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在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新阶段,作为伟人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全面认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把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宣教工作的突破点。在做好观众接待工作的同时,开展各种延伸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人性化服务质量,不断培养观众的博物馆情结,从而最终实现纪念馆的公共价值,打造纪念馆教育名片,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 标签: 纪念馆 服务 宣教工作 周恩来 邓颖超纪念馆
  • 简介:本文结合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的功能潜力和上海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了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功能开发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并对分段开发进行具体策划与设计.

  • 标签: 文化景观带 功能开发 苏州河
  • 简介: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宗教有特许状的社会功能,该功能是社会生活存在的本质条件,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有效性,它可以指引人类走出战后危机。但与此同时,他又强调特许状功能仅在特定语境之下方可直观,其动因也源自经验性的心理情绪。这看似自洽的理论背后隐藏着普适诉求和经验主义之间的内在矛盾,并最终导致了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自由和道德的悖论。

  • 标签: 马林诺夫斯基 神话-宗教 功能 普适性 经验主义
  • 简介:刘艺所著《镜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书,忽视了铜镜的日常生活作用。从铜镜的实用功能出发,铜镜首先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日用品,其次才是社会习尚的载体;首先是照美丑的器具,其次才是被附加了神异性的宗教器皿。在古代传统文化研究中,重习俗、宗教而轻实用功能的倾向,会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性质认定偏离事实。

  • 标签: 铜镜 宗教 实用功能
  • 简介:明清以来徽州地区的宗族保障日趋完善,本文着重探讨徽州宗族在医疗方面所建立的疾病预防、医疗(侧重在族医体制)和救助的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徽州宗族的长期延续,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族人身体的世代相续,故徽州宗族十分重视其医疗保障功能。这是徽州瘟疫发生次数较之毗邻的其他江南地区来得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族医制度与宗族的“显亲宁亲,儒医等耳”的价值观促进了新安医学的发展,成就了新安医学的辉煌。

  • 标签: 徽州 宗族 医疗保障 族医 新安医学
  • 简介:利用“国家在场”这一由人类学场域中所移植而来的新型分析框架,可以对族群法治知识的运作场景及其效力机制做出考察。基于西北T自治县环保型族群法治知识生存现状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在法治现代化语境下,族群法治知识呈现出“内卷化”倾向。除却秉持正向功能以外,也暗藏着“失范”之风险。放眼未来,族群法治知识既要实现与道德、惯习等其他社会自生性规范的制度共享,也亟须通过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行为来勾勒和官方法律表达之间的良性共存机制,即建构出一种以法律多元为表征的“差序法治”格局。

  • 标签: 国家在场 族群法治知识 本土法治资源 差序法治
  • 简介:在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具有正式规范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对于少数民族群体及其成员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习惯法依然具有传承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个体行为等重要价值。在以法治为标志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习惯法表现出与法治理念的价值断裂、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价值递减和民族社会发展中的个体价值认同弱化等问题。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努力实现国家法体系的功能和习惯法价值的协调适应、加快习惯法在法治进程中的价值适应性、发挥社会转型中习惯法的独特价值、以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增强习惯法的法律实效,使习惯法逐渐适应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 标签: 非正式制度 少数民族习惯法 治理现代化 协调共生
  • 简介:中国现代民俗学兴起于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日渐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理念、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文化观、多学科交叉研究、本土研究与跨文化对话等方面。回顾上述学术传统,对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教育改革及中外文化交流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现代民俗学 整体文化观 跨文化对话 民众教育
  • 简介:以为代表的均衡对称模式是中国都城的理想空间模式,隋唐长安城市形态以其规整的格局著称,但随着大明宫(662年)修建、兴庆宫(714年)的改建和使用,在形成三大宫殿区的过程中,反映出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适应城市功能需求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的维新变化过程,即功能性非均衡对称的形态.这是城市形态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相互适应而突破了严整的均衡对称性布局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反映出该时期的都城建设发展中政治、军事因素与城市功能因素动态制衡中城市形态发展的功能趋向性.

  • 标签: 空间形态 轴线对称 非对称性 非均衡对称 功能趋向性 长安城
  • 简介:地方志是全面记载某一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资料地情书,拥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具有“资政、教育、存史”三大功能。永平县自1985年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以来,在十多年的修志工作中,先后编纂出版了《永平县志》、《永平年鉴》,整理出版了民国《永平县志稿》,并协调指导县级部门编纂出版了《永平县林业志》、《永平县水利志》等一批部门志、专业志。这些修志成果的形成,填补了地方志书出版空白,继承和发展了地方历史文化,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修志的目的在于用志。如何用好志?这是摆在我们修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 标签: 志书 地方志 领导决策 修志工作
  • 简介:华北青苗会组织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9世纪初.早期的青苗会只是结构松散的临时看青组织.19世纪中期以降,以征派差徭为契机,青苗会逐渐演变为担负村庄各项公务且结构严密的村落自治组织.这一演变折射出咸同年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新动向:国家不断深入地方以攫取财源,乡村社会则在改造青苗会加以应对的同时实现了一定的自治.

  • 标签: 十九世纪 青苗会 村落自治
  • 简介:在本届地方志编修和成书发行的全过程中,各地各级地方志机构都历尽千辛万苦,搜集了大量的宝贵历史和地情资料,志书编纂之中和成书过后,如何保存、管理、利用好这些资料,如何更进一步发挥地方志机构地情资料中心作用,使其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是一个事关地方志机构的职能、地位和存亡的大问题,也是历史和社会、国家和民族赋予修志人的历史责任和社会重担,因此,作为修志工作者,每一级地方志机构,都应当认真地研究和实践这一重大课题。

  • 标签: 地情资料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 中国 贵州 地方志
  • 简介:各自治州制定的单行条例存在民族性特点不足、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混乱并行以及非民族性单行条例违背授权初衷等问题。自治州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在立法主体、内容、程序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二者实际处于同一法律位阶。《宪法》《立法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单行条例的民族自治功能亟待重新确认。单行条例的民族自治功能实现,有赖于《立法法》进一步明确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的范围边界;严格规范单行条例的制定和报批程序,对内容是否包含民族性特点进行重点审查;以及贯彻实施单行条例的合宪性审查机制。

  • 标签: 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 民族区域自治 合宪性审查
  • 简介:博物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的重要基地和窗口,肩负着弘扬民族历史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博物馆应更多地利用文物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固有资源的文化魅力,去吸引观众、满足观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标签: 博物馆 爱国主义教育 馆藏文物
  • 简介: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体现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从哲学视野来看,它是客家人的精神空间的缩影。从建筑形式来看,它是客家人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

  • 标签: 围龙屋 文化积淀 文化功能 梅县 粤东 历史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族传统的居住方式受到冲击,清真寺成了维系回族社区文化的物质载体,清真寺的公益性以及社会与个人中介地位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发挥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使清真寺在回族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 标签: 回族社区 清真寺 功能 互动
  • 简介:北京是国内最早开展城市史研究的城市之一,30多年来先后有《北京通史》(10卷,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北京专史集成》(多卷本,人民出版社,2008~2016年连续出版)、《北京城市发展史》(5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等集体性著作问世,坊间亦不乏数量众多的通俗性普及读物,但真正集中于某一专题的高水准、学术性研究成果仍然不多。1997

  • 标签: 功能演变 北京北平 北京城市
  • 简介:在当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认同”(identity)研究成了近几十年来最“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认同理论”在很短的时间内广泛地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所借鉴和应用,批评理论也不例外。民族文学作为族群认同的一个文化栽体,为族群的自我认同提供了基础,诸如归属感、表达记忆的文本和认同共同的祖先等等。瑶族创世古歌《密洛陀》,包含有“一个族群的自我认同的多要素”,它同时对布努瑶族群、族群历史、族群认同和族群边界进行了建构和解释,并将族群、族群历史、族群认同和族群边界聚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强化着族群中族民的认同和归属意识。

  • 标签: 历史记忆 民族文学 瑶族 密洛陀 族群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