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前准备夫妇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方法对孕前保健门诊1453例服务对象接触的环境因素和生活饮食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密切接触宠物比率最高,为9.2%,其次为噪声、有机溶剂、放射线、高温、震动、重金属和农药。1.6%女性吸烟,0.2%女性经常饮酒,0.3%使用毒麻药品,2.8%厌食肉蛋类,3.2%食用生肉,4.1%厌食蔬菜。结论加强开展孕前健康教育,完善孕期保健的前移工作。

  • 标签: 危险因素 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康复治疗的危险性。方法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了冠心病危险性分层标准进行讨论。结论熟练掌握冠心病康复治疗的危险性可以帮助患者对运动与恢复进行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对冠心病康复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冠心病 康复治疗 危险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13)及普通心肌炎组(n=54),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表现等,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暴发性心肌炎组7例死亡,其中4例入院后24 h内死亡,普通心肌炎组无死亡病例。(2)暴发性心肌炎组面色发绀、腹胀、抽搐、肢端发凉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3)暴发性心肌炎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暴发性心肌炎组心电图QRS波时程较普通心肌炎组延长[118(82,127)ms比62(62,12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性心肌炎组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5)暴发性心肌炎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左心室扩大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92.3%(12/13)比18.5%(10/54),84.6%(11/13)比9.3%(5/54),76.9%(10/13)比13.0%(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性心肌炎组胸部X线检查发现心影扩大、肺瘀血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OR=19.015,95%CI 1.456~248.348,P=0.025)、LVFS降低(OR=18.691,95%CI 2.062~169.453,P=0.009)、QRS波时程延长(OR=1.040,95%CI 1.001~1.082,P=0.046)是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病死率高,LVEF降低、LVFS降低、QRS波时程延长是儿童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 QRS波时程 儿童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存在通风条件差、人流量大等不良环境问题。由于病人流量大,诊所难以彻底清洁和消毒,病原菌分布集中。急诊科的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人治疗的重要环节,病人常常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性身体状况不佳,需要进行侵入性外科治疗,使病人感染病原菌的比例大大增加。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加剧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疾病传播,也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试用药物是中国各大医院的一个严重问题,药物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耐药菌的出现,同时耐药菌的产生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无效,如果病人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很难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 标签:  急诊重症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根据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的分娩为早产。其中,早产的新生儿体质等各方面都不太健康,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如何才能降低胎儿早产的风险,如今正是医学界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妇产临床早产危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妇产临床 早产危险因素 分析及研究
  • 简介:摘要早产(PTL)为妊娠满28周至未满37周分娩者,是临床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儿因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近年来,随着围产保健工作的广泛开展及产科干预措施的大幅度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有所下降,甚至低体重儿也能长期存活,但是早产的发生率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预测、诊断和治疗早产是产科界人士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而探索现代生活条件下早产的诱因、危险因素更成为现代产科医生研究的热点。本文参考国内外对早产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所列入的调查项目及新近报道的一些可能危险因素,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于甘肃省敦煌市医院20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住院,根据病史、产科检查及多普勒超声确诊为早产的产妇131及89例同期住院的足月产产妇进行对照研究,将早产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孕次、流产史、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糖尿病、肾病、瘢痕子宫、贫血、多胎等,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早产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将早产与足月产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早产危险因素对早产分娩方式转归的影响,将两组围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了解早产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龄、流产次数增多、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宫内感染各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所在医院早产产妇与足月产妇分娩方式转归比较无明显差异;早产组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的风险增高,但两组间死胎的风险无明显差异。希望藉此研究能够为筛查早产的危险因素、降低早产的漏诊率、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31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9)与未感染组(n=28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颅脑外伤314例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29例(9.2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和受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年龄>60岁比例(15.91%)高于未感染组(4.40%),合并糖尿病比例(26.23%)高于未感染组(8.50%),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8分比例(15.75%)高于未感染组(4.81%),手术时间>10 d比例(14.09%)高于未感染组(4.85%),侵袭性操作比例(19.49%)高于未感染组(3.06%),脑脊液漏比例(19.15%)高于未感染组(5.00%),脑室外引流比例(25.00%)高于未感染组(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9、11.706、10.789、5.954、7.984、23.720、15.728、29.726,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时间>3 h、住院时间>10 d、侵袭性操作、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为影响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长、住院日程、侵袭性操作、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为其危险因素。

  • 标签: 颅脑外伤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外科手术 logistic模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156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高血压患病率21.70%,知晓率52.60%,控制率26.8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60岁及以上人群高达53.21%。②高血压人群吸烟率54.76%,饮酒率44.29%。③高血压人群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和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是13.49%、62.02%、32.53%和73.96%/48.88%。④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高龄、饮酒、高体质量指数、高总胆固醇、高血糖和高尿酸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病率高,控制率和知晓率均低。戒烟酒,控制体质量、血糖、血脂和尿酸等指标,有利于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引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预防及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方法在全市医院记录的儿童资料中,随机抽取10000名,年龄0~14岁,进行初步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的10000名儿童中,确诊为患儿的为585例,患病率为5.85%,其中哮喘的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7.35%)、气候变化(29.23%)、不当运动(27.69%)、接触灰尘(26.84%)、呼吸道感染(85.13%)、食物过敏(11.45%)。结论引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最大因素为呼吸道感染,以后依次为:气候变化、运动、接触灰尘、食物过敏、遗传因素。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统计感染患者例数,分析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的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制定控制策略。结果感染比例较高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年气管插管等均是急诊抢救室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抢救室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种类复杂,高危因素多,对于不同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感染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 医院感染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早期预防措施。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62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差异,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动态心电图结果比较两组在正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律失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325)、血脂异常(OR=2.968)、糖尿病(OR=2.602)、吸烟(OR=2.292)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定期监测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etionCRBSI)是一种并发症,其中在许多并发症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住院费用不断积累增加,同时病死率也会上升。通常患此病的患者年龄普遍较高,病情比较危险,还伴随着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ICU入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静脉输注含糖及胃肠外营养液体,使用抗菌药物均为CRBSI的危险因素;但是要想减少CRBSI病情发生的概率,可以选择正确的置管部位、导管材质、结构;另外,还有许多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减少CRBSI,比如置管前后加强卫生的依从性,为患者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洁,具有熟悉的操作技术以及选择正确和快速的对患者进行敷料的更换都是有效减少CRBSI的措施;现阶段,依旧有部分医务人员缺少预防控制CRBSI的知识,因此,有关部门和意愿应该对医务人员的知识通过教育培训来保证每项措施准确无误,确保最大程度上能够控制CRBSI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病例需外科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62年1月至2011年1月西安唐都医院胸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干预的43例食管异物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进行匹配,选取同期经保守治疗的43例食管异物病例作为对照。收集资料包括异物类型、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存留部位、是否伴有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食管异物病例需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异物类型、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存留部位、是否伴有并发症是食管异物需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异物类型(锐性异物)是食管异物需手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OR=29.228,95%CI:1.114~766.686)。结论锐性食管异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可结合异物存留时间和存留部位及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因素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食管异物 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脑梗死是指因脑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脑组织坏死.在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性脑梗死(RCI)的致残率、病死率均高于初发性脑梗死(FCI).因此,预防脑梗死的复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RCI与F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已便做好二级预防.

  • 标签: 复发性脑梗死 相关危险因素 初发性脑梗死 二级预防 脑组织坏死 脑梗死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外科护理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外科就诊患者的资料,对他们的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外科护理中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为22.8%,护理人员个人方面的素质占51.9%,患者方面的因素占25.3%,其中护理人员素质和患者因素与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高相关性。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排除潜在危险隐患,制订有效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外科护理 潜在危险因素 护理水平 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65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文献。方法对500例(儿童456例,成人4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分析其病因;同时对所有患者采用填表调查方式对与其紧密关联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因素、发病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外界冷空气刺激、海鲜等食物、刺激性气味、花粉、遗传及体质因素共9项。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生率。

  • 标签: 咳嗽 变异性哮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做好我区伤寒疫情防控工作。方法以新疆地区2005年-2014年期间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使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伤寒爆发疫情分布情况。结果2005年-2014年期间新疆地区发生7起伤寒疫情,763例相关病例。新疆地区伤寒爆发疫情主要集中在7月-10月,共计578例发病,占比75.75%,属于伤寒爆发疫情的高峰时间。其中学生、农民的发病时间多见于8-9月,5月开始呈增长趋势,7-10月呈高峰,1O-11月呈降低趋势;多见于农民,其次为学生、散居儿童。结论重点关注学生、农民等重点人群,加强病情监测,及早发现,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同时增强学生、农民对伤寒疾病相关防病知识的了解,切断传染源,积极预防伤寒的发生。

  • 标签: 伤寒 爆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 100例早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 100例足月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并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是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是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孕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从而降低临床早产率。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