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观众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对观众的描述性研究、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观众参观体验的长期影响三大板块,其中观众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具体包括了观众参观行为的动机需求和认知规律两方面内容。以上内容依次回答了“谁参观博物馆”、“为什么参观博物馆”、“如何参观博物馆”、“长期影响怎样”的问题。该方法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是一个从探求观众的表征特性到其参观内在能力的研究过程。

  • 标签: 博物馆 观众 系统研究
  • 简介:元至清末,今贵州省系西南重要土司集聚地之一。各土司领地内生息的民族群体,在中央王朝经营进程中,逐渐为内地官员、文人熟知,遂产生了《(康熙)贵州通志》《(乾隆)皇清职贡图》“百苗图”诸民族图志,内容涉及各民族群体经济、风俗、劳作诸情形,是研究元明清时期黔省土司区民族图像的重要文献。剖析此类资料内涵,对深化土司学研究领域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土司区 民族分布 民族图像
  • 简介:国内几种流行的涉及1911年2月13日至1913年3月12日间事情的西藏编年大事记有的1911年无一字记载,有的语焉不详,这显然是缺乏史料。这一时期实际上是辛亥革命在西藏的发生历史。在中国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西藏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缺乏详细的研究,所以已经出版的中国有关辛亥革命在各地的论文集多没有西藏的文章。此文试图补充这一不足,以英国档案为中心,对1911年2月13日至1913年3月12日间西藏辛亥年及其余绪做了编年事稽考略,对一些史事做了分析考述。

  • 标签: 辛亥革命 西藏 英国档案 第十三世达赖喇嘛
  • 简介:传统的客家妇女在丈夫死后,是选择改嫁还是留在夫家“守志”,从一而终?她们的去与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传统的贞节观念,族长与家长的意志与现实的生活条件等等。其中传统的贞节观尤其是宋明理学的贞节观,影响十分深远。

  • 标签: 客家妇女 记载 族谱 再嫁 贞节观念 从一而终
  • 简介:论氏家族即是698年投降唐朝的吐蕃噶尔家族,先前已有《拨川郡王碑》《论惟贤神道碑》和《论博言墓志》等有关该家族的石刻史料传世,最近发现的《论惟贞墓志》为学界增添了新的史料。本文在对《论惟贞墓志》进行释读的基础上,综合现有的汉藏文史料,对吐蕃噶尔家族的兴衰,入唐之后唐廷对论氏家族及其所率领的吐谷浑部落的安置,论氏家族在安史之乱和奉天之乱中的作用,唐末论家的没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借此探讨唐代蕃将家族的历史地位。

  • 标签: 吐蕃 噶尔 论惟贞 论博言 蕃将
  • 简介: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之际,中交两行突然发生挤兑风潮。此次挤兑表面上看是由谣言引起,究其根源实乃北京政府的信用危机所致。以英人濮兰德为首所提倡的国际共管说,北京政府的猜疑政治形态以及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则是造成社会恐慌的外在因素。中交挤兑风潮迫使有识之士积极地参与北京政府的辟谣、拯救中交两行的工作。在多方的协助下,中交两行安然度过此劫。公众舆论倾向认为造谣者是英国人,乃是一种主观臆测,与事实不合。

  • 标签: 北京政府 谣言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华盛顿会议
  • 简介: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为发端,日本进入了思想转换的幕末维新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界以回应“西力东渐”的挑战为己任,在“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中,寻找适合日本的发展之路。其中,幕末思想家横井小楠的“开国论”与“攘夷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幕末 “外夷” 横井小楠
  • 简介:明代外交家陈诚多次往返中亚,途经吐鲁番时曾摹打高昌旧碑而归,赠与友朋。胡广《记高昌碑》一文正是据此而来。与高昌国相关的拓本,分别是《重光寺铭》《记寺田园刊之碑》《右卫将军领宿卫事麴彀芝追远寺铭》和《无量寿窟铭》,是高昌国重要史料。根据这些史料,高昌国佛教史需重新认识,而麴宝茂作为麴嘉之子的身份确认,高昌的政治史也有了重大发现。新史料对於历史研究的推进,常常出人意表,《记高昌碑》再次赠与学术界惊喜。

  • 标签: 胡广《记高昌碑》 麴氏高昌 佛教 麴宝茂
  • 简介:近日,一篇题为《孩子,你为什么不感动》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作者感叹:老师给孩子们讲一些爱国人士、杰出人才、品德高尚的人的故事时,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学生却丝毫不买账。这种现象在我国德育课堂上屡见不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忽视了德育规律和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每位

  • 标签: 德育课 立德树人 品德高尚 教学方法 教育方法 当代学生
  • 简介:新市场是辛亥革命后杭州市政当局在旗营旧地上开辟的新商业区,当局期望新市场能够改变杭州的商业格局,繁荣湖滨一带的商业经济,形成新的商业中心。通过对民国时期杭州商业数据的量化分析发现,杭州新市场的商业兴盛仅仅局限于休闲商业,商业中心并未从清河坊、羊坝头一带向新市场转移,其中的原因与杭州的城市格局、人口密度以及市政当局的政策措施等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 标签: 民国时期 杭州 新市场 清河坊 羊坝头
  • 简介:通过“安菲特里忒”号的两次中国之行,法国人开启了对华贸易的大门,并为耶稣会士入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与此同时,凭借耶稣会士在清廷的影响,法商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享受到了特别优待和经济实惠。贸易与宗教同行,有利于法国人将商品、教义及文化输入到遥远的中华帝国。

  • 标签: 法国 贸易 宗教 安菲特里忒
  • 简介:银行的内生脆弱性决定了银行停业危机的生成与发展,中国银行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银行停业倒闭高潮。本文选取1935年上海停业银行进行群体研究,认为银行在资不抵债或资本与债务基本相等时进行的停业清算,一定程度上控制并锁定了银行流动性负缺口,是基于损失最小化的选择。在近代中国竞争性的银行体系中,普通银行股东的特殊加重责任以及储蓄银行重要股东的连带无限责任是维持中小银行清偿能力的重要支撑。在有限的存款偿还中,重点的保护对象是收入低且较分散的小额储蓄存款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金融发展中的金融公平。

  • 标签: 银行 停业清理 存款清偿
  • 简介:虽然秉笔直书是中国传统对於史官一贯的要求,然而历史被书写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政治的左右,因为权力需要借助历史来引导舆论、宣示其合法性,甚至由此规训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出身寒微的武后以先帝嫔妃之身登上后位,并最终缔造武周皇朝,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她对自身、先世以及李唐王朝历史的改写和重塑。本文梳理了武后在身为皇后之时和掌握最高权力之後对历史书写的操控,展示了其通过改国史、立丰碑、修唐书等行动来追崇武氏先世,定义李氏前朝的历史过程,表明在佛教、谶纬、符瑞等信仰因素之外,历史书写也是武后宣示其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历史书写 武后 贵录 国史 武士获
  • 简介:妇女是乡土社会中民间神祗的主要崇信者,但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文献对客家妇女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记载均很少,让人难以探究其神明崇拜的面貌。笔者曾在闽西客家地区做过10多年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破四旧”时期运动等对民间庙宇的摧毁,

  • 标签: 客家妇女 记载 崇拜 神明 碑刻 寺庙
  • 简介:本文尝试从民间舆论的角度,以清末上海的民间团体——尚贤堂演说会作为个案研究,分析演说会的内容、传播者和传播范围,力图多层面地探讨由传教士、绅商等主导的民间舆论在清末新政中所持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以期为晚清政治及基督教在华传教士参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改造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 标签: 清末新政 民间舆论 尚贤堂 李佳白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以跨区域视角,考察晚清时期闽南著名慈善家林瑞岗。指出他与旅沪慈善家群体交游密切,曾参与华北义赈活动,并效仿江南模式,在家乡创办综合性善堂,其慈善事业呈现赈灾范围跨地域化、慈善机构自治化、筹募资金网络化、施善主体商人化等近代特征,凸显晚清闽南地方权力结构之转型。林瑞岗热衷慈善,除其个人特殊经历,秉承安海商人尚儒重义之风、深受江南慈善理念的影响外,还得益于官府的鼓励举措。晚清官府治理能力的衰落,海外侨商群体的崛起、交通、信息技术的革新,使林瑞岗实现由商至绅的转变,成为影响颇巨的职业慈善家。

  • 标签: 林瑞岗 慈善 晚清
  • 简介:本文是以画像砖墓为例对南朝襄阳地域文化的讨论。首先对考古发现的数座画像砖墓进行了年代的判断,认为襄阳南朝画像砖墓皆属齐、梁时期(5世纪末~6世纪前半期);然后根据历史文献和画像砖图像内容讨论了襄阳地区在南朝时期独特的文化内涵,襄阳文化因地处南北朝交接地区而呈现出文化的边缘性、地域性和信仰的多元性。

  • 标签: 南朝 画像砖墓 襄阳地区文化边缘性 文化地域性
  • 简介: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成果名称:以文化为核心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研究学校简介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现所辖阳坊小学、四家庄小学、后白虎涧小学三所完小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596人,教职工71人。学校以'弘扬正气,勤于奉献,和谐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精神,秉承'扬帆,博学,明理,健康'之校训,努力实现'让走进来的人都有快乐,让走出去的人都能发展'的办学宗旨,对艺术教育、教学常抓不懈,开设花式跳绳、书法、绘画、

  • 标签: 北京市昌平区 中心小学 成果名称 艺术教育 所完 小校
  • 简介:通多对《史传事略·史局宋编修原书》的分析,探讨宋湘在翰林院国史馆的修纂活动,确定《史馆儒林传稿》的具体撰写时间。此外,以其编修广东儒林传、文苑传为切入点,力图使其九年的京官生活更加清晰明确。

  • 标签: 宋湘 国史馆 《史传事略》 《广州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