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元3,萨珊波斯摧毁了安息帝国,他们试图恢复上古西亚和古波斯传统,但其文化却必然受到了希腊化和安息(帕提亚)文化的影响,这在建筑上得到了体现,萨珊建筑艺术统合了两河流域文明、小亚细亚、希腊化、安息和中亚等多方面的文化影响,从其基本样式、平面布局、穹隆处理和装饰细节来看,它们集中了上古西亚建筑的精华,并略有发展。由此看来,在古代艺术史上,并不只有希腊罗马具有伟大的古典建筑,萨珊波斯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标签: 萨珊波斯 建筑艺术 穹隆
  • 简介:20,新音乐在登上历史舞台时备受争论。针对这些一反传统的新音乐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笔者在了解其历史背景、作曲技法并亲耳感受过音响效果后,将从作曲家角度、受众群体和历史角度三个方面分析20新音乐并基于笔者本人的观点阐述其在音乐历史中的价值。

  • 标签: 20世纪新音乐 多元 符号学 通感
  • 简介:本文属于比较教育研究的范畴.本文把20美国音乐教育置于整个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中进行考察,探索20美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基本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可以为我国方兴未艾的教育改革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美国音乐 音乐教育 基本规律 背景 参考 范畴
  • 简介:20以来,浙江剧场的基本类型主要有神庙剧场、茶园剧场和现代剧场三大类。其中,茶园剧场的存在时间较短、分布范围有限,神庙剧场和现代剧场是更具普遍意义和系统支撑作用的类型。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剧场,神庙剧场虽然在20中后期完全丢失了城市的领地,但却一直屹立在浙江的广阔乡村里,为浙江农村演出市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载体。作为舶来品的西式剧场,浙江现代剧场从主要城市一步步扩展到集镇乡村,为浙江城乡的舞台艺术演出提供了舒适便利的物质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

  • 标签: 浙江 剧场 类型 演变 20世纪
  • 简介:文章试图借用胡琴艺术的一部分"历史音响",进一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胡琴作为20中国器乐艺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整体的结构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第二,目前所存见的胡琴"历史音响",为这门艺术的文化建构发挥了何种作用?第三,今天强调胡琴艺术的"历史音响"价值,对于当代胡琴艺术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当代的胡琴演奏家应该与前辈人比什么?

  • 标签: 历史音响 胡琴艺术 文化建构
  • 简介:“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尤其是当我们撇开上古的”书画同体而未分”,以“象形”为基础的六书不论,则自晋至明,这种同源关系主要体现于绘画创作,而不是书法的创作中。虽然书画具有相同的气息与节奏,但书法的早熟尤其是其在文化层次上的高于绘画,使书法对绘画的影响比绘画对书法的影响要来得深远。尤其是元代之后,“以书入画”的理念透过赵孟频的身体力行而达于极致,一时间,”书法性绘画”成为画坛正宗。因此,从苏轼、米芾、扬无咎、赵佶、赵孟频、倪云林、沈周、唐寅、文徵明、陈淳、董其昌,直到清初的王铎、傅山诸家,作为书画兼工的大家,尽管十分注重绘画用笔中的书法韵味,但却并未注意到书法创作中的绘画意趣。论他们的书法,与纯以书法为专工的”书家书“并无本质的不同。

  • 标签: 20世纪 “书画同源” 绘画创作 简论 画学 海派
  • 简介:寿命延长──人到70不稀奇  1900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已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更是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延长得益于20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把所有基因的位置、结构、功能和作用方式弄清楚,人类的生、老、病、死之谜可望得到破解,并进一步得到控制。地球变小──突破地空的约束  在20,从公路到铁路,从水路到“空路”,运输工具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嫦娥奔月”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望。航天飞机不断往返于地面与太空之间。在过去100多年里,无线电波、网络技术等肉眼似乎无法观察到的发明,使得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从本质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网络已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只要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在瞬间收到你发出去的电子贺卡。人们竞相把各种信息以适当的方式输入计算机网络,全世界正在构筑一个“数字地球”。D劳动立自──人类的双手被解放l洗衣机从诞生到发展的90多年历史,就是妇女从l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被逐步解放的历史。77前发明的l电冰箱已经融人现代数字技术,有了”大...

  • 标签: 人类生活 改变人类 梦想成真科技
  • 简介:埃申巴赫是德国战后一中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直到2080初。他方致力于指挥事业,25岁时,他在琉森举行的克拉拉,

  • 标签: 钢琴家 巴赫 克拉拉 指挥 年代 战后
  • 简介:汤姆·巴斯,澳大利亚最多产的公共艺术家、雕塑家,20102月26日在悉尼去世了,享年93岁。他把毕身的精力奉献给澳大利亚公共艺术,而他创办的雕塑学校,还在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着雕塑人才。

  • 标签: 雕塑家 20世纪 大师 国际 图腾 澳大利亚
  • 简介:以融合中西画法的实践经验为艺术特色的岭南画派,是20处于现代转型的中国事坛中不可避绕的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岭南画派重要画家——黎雄才的历史梳理和艺术概括,指出黎氏绘画在近代画学建造的价值所在。

  • 标签: 黎雄才 20世纪中国画 岭南画派 艺术教育
  • 简介:乔志强同学的《20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即将问世,这是一项重大的成果。在2000我到浙江大学组建中国艺术研究所,招收美术史博、硕士研究生时,首先确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即“百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这是因为一般美术通史与断代史课题的研究者众;而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与学派研究,在当时尚处于隐性状态而不为人关注。

  • 标签: 史学史研究 中国美术 20世纪 美术史研究 艺术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 简介:在张之洞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下,武汉成为20初全国教育的示范地,其音乐教育也具有示范意义。文章从武汉地区的教会学校音乐活动、湖北幼稚园的音乐教育、盲童学校音乐教育,以及张之洞对音乐教育的倡导等方面,来论及20初武汉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

  • 标签: 20世纪初 武汉 学堂 教会学校 幼稚园 盲童学校
  • 简介:20以来,中国扬琴经历了三次较为重大的变革,这三个阶段对于扬琴艺术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20世纪 扬琴 音位排列 变革
  • 简介:自19末叶鹿石首次被发现以来,百余年间国内外对鹿石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有关鹿石的考古新发现及相关研究文献都在不断增多,鹿石产生的年代、分类、功能、文化价值意义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为亚欧大陆草原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尤其是以大型雕塑为对象的草原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深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 标签: 鹿石 研究 回顾
  • 简介:9月29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宣传部、校史室、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胡一川研究室协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从武汉到广州:广州美术学院藏20五六十年代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党委副书记李月,副院长吴卫光、王跃生,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劲垫,胡一川先生家属胡川妮、胡珊妮,关山月先生家属关怡、陈章绩,黎雄才先生家属黎捷,

  • 标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展 武汉 中国画学院 党委副书记
  • 简介:赫尔穆特·迪特尔(HelmutDietl)于19446月22日生于德国巴特·威斯西。在慕尼黑上大学期间,曾攻读戏剧学与艺术史等学科。后做过戏剧顾问、编剧、制片人,拍过一些电视片。赫尔穆特·迪特尔于1991/92拍成的故事片《施通克》荣获1992德国第42届最佳影片奖一金片带奖;他本人获最佳导演奖;该片还曾被提名竞争1993美国奥斯卡金像奖。

  • 标签: 德国 电影导演 电影作品 20世纪90年代 赫尔穆特·迪特尔 彼得·梯姆
  • 简介:一百多年前,人类历史刚刚跨入20,许多文化精英一致欢呼:20是妇女争取自身解放并将得到彻底解放的世纪世纪初,金天翮首先敲响了“女界钟”,他欢呼中国女性要高扬“独立、自由、平等三色之徽帜,以祝我中国女权之万岁”。20不仅是妇女争取独立、自由、平等以及女权高扬的时代,而且也是在文学上全面显露才华并取得光辉成就的时代。为了总结20女性文学的成就和经验,盛英、乔以钢主编了《20中国女性文学史》(以下简称《女性文学史》),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该著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值得祝贺的。

  • 标签: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史 中国女性 盲点 自身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