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口服给药是最主要的给药途径,众多药物由于水溶性差,在胃肠道分散度不高,限制了其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为此,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SEDDS)受到了人们较多的关注。相对普通乳剂来说,SEDDS有载药量大、热力学稳定、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剂体积小等优点。

  • 标签: 脂溶性药物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表面活性剂 生物利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乌甲(L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轴突中嘌呤能P2X3受体(P2X3R)转运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NPP)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手术结扎右侧坐骨神经造成坐骨神经CCI的方法构建NPP模型。按随机数字法表分为CCI组、CCI+LA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CCI+LA组行CCI组相同处理后给予2 g/L的LA(4 mg/kg,腹腔注射,1次/d,共1次),其余两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分别于伤前、伤后2,6,12,24 h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评价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痛症状。收集3组大鼠神经结扎点近端和远端的神经片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伤后2,6,12,24 h P2X3R表达量和伤后24 h神经生长因子(NG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表达量,以评估LA对P2X3R、NGF和TrkA的影响。结果伤前各组间MWT、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伤后2,6,12,24 h CCI组和CCI+LA组MWT、TWL明显降低(P<0.05或0.01);伤后2,6 h CCI组和CCI+LA组MWT、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伤后12,24 h CCI+LA组MWT、TWL明显高于CCI组(P<0.05或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伤后2,6,12,24 h在近端坐骨神经片段中,各组P2X3R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伤后2,6,12,24 h在远端坐骨神经片段中,CCI组P2X3R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伤后2,6,12 h CCI+LA组P2X3R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伤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6 h CCI组和CCI+LA组P2X3R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伤后12,24 h CCI+LA组P2X3R表达量低于CCI组(P<0.05或0.01)。伤后24 h在近端和远端坐骨神经片段中,正常对照组NGF表达量低于CCI组和CCI+LA组(P<0.05或0.01),CCI组和CCI+LA组NGF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在近端和远端坐骨神经片段中,各组间Trk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伤后早期给予LA可以缓解NPP大鼠的机械性和热性痛觉过敏,该作用可能与LA减少P2X3R在DRG神经元中的逆向轴突转运有关。

  • 标签: 慢性疼痛 轴突 蛋白质转运 受体,嘌呤能P2X3 高乌甲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天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川芎嗪160mg、天麻1000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对照组采用天麻1000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与天麻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疗效优于单用天麻治疗,是治疗DPN的较好方法。

  • 标签: 川芎嗪 天麻素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增多症使用干扰近40d。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咳嗽剧烈,伴咯粉红色黏痰,上午较重,伴前臂疼痛,周身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出院后仍有低热、咳嗽。之后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给予抗炎、祛痰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患者自觉乏力,体质量下降10kg,后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d,患者咳嗽减轻,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后考虑为干扰导致的药源性肺损伤及神经损伤,给予泼尼松治疗3d后,患者乏力、指端麻木感减轻;8d后患者无乏力,指端麻木感明显减轻,复查胸部影像较之前吸收明显,患者出院。

  • 标签: 干扰素 药品不良反应 间质性肺炎 多发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乙酰葛根(化合物N-2211)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h,6h,12h,24h)及药物不同剂量(1.6μmol·L^-1,0.4μmol·L^-1,0.1μmol·L^-1)将神经元随机分为17组,每组细胞均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低糖低氧再灌注不同时间一般形态学变化,MTT检测不同时间神经元活性,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谷氨酸含量,液闪测量法测定NMDA受体结合力,PT—PCR半定量检测NMDA受体NR1亚基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神经元内游离Ca^2+含量。结果:乙酰葛根各浓度明显减轻神经元形态改变,MK-801(10μmol·L^-1)有相同作用;MTY结果提示乙酰葛根可提高光密度,较MK-801作用显著;乙酰葛根高、中浓度及MK-801均能降低再灌注各时间点谷氨酸含量,乙酰葛根低浓度虽能降低谷氨酸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乙酰葛根高、中、低浓度不同时间点的受体结合力均比损伤组降低,作用优于MK-801;RT—PCR结果显示乙酰葛根低、中、高浓度及MK-801组不同时间点的NRI亚基mRNA表达均比损伤组降低;荧光检测结果提示三种浓度乙酰葛根均可降低神经细胞内Ca^2+浓度,MK-801组亦有相同作用。结论:乙酰葛根可以减轻神经元的损伤,降低NMDA受体结合力,减少NMDA受体NR1亚基的表达及抑制缺糖缺氧再灌注所致的钙超载。

  • 标签: 乙酰葛根素 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 大鼠海马 神经元保护作用 机制 NMDA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PC12细胞存活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50~800μmol/L)的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0~180min)诱导PC12细胞存活表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细胞计数Kit-8(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应用不同浓度NaHS处理PC12细胞30min后.在50~2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存活表达:但随着NaHS浓度的增加,存活表达逐渐下降,当NaHS浓度达800μmol/L时存活表达低于正常.应用400μmo/LNariS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在0~60min时间范围内呈时间依赖性地促进PC12细胞存活的表达,但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延长,存活索的表达逐渐下降.另一方面.400μmo/LNariS预处理还能增强氯化钴(COCl2)对存活表达的促进作用.并可显著减轻CoCl2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增加.结论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H2S可上调存活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PC12细胞对抗化学性缺氧损伤有关.

  • 标签: 硫化氢 氯化钴 化学性缺氧 存活素 PC12细胞 细胞保护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PND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术后的预后和转归,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炎症、自噬、凋亡障碍、大脑能量代谢异常及突触功能受损有关。脂联(adiponectin, APN)具有抗炎、抗凋亡、调节代谢、促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等作用。近年发现APN受体在大脑的许多区域表达。APN可能在PN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潜在的作用。文章综述了APN与PND相关性研究进展,阐述A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抗PND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上PN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脂联素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神经炎症
  • 简介:摘要神经4(NRG4)是一种新型脂肪因子,其在能量平衡和糖脂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NRG4与2型糖尿病(T2DM)及冠心病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RG4有望成为T2DM及冠心病发生发展风险的新型预测因子。该文就NRG4与T2DM及冠心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2型 冠心病 神经素4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效果。方法对37例胃肠神经功能症患者在足三里、耳穴神门注射维生B1。结果在临床治疗的37例中,显效28例,有效9例。结论在足三里、耳穴神门注射维生B1能有效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穴位注射 维生素B1 胃肠神经官能症
  • 简介:目的:血管紧张Ⅱ(AngⅡ)是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可以调节机体血压、体液平衡和神经内分泌功能。近年研究表明,AngⅡ在细胞分化及凋亡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AngⅡ的生物学效应可以分别被AT1和AT2受体的拮抗刺缬沙坦和PD123319抑制。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用化学损伤的方法建立低糖低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观察AngⅡ对神经元的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进行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加入阿糖胞苷抑制非神经元的生长进行纯化。取培养10天的细胞,随机分组为:①正常对照组;②低糖低氧损伤组;③血管紧张Ⅱ低、中、高浓度组;④缬沙坦组;⑤PD123319组。正常对照组常规换液培养;损伤组弃去原培养液,D—hank's液洗2次后,加入含1mmol/1的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置培养箱中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1h后换以完全培养基,制造低糖低氧的损伤模型;药物处理组在损伤过程中和损伤后先后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药物的无糖Earle's液及完全培养基。再灌注损伤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一般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低糖低氧再灌注损伤组皮层神经元损伤严重,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血管紧张Ⅱ各浓度组可以明显改善损伤所致神经元形态的变化,且显著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并呈浓度依赖性。缬沙坦组也可明显改善细胞状况,提高细胞存活率,而PD123319组改善不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损伤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低糖低氧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元凋亡 诱导凋亡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预防性抗生使用早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但是随着预防性抗生的大量长期使用,导致了大量耐药菌的出现,导致预防性抗生药物类型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很多专家对于神经外科手术临床使用预防性抗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本文将近些年关于神经外科手术中预防性抗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抗生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预防性抗生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维生D水平对婴幼儿神经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筛选于我院进行产检及分娩孕妇2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早期血清维生D水平分为正常组、不足组与缺乏组,采用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评估所有婴幼儿8月龄时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等神经发育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婴儿DQ、MI评分明显高于不足组与缺乏(P<0.05),不足组略高于缺乏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D水平与婴儿DQ、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维生D缺乏现象较为常见,并且孕妇维生D水平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程度,临床应重视对妊娠期妇女维生D的监测,并对缺乏者及时给予适宜治疗与补充。

  • 标签: 孕妇 维生素D 婴幼儿神经功能发育
  • 简介: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观察灯盏花对SD大鼠大脑皮质体外培养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胚胎,取其大脑皮质后,对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为3组,其中灯盏花组加入10g/L灯盏花,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又分为24h、48h亚组。对24孔板中各组细胞各时间点采集图像,之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AmRNA的表达变化。对96孔板中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检测神经元生长活力。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数、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正常组及对照组均有随时间点延长,3个指标均上调(P0.05),灯盏花组各时间点较正常组和对照组上调(P〈0.05)。提示灯盏花促进SD大鼠脑源性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发挥作用。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灯盏花素 神经元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态甲醛蓄积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皮层、海马区神经颗粒(neurogranin,Ng)表达的影响,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气态甲醛蓄积所致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每组12只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组)、气态甲醛蓄积低浓度组(FL组)、气态甲醛蓄积中浓度组(FM组)、气态甲醛蓄积高浓度组(FH组)、气态甲醛蓄积低浓度+白藜芦醇组(FLR组)、气态甲醛蓄积中浓度+白藜芦醇组(FMR组)、气态甲醛蓄积高浓度+白藜芦醇组(FHR组),每组12只。采用气态甲醛暴露法建立甲醛染毒动物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前额皮层、海马Ng表达与分布。结果(1)与N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原平台滞留时间[(19.75±4.08)s,(43.47±2.43)s ]相比,FM、F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25.52±2.98)s 、(27.45±2.39) s,t=-4.97,-5.82;均P<0.01 ],原平台滞留时间均缩短[(30.99±4.21)s、(18.70±2.58)s,t=10.24,25.71;均P<0.01 ]。与FM、FH组等对应甲醛蓄积组相比,FMR、FHR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21.37±3.80)s 、(24.26±3.56) s,t=1.86,3.93;均P<0.05],原平台滞留时间明显延长[(40.33±3.63)s、(23.46±4.73)s,t=-7.50,-3.95;均P<0.01]。(2)与N组大鼠皮层、海马Ng表达[(0.99±0.03),(1.07±0.03)]相比,FM、FH组大鼠皮层、海马Ng蛋白表达显著降低[(0.62±0.06),(0.39±0.03),(0.77±0.09),(0.46±0.10),t=11.55,14.08,11.51,13.17;均P<0.01]。与FM、FH组等对应甲醛蓄积组相比,FMR、FHR组大鼠皮层、海马Ng表达均有明显升高[(0.94±0.11),(0.48±0.04),(0.95±0.05),(0.60±0.09), t=-5.26,-2.09,-5.32,-2.21;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改善气态甲醛蓄积所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其机制可能是与Ng表达上调有关。

  • 标签: 气态甲醛蓄积 神经颗粒素 学习记忆 白藜芦醇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强化胰岛治疗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治疗,研究组采用强化胰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客观指标以及低血糖率和死亡率进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治疗后其本组患者死亡率以及低血糖率均与对照组有所差异,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患者白蛋白下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采用加强版胰岛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体征,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患者血糖有一定稳定作用,整体临床效果有明显改善,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随着肥胖人群的与日俱增,由肥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诸如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人类对肥胖的认识自1994年Zhang等成功克隆了一种脂肪组织来源的激素--瘦(Leptin)以来,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标签: 瘦素 抵抗素 胰岛素抵抗 肥胖 糖尿病 瘦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毫米波循经传导仪治疗癌性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中医科收治的肿瘤伴有顽固性呃逆患者12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用毫米波循经传导仪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东莨菪碱和甲氧氯普胺肌注,东莨菪碱每日1次,每次0.5mg,甲氧氯普胺每日两次,每次20mg。将两组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有显着性差异,X2=8.162,P=0.046。结论毫米波循经传导仪治疗对癌性顽固性呃逆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毫米波 循经传导 癌性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