.2%(1 878/3 531)。以住院医师为参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倦怠风险较高(OR=1.40,95%CI:1.14~1.71);工作量越大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高(OR=1.26,95%CI:1.19~1.34);受疫情影响程度越大越容易引发职业倦怠(OR=1.24,95%CI:1.14~1.3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别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全科、妇产科等规培医师职业倦怠风险较高。培训管理部门应提高关注度,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多种途径减缓规培医师职业倦怠。

  • 标签: 住院医师 专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核心胜任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模拟教学,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2名重症医学专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多元化模拟教学。学员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教学后[(92.27±4.42)分]高于教学前的[(82.90±13.51)分],技能操作和医患沟通考核成绩教学后为(91.25±3.79)分和(91.47±1.67)分,也高于教学前的(79.33±6.32)分和(88.08±1.6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6%(43/52)的学员对多元化模拟教学非常满意,84.6%(44/52)的学员认为多元化模拟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对教学方式的评分为(4.83±0.38)分,对教学效果的评分为(4.81±0.44)分。多元化模拟教学得到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认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核心胜任力。

  • 标签: 核心胜任力 重症医学 专科医师 多元化模拟教学
  • 简介:摘要我国的胸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受训者筛选和考核、培训内容设置和出站要求设定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制度。从培训模式、基地认证、对象招收、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及科研能力培训六个方面,对比我国与日本、美国、英国的胸外科专科培训制度后发现,各国培训体制存在差异,建立有效的专科培训制度需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培养模式,逐步打造一体化培训体系,并针对受训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式,提供多样化选择。通过设置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严格筛选培训基地,缩小各省市医院间培养的专科医师在业务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差异,保障培训的同质化。同时需注重科研教学,提升受训者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推动科研型临床人才的建设。建立合理且高效的培训模式,有望推动我国专科医学教育的进步。

  • 标签: 胸外科学 教育,专业 专科医师 住院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呼吸专科医师临床实践中对于门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诊断和评估工具应用现状,为推广实施诊疗规范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中国慢阻肺联盟(含94家单位)、北京市慢阻肺联盟(含108家单位)和中国基层呼吸疾病联盟(覆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呼吸专科医师发放和回收由研究者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我国呼吸专科医师对于门诊稳定期慢阻肺诊断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情况,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 204份。71.7%(2 297/3 204)的受访医师来自三级医院。75.4%(2 415/3 204)的医师依据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结果诊断慢阻肺,且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78.7%比66.9%,P<0.01)。99.3%的医师在诊断过程中会询问/评估呼吸困难症状,但26.8%的医师未使用评分系统(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进行量化评估。尽管83.8%的医师会在工作中使用指南推荐的综合评估(即ABCD分组),但只有45.1%完全依据分组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另外,28.5%的受访医师没有常规检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20.1%的医师没有主动询问肺结核病史。结论虽然大多数呼吸专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基本依照指南对门诊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但在评估工具的使用上仍有所不足,在诊治规范的推广和培训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问卷调查 诊断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在进修医师内镜初级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参加初级单人肠镜培训的进修医师共71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36人)和"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35人)。第1周,入选者学习单人肠镜进镜的基本理论。第2~11周,两组学员每人练习80~100例肠镜,其中"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分"直肠-乙状结肠近段""降结肠-回盲部"两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区别于传统组。第12周进行考核,每人考核单人肠镜操作各20例,比较两组肠镜的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通过乙状结肠时间、结袢率、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等指标。应用SPSS 26.0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与"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相比,在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66.8% vs. 59.0%,P=0.005)、通过乙状结肠时间[(6.05±3.32)min vs.(7.15±3.12)min,P<0.001]、结袢率(35.13% vs. 40.71%,P=0.035)、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9.01±2.12)min vs. (10.25±3.12)min,P<0.001]及受检者的不适反应评分[(5.19±1.41)vs.(6.70±2.15),P<0.001]方面成绩更加优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更利于进修医师掌握单人肠镜操作技巧,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患者不适反应,适宜推广教学。

  • 标签: 进阶式培训法 内镜初级培训 单人肠镜插入法 进修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以能力为导向,开展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创新模式实践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5年参加培训的49名全科学员开展以创新教学培训体系、全方位评估模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培训,比较学员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及岗位胜任能力自评得分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学员培训第一年末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培训前理论考试成绩[(77.23±0.55)分vs. (69.14±4.6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5,P=0.001);培训第二年末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培训第一年末理论考试成绩,[(83.72±0.45)分vs.(77.23±0.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P=0.001)。自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员通过系统培训在医学知识与临床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核心价值观与医生职业素养5项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6、4.53、12.09、2.33、2.40,P值均<0.05)。结论新模式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科医师培训效果及学员能力,创新模式可为不断完善我国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及全科医学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全科医师 培训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本文立足医学影像学专业特色,分别从教学目的、前期准备、具体实施等环节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学影像学放射科专业住培医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几大特色,即晨读片暨疑难病例分析、术后病例暨错漏诊病例分析、教学阅片;同时也深入分析了该教学实践活动的优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以期为提高医学影像学放射科住培医师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放射科 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任务导向"教学在提升非皮肤性病专业住培医师临床皮肤疾病知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科专业住院医师6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试验组采用"任务导向"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学生带教进行住培教育。1个月住培轮转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案例诊治考核成绩和住培效果满意度。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试验组的理论成绩为(82.80±4.31)分、临床案例诊治考核成绩为(54.73±2.65)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7.20±4.41)分、临床案例诊治考核成绩为(44.13±4.26)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住培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成绩为(78.13±2.87)分、对照组成绩为(63.73±4.32)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任务导向"教学促使非皮肤性病专业住培医师具有一定的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皮肤性病学 任务导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景式教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呼吸科进行3周轮转的临床实习医师35人,按进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17)和研究组(n=18)。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组采用全景式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知识、实践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运用SPSS 19.0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实习医师理论考核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2±4.05)分vs.(90.84±4.12)分,t=-0.891,P=0.379]。研究组实践考核(病例分析、呼吸科体格检查、病史问询和技能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医师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医患沟通语言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系统诊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景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实习医师掌握呼吸科临床诊疗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实习医师今后的学习能力和临床胜任力。

  • 标签: 全景式教学 呼吸科 临床实习医师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病理标本取材是做好病理诊断的前提,也是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入科必须掌握的首要技能。本文针对当前标本取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5年的摸索和尝试,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考促教、以老带新、回顾教学为基本要素的新模式。对学员的考评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教学能快速、高效地让住培学员掌握标本取材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临床技能,为后续的组织病理诊断规范化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临床病理学 规范化培训 标本取材 教学
  • 作者: 陈亚男 阮晓岚 欧阳雯 邱紫莹 黄梦婷 张丽月 熊世熙 李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 430071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武汉 430071,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 510000,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管理处,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 430071 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管理处,武汉 430071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数据库,搜集有关EBM结合P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7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4个研究。因研究结局指标不一及文献质量较低无法进行定量合成,故采用描述性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与基于课堂的灌输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相比,EBM结合PBL教学组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大部分指标均取得更优的成绩,尤其是病例分析得分、考试总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结论当前证据提示EBM结合P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比起传统LBL教学来讲更能提升学生能力。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循证医学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级及部分2019级内科专业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2.0配对t检验以自身培训前后为对照,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 the stage,elicit information,give information,understand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and end the encounter,SEGUE)对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前后规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对医患沟通现状的认识并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价。结果规培医师均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医患沟通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接受以巴林特小组活动为主的医患沟通培训后,SEGUE量表总分由(15.40±5.65)分上升至(19.84±1.92)分,在准备启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病人及结束问诊5个维度均有明显提高(P<0.001),规培医师对培训方式及内容满意度为92.00%(69/75)。结论内科专业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巴林特小组活动丰富了医患沟通培训形式,有助于规培医师增强职业自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标签: 巴林特小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
  • 简介:摘要为评价PDCA循环在提高住院医师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能力方面的效果,以内分泌科出科考试试卷结果出现的诊疗能力不足问题为研究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62名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分析其存在"临床工作忙""专业临床思维特殊性"和"内分泌科知识难于记忆"等问题的原因。实施了信息化教学、自我教学、遵循记忆规律、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改进教学方式等措施,并在教学结束后评价其效果。研究发现,PDCA循环用于教学后,提高了住院医师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疗能力。

  • 标签: PDCA循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内分泌代谢疾病 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