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尽管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吸入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并面临急性发作风险(GOLD分级D组)。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慢阻肺的新技术——靶向肺去神经技术(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TLD),有可能成为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本文就该技术的理论基础、设备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8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近期生存率、免疫功能。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与2年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且不会加剧免疫功能损伤。

  • 标签: 结直肠癌 晚期 贝伐珠单抗 靶向治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为高发区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行肺癌8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RAS)、RET原癌基因(RET)、鼠肉瘤病毒v-Raft同源致癌基因(BRAF)、肉瘤致癌因子(ROS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联合检测的2 249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结果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67.05%(1 508/2 249),其中西双版纳、玉溪、宣威、红河和曲靖地区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6.92%、72.38%、71.88%、71.79%和71.24%;回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和阿昌族患者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4.38%、85.00%、75.00%、100%、100%、100%和100%。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阳性率与性别(P<0.001)、吸烟史(P<0.001)、年龄(P<0.001)、病理类型(P<0.001)及是否宣威地区(P=0.027)有关,与民族(P=0.748)和肺癌家族史(P=0.676)无关。EGFR、RAS、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46%、10.98%、1.24%、0.89%和0.76%,ALK、RET、ROS1基因重排率分别为4.67%、1.29%和0.89%。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为56.67%,高于男性患者(33.19%,P<0.001);男性患者RAS突变率为12.66%,高于女性患者(9.17%,P=0.010)。汉族患者RAS突变率为11.49%,高于少数民族患者(7.17%,P=0.032)。宣威地区患者RAS突变率为24.74%,高于非宣威地区患者(8.15%,P<0.001);而EGFR突变率为40.63%,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45.25%,P=0.045);ALK重排率为1.56%,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5.31%,P<0.001);宣威地区未检出HER-2突变患者。无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为51.10%,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9.70%,P<0.001);无吸烟史患者ALK重排率为5.35%,也高于有吸烟史患者(3.16%,P<0.001);无吸烟史患者RAS突变率为9.34%,低于有吸烟史患者(14.63%,P=0.008)。结论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EGFR、RAS突变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ROS1、ALK和RET基因重排率以及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GFR、RAS、ALK基因在云贵高原地区NSCLC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且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在选择靶向治疗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肿瘤 靶向治疗 驱动基因 云贵高原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早、进展快及易侵袭等生物学特性。目前研究发现,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较为常见。文章主要对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机制、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及其相关靶向抑制剂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192月至201912-先兆流产)66例作为观察对象,选用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组别名称为观察组(n=33)及对照组(n=33,对观察组给予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地屈孕酮治疗,将症状消失时间水平、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结合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治疗先兆流产中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地屈孕酮 先兆流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准分子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准分子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 80例,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 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40例,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情绪状态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 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开展能够改善准分子飞秒激光手术患者围术期情绪状态,提高其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准分子飞秒激光手术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传统石膏人类位固定与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位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随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取闭石膏组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完整资料的患儿62例共75髋,其中石膏组采用传统石膏固定方法30例共35髋,改良组采用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固定方法32例共40髋。纳入标准:首次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年龄≤24个月;采取人类位石膏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复位年龄>24个月;闭合复位失败;外院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临床资料不全或随访时间低于24个月。对全部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评价,统计患儿拆除石膏时发生烦躁、焦虑以及皮肤压伤的情况。男女比例、优良率、患儿烦躁、焦虑、皮肤压伤发生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儿年龄、体重、随访时间及髋臼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önnis分度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石膏组平均随访时间(31.2±4.2)月,改良组平均随访时间(32.2±5.5)月,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87,P>0.05)。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价标准,石膏组优良率88.6%,改良组优良率为87.5%,组间优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石膏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7.1%,改良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在石膏并发症皮肤压伤上,石膏组与改良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05)。但在拆除石膏时引起患儿烦躁、焦虑的情绪上,改良组显著低于石膏组(χ2=43.75,P<0.01)。结论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位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与传统石膏固定具有相当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但显著降低了患儿在拆除石膏时的烦躁、焦虑,同时完全避免了石膏锯的使用与相关风险。

  • 标签: 髋脱位 儿童 石膏,外科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 (AD)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明显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药物往往存在许多局限性,且对中重度 AD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 AD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对其目标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从而减少了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免疫抑制剂非靶点效应所引起的不良副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小分子拮抗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小分子拮抗剂 特应性皮炎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晋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比80.00%),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比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NHISS评分为(8.16±2.81)分,低于对照组的(13.80±2.94)分,观察组ADL评分为(76.65±12.81)分,高于对照组的(68.14±1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少,能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溶栓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医院于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5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n=4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8d后观察疗效,就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HP值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效果,针对患者血气指标进行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心病 呼吸衰竭 低分子肝素钙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价值。方法:选择26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结果:对比二组患者数据,明显改善了临床总有效率、动脉血气指标(除了pH)、血流流变学指标,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效果显著。

  • 标签: 肺心病 呼吸衰竭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 60例,入院时间在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5月间,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采取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实验组,另一组为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 30例,分析这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两组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显著;从在治疗前两组的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值上对比,两组的统计学结果显示( 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治疗后两组的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值上对比,统计学处理结果为(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给予其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慢阻肺 肺心病 老年 急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 2013年 11月 ~2016年 2月间收治的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 30例患者,给予 GP 化疗,;治疗组包含 30例患者,加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进行靶向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状况。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 CD3+、 CD4+、 CD4+/ CD8+、 NK水平均显著较低, KPS评分明显较高,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较低( P< 0.05)。结论:埃克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 2013年 11月 ~2016年 2月间收治的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 30例患者,给予 GP 化疗,;治疗组包含 30例患者,加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进行靶向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状况。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 CD3+、 CD4+、 CD4+/ CD8+、 NK水平均显著较低, KPS评分明显较高,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较低( P< 0.05)。结论:埃克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物靶向制剂在治疗众多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皮肤病等。生物靶向制剂包括多种物质,如单克隆抗体、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干扰素等。一般来说,生物靶向制剂是指针对各种免疫介导性疾病的炎症级联反应中特定的作用靶点的蛋白质分子。目前生物靶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随着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发病环节中关键细胞因子的生物靶向制剂不断问世,给广大银屑病患者带来福音。此外,生物靶向制剂也逐渐应用于其他皮肤病如寻常型天疱疮、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化脓性汗腺炎等,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

  • 标签: 生物靶向制剂 皮肤病 应用
  • 简介:摘要下咽癌的治疗理念多为延长生存期、保留喉功能、改善生存质量。诱导化疗后根据患者反应情况进行放化疗或手术的个性化、综合化治疗模式是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靶向药物的加入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注意的是,因人种、患者身体状况等差异,药物的选择及用药剂量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以往的临床试验资料,总结诱导化疗在下咽癌中的治疗历程,探讨诱导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应用价值,为未来下咽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下咽肿瘤 诱导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靶向引导胃肠间质瘤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胃肠间质瘤患者29例,其中11例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18例行超声造影靶向引导穿刺活检。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记录增强模式、强度、增强消退时间、达峰时间及内部灌注特征,选择安全路径及高灌注实性区域进行靶向定位。每个肿块穿刺2~3次,所获组织达到病理学诊断要求为取材成功。比较常规超声组与超声造影组的取材成功率、取材阳性率、诊断符合率及穿刺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患者,胃肠间质瘤肿块最大径范围7.3~30.2 cm,平均(14.8±6.2)cm。超声造影引导者18例,均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18/18),内部多见造影剂无灌注区(17/18),部分可见粗大迂曲血管灌注(11/18),少数可见向心性灌注(4/18),开始增强时间(14.1±4.2)s,达峰时间(23.8±5.8)s,消退时间(32.3±8.8)s,肿块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慢出"型。常规超声组11例穿刺活检取得组织条26条,超声造影组18例取得36条,取材成功率分别为69.2%、94.4%,取材阳性率分别为69.2%、94.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100.0%,超声造影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取材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8、0.045)。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体积较大的胃肠间质瘤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靶向引导胃肠间质瘤穿刺活检较常规超声引导效果更优,对术前定性诊断、指导胃肠间质瘤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肠肿瘤 超声造影 活组织检查,针吸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肝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尿激酶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冠脉再通率为 60%,高于对照组的 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时间、心衰、休克及 5周死亡率下降,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联合治疗 老年患者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屈孕酮用于治疗对于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10 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5 例患者。对照组将给予地屈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屈孕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妊娠结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且观察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屈孕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减少流产情况的发生,且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地屈孕酮 低分子肝素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