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部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历代医家对小儿体质、养育、调护、防治、保健提高认识创新而发展的,对小儿体质的认识从“纯阳之体”到“脾常不足”进而“脏腑薄”、“藩篱疏”。从儿科医祖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把“疳皆指脾胃病,少津液之所作也”,万全《幼科发挥》、《育婴家秘》对小儿保育提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以及温病专家吴鞠通在《温病条释》“解儿难”中提出由于小儿体质“脏腑薄”的特点,所以苦寒药是儿科之大忌,并批评当代庸医和父母无知育儿造成的“儿难”。

  • 标签: 小儿体质 中医体质类型 《小儿药证直诀》 “脾常不足” 中医儿科学 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及时间分布。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短期高眼压定义为术后1周至3个月眼压升高至21 mmHg(1 mmHg=0.133 kPa),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下降至21 mmHg以内且保持稳定。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用药数量、短期高眼压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主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结果研究期间共277例(315只眼)患者行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其中299只眼(94.9%)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4只眼(10.8%)术后眼压持续升高,判定为手术失败,最终纳入234例(265只眼)患者,其中男性161例(184只眼)、女性73例(81只眼),年龄为42(26,54)岁,术前眼压为(37.7±11.1)mmHg,使用降眼压药物3(2,4)种。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为43.0%(114/26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5/82)、37.8%(17/45)、27.7%(13/47)和53.8%(49/91)。其中91.2%(104/114)术眼术后短期高眼压时间集中发生在术后第1~4周,88.6%(101/114)术眼眼压峰值发生在术后1~5周内,眼压峰值为(32.4±8.2)mmHg(21.3~54.8 mmHg)。69.3%(79/114)术眼术后高眼压持续时间≤4周。结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其中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发育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时间和峰值多出现在术后1~4周。

  • 标签: 青光眼 Schlemm管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发病率 时间
  • 简介:1991~1993年,对安徽省和县陈桥洲进行的藐小棘隙吸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群的感染率为13.71%(899/6557)。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4.29%和13.11%)。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3~10岁26.01%,11~20岁21.69%,21~30岁14.26%,31~40岁9.50%;41~50岁8.74%;51岁以上2.97%。3~30岁感染者占78.31%。感染者的家庭分布和空间分布均具极明显的聚集性。当地保虫宿主猫犬的感染率分别为39.76%和62.16%。文中就感染者的分布与饮水来源等因素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饮水来源与藐小棘隙吸虫感染有关。

  • 标签: 藐小棘隙吸虫 流行病学调查 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症状分布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170例,按《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13版)》中的诊断和鉴别流程对患儿进行病因初步诊断,随访15、30、90d最终确诊,分析病因构成情况和症状分布。结果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病因明确诊断率为94.1%,病因不明率为5.9%。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是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上述3种病因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反流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个月~〈3岁婴幼儿期原因不明的比例明显高于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3岁婴幼儿期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6岁儿童中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后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后加剧、湿性咳嗽、干咳在各病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活动后加剧、干咳为主,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以湿性咳嗽为主,感染后咳嗽各症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病因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为主,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性咳嗽;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存在对应的主要症状特征,可为早期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咳嗽 学龄前儿童 病因构成 症状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为核心指标探寻2016年以来渝西地区HBV感染流行情况和演变轨迹,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HBV感染防治策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对2016~2018年渝西地区7307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在HBsAg阳性人群中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等状态。结果乙肝病毒载量的中位数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男性及女性病毒载量的中位数与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此外HBVDNA检测阳性率随着时间逐渐下降。结论以HBVDNA为指标能够了解渝西地区HBV现患感染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HBV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了更为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病毒载量,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点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6 759例心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ANC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6 759例患者中558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8.26%(558/6 759),其中382例为核周型(p-ANCA),占68.46%(382/558),176例为细胞质型(c-ANCA),占31.54%(176/558)。ANCA阳性患者中抗MPO及抗PR3抗体阳性者共69例,明显低于抗其他靶抗原抗体阳性患者(489例),二者之比为1∶7.09。ANCA阳性患者中,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69.35%(387/558),肺间质病变发生率为64.52%(360/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组[40.51%(2 512/6 201)和33.17%(2 057/6 201)]。结论针对靶抗原MPO及PR3抗体的检测法不能代替IIF法检测总ANCA,否则会造成严重漏诊,及早检测ANCA对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分布特征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疾病MRI动态增强扫描SI-Time曲线分布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69例患者(72乳)MRI资料,其中乳腺癌46乳,良性占位26乳,观察良恶性乳腺占位MRI增强扫描SI-Time曲线分布,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与平扫鉴别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性。结果①乳腺恶性占位SI-Time曲线廓清型、平台型、渐进型构成比分别为84.78%、13.04%、2.17%,良性病变分别为0%、15.38%、84.62%,良恶性占位比较SI-Time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6.15%、98.61%,均高于MRI平扫的82.61%、84.62%、8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MRI扫描SI-Time曲线具有特异性表现,对鉴别诊断乳腺癌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占位 动态增强 磁共振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75例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合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合并感染患者228例,合并感染发病率为10.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G+c)与G+c合并感染2例(0.9%)、G+c与革兰阴性杆菌(G-b)合并感染87例(38.2%)、G-b与G-b合并感染133例(58.3%)、细菌合并真菌感染6例(2.6%)。G+c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84株(36.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44株(19.3%);G-b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神经外科下呼吸道合并感染多为两种病原菌同时感染所致,多数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VID-19疫情背景下武陵山地区应急献血者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过程中,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1月武陵山地区200名群众,其中参与应急献血的群众共100名,未参与应急献血的群众100名,在研究的过程中对随机选取的100名应急献血者的分布以及200名群众中影响献血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参与献血群众在血型、年龄以及职业等指标中的范围较高,两组群众献血次数、献血知识了解程度、学历、有无亲朋好友献血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疫情背景 应急献血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点,并分析其与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省南部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238例食管癌患者中,单一中医证型者156例(占65.55%),具体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痰湿壅盛证型58例(占24.37%)、阴虚阳亢证型50例(占21.01%)、肝火亢盛证型28例(占17.76%)、阴阳两虚证型20例(占8.40%)。兼夹证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中医证型)80例(占33.61%)。不同年龄、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饮酒史以及不同BMI水平的食管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表现为痰湿壅盛证型和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肝火亢盛证型患者中有吸烟史和饮酒史的患者比例明显更高,而肝火亢盛证型患者的平均BMI水平最低。结论食管癌患者以痰湿壅盛证型为主,食管癌患者中医分型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食管癌的中医综合防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食管癌 中医证型 相关性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与其相关因素分析,进一步探索该病的病机特点,为中医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62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依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进行辨证。结果: 162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中,肾虚证、气血虚弱证、血热证、跌扑伤胎证,分别为50.00%、32.71%、14.19%、3.1%。结论:发现孕妇年龄、孕周、流产史、妊娠方式与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中医证型分布有内在联系,其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肾虚证>气血虚弱证>血热证>外伤型,其中以肾虚证为主。肾虚是本病的根本,随着疾病发展,久病入络为瘀(肾虚血瘀),致虚实夹杂之证。

  • 标签: [] 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下血肿  辨证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基于我院健康體检中心体检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及既往史,来探讨中医体质与慢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一般人群样本 10 381例,填写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并记录既往史,以 10种慢性病种分组,采用 χ2检验分析比较各亚组构成比的差异。 结果 我院体检的慢性病患者以平和质为多。偏颇体质中,高血压病患者主要是气虚质( 10.3%)、阳虚质( 8.7%)、湿热质( 8.5%)、痰湿质( 8.2%) ;糖尿病患者是阳虚质( 9.4%)、痰湿质及湿热质( 9.1%)、气虚质( 8.5%) ;高脂血症患者是痰湿质( 12.7%)、气虚质( 10.1%)、湿热质( 10.0%)、阳虚质( 9.4%) ;脂肪肝患者是湿热质( 13.5%)、阳虚质( 13.1%)、痰湿质( 12.1%) ;肿瘤患者是气虚质及阳虚质( 13.8%)、湿热质( 10.1%)、气郁质及阴虚质( 7.3%) ;冠心病患者是气虚质( 14.8%)、痰湿质( 10.2%)、阳虚质( 7.8%)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是阳虚质( 21.0%)、湿热质( 11.9%)、痰湿质( 9.5%) ;肥胖症患者是痰湿质( 18.4%)、气虚质( 12.2%)、湿热质( 11.6%) ;骨质疏松患者是阳虚质( 23.4%)、气虚质( 16.4%)、痰湿质( 8.8%) ;支气管哮喘是阳虚质( 20.5%)、气虚质( 12.2%)、痰湿质( 10.9%)。不同慢性病中医体质构成比例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不同慢病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偏颇体质与慢病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 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量表 ;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疾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病原菌的分布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5月三台县人民医院ICU所有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细菌356株,其中G+菌86株(24.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40.63%,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G-菌270株(75.84%),前四位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结论:ICU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严重。

  • 标签: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分布点。方法分别于2016年4月25日、8月29日对某院检出CRKP的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前随机采样,采样类别主要为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材。分析CRKP的分布点。结果外科ICU、呼吸ICU、急诊ICU分别采样90、41、56份。外科ICU和呼吸ICU标本中未检出CRKP;急诊ICU检出CRKP6株,检出率为10.71%。2016年4月份采样103份,检出CRKP6株,检出率为5.83%,高于2016年8月份CRKP检出率(P〈0.05)。不同标本类别、负责人类别CRK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如急诊ICU的环境清洁消毒,减少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CRKP 环境采样 清洁消毒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住院患者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的患病率及其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连续收治的132例TOLF患者的病历资料,男80例,女52例;年龄25~75岁。根据患者术前X线片及CT影像,确定DISH的患病率,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骨化类型TOLF患者间的DISH患病率;观察DISH的节段分布,比较上胸椎(T1~T4)、中胸椎(T5~T8)和下胸椎(T9~T12)骨化区域的分布差异;根据Meta分级系统分析DISH的骨化程度。将TOLF患者分为DISH组和非DIS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结果132例TOLF患者中49例合并DISH,DISH患病率为37.1%,男性患病率(46.3%)约为女性(23.1%)的2倍(χ2=8.806,P=0.003)。<40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患者DISH患病率分别为20.0%、28.0%、34.4%、44.0%、66.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长节段型TOLF患者DISH患病率为45.1%,明显高于短节段型TOLF的24.0%(χ2=5.937,P=0.015)。DISH最常累及T8,9水平(91.8%)。49例DISH患者共365个骨化节段,骨化节段数平均为7.4个,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分布于上、中和下胸椎的骨化节段分别占26.03%、40.54%和33.15%;Ⅰ级骨化78个(21.4%),Ⅱ级骨化104个(28.5%),Ⅲ级骨化183个(50.1%)。DISH组患者年龄平均为57.96岁,大于非DISH组的53.87岁(t=2.024,P=0.045);DISH组男性占73.47%,明显高于非DISH组的46.99%(χ2=8.806,P=0.003);DISH组患者平均身高(t=2.564,P=0.012)和体重(t=2.191,P=0.030)明显高于非DISH组,而体质指数及合并基础疾病构成(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OLF患者DISH的患病率为37.1%,男性、高龄及长节段型TOLF患者DISH患病率更高;DISH韧带骨化常发生于中、下胸椎,T8,9为最常累及的节段;骨化物长度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TOLF患者中DISH组与非DISH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胸椎 黄韧带 骨化,异位性 骨肥厚 弥漫性特发性骨骼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 作者: 雷斯媛 李宣霖 冯贞贞 春柳 李建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郑州 450046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成人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为流感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成人流感中医证候分布的横断面研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研制的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4 367例流感患者。JBI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样本量计算的风险偏倚较高,取样方式和应答率条目的描述不清楚。规范后的流感证候共17种,对事件发生数≥50例的证候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频率≥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证候有9种,前5种依次是风热犯卫证〔n=1 583,合并发生频率(RATE)=34.3%,95%可信区间(95%CI)为22.2%~46.3%〕、表寒里热证(n=1 122,RATE=36.1%,95%CI为21.2%~51.1%)、风寒束表证(n=860,RATE=19.4%,95%CI为10.7%~28.0%)、热毒壅肺证(n=217,RATE=17.1%,95%CI为9.1%~25.0%)、卫气同病证(n=184,RATE=38.8%,95%CI为14.2%~63.5%)。亚组分析显示,流感证候可能存在地区差异,风热犯卫、热毒壅肺证候分布频率南方地区(RATE分别为36.5%、18.6%)高于北方地区(RATE分别为30.9%、15.4%),风寒束表、表寒里热证候分布频率北方地区(RATE分别为23.8%、40.1%)高于南方地区(RATE分别为15.7%、32.3%)。结论流感的常见中医证候为风热犯卫证、表寒里热证、风寒束表证、热毒壅肺证、卫气同病证、风热夹湿伤表证、风寒夹湿伤表证、卫分证、湿热在表证9种,可为流感的准确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中医 证候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对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总人群中3—18岁人群的WC、WHtR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方法,研究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并利用《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血脂健康调查中6—17岁人群生理、生化检测数据,对上述界值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基础上的WC适宜界值为性别年龄组的第80百分位值,WHtR的适宜界值为0.46。交叉验证显示:按WC和WHtR适宜界值划分的肥胖组血压、血脂等CVD危险因素无论均值还是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上述WC、WHtR适宜界值可敏感地区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CVD危险因素,WC作为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应列入学生体检的常规测量项目。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腰围 腰围身高比 适宜界值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和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方法抽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妇科门诊检查的18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观察组)和180例生殖功能正常妇女(对照组)做为研究对象,取所有研究对象宫颈分泌物检测其白带常规,了解其支原体、衣原体和其它生殖道微生物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支原体计数和菌群密集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优势菌构成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致病病原体有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菌群多样性且密集度高,当生殖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则引起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输卵管性不孕 支原体感染 生殖道微生物 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