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之所以用"现象级"这一非典型的流行用语来描述阿伦特及经久不衰的"阿伦特热",缘起今年年初参加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举办的一次小型的阿伦特研讨会时,与《康德政治哲学讲稿》责编的一次交谈。那是一次非常随意而个人化的交谈,业务上一丝不苟雷厉风行而为人则温良谦和的J编辑,缓缓谈及当下出版界诸多好好坏坏的现状。

  • 标签: 阿伦特 这个世界 孤绝 阿登纳 间性 哲学思维
  • 简介:著名汉学家葛兰言曾断言“中国智慧勿须上帝的观念”。尽管表述各异,但可知许多著名汉学家对此颇为赞同。之来衡断中国的宇宙论,一个重要的后果便是,它会消除古典中国哲学核心词汇本来具有的某些模糊性蕴含,而使之变得齐整划一。中国勿须超越性上帝的观念,此说虽流传深远,但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它所赖以成立的坚实基础是“实在/表象”之类的二元对立思维,因此不能适用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儒家的宗教性不把独立、自省、实体性的“神圣作用者”作为表象之后的真实存在,也不把它视为宇宙意义的根源。儒家把世界视为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过程——它自身便具有自我转型的能量。人类的宗教情感就是宗教意义的发动者,它广泛地、内在地展现于家庭、社区和自然世界的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出富有生机的精神力量。人类既是鼓舞人生世界之神圣价值的源泉,同时也是神圣价值的奉献者本身。

  • 标签: 宇宙论 本体论 超越性 自然 人类中心的宗教性 上帝中心的宗教
  • 简介:正本书是关于赛亚·伯林1928—1946年间书信的汇编。伯林交游甚广,存世书信达数千封,时间跨度近80年。书信不囿于学术问题,反映出伯林纷呈的视角和多彩的人生。主题广泛:与父母及妻子的关系、庞大的社交圈、八卦闲谈的爱好、与学者和批评家的交流等等。

  • 标签: 书信集 时间跨度 学术问题 社交圈 批评家 汇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偶尔在琉璃厂书市上觅得一本《鲁迅书信选集》,是盗版书。上海龙虎书店出版,版权页已脱落。内收鲁迅1925年至1933年书信23封,选材较为精当。有趣的是,该书选择了林语堂1929年发表于《北新》半月刊的《鲁迅》一文作为“代序”。在这篇文章里,林语堂称颂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批评家”,是“深湛的中国学者”,“叛逆

  • 标签: 林语堂 鲁迅 书信 选集 代序 半月刊
  • 简介:英国文化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在提到霍桑的旅英札记《我们的老家》时说,霍桑缺少知识分子应有的“公允态度”,他在英格兰“与英国的非利士人为伍”。根据阿诺德的文化概念以及他对英国非利士人的界定,霍桑的问题在于他缺少希腊精神的那种“意识的自发性”,也就是那种欲彻底弄懂事物真相的“智性冲动”。本文从霍桑生活的具体历史背景出发,阿诺德对霍桑的评价为引子,通过分析《红字》的道德主题,探讨在思想与道德的冲突中,霍桑为何总是让思想隐退,道德作为救赎之路。

  • 标签: 霍桑 《红字》 阿诺德 自由思想 道德救赎
  • 简介:"文学的伟大时代通常也是翻译的伟大时代。"美国诗人庞德的这句名言可视为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关于翻译的最鼓舞人心的一个总结。这里不论我们是否处于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在今天全球化已然到来的语境下,不难感到翻译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上当然也是如此。认真说起来,汉语在佛经的翻译过程之中早就经历了第一次混血,那主要是对印度文明的一次重大输入。佛经的翻译也被公认为我们古代翻译史的发端。

  • 标签: 诗歌翻译 历史经验 翻译过程 印度文明 全球化 翻译史
  • 简介:历来的刘鬯研究都从技巧形式的角度进行,本文把作家的生命活动和作品的内涵作有机的整合,探讨其小说中的生存体验、人生体验和人性体验.刘鬯的生命体验是以香港的社会生活,人文环境和刘鬯的现代主义实验理论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作品达到了一种人性的深度.

  • 标签: 刘以鬯 人生体验 生存体验 人性体验
  • 简介:  2000年的十个关键词  千禧之年  关联词:新千年跨世纪计算机千年虫  随着2000年日益临近,"千禧年"这个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和话语中,成了这一年最流行的词语.……

  • 标签: 方式回忆 词语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一直处于文化核心范畴之中。韩国毗邻中国,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在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的同时,自然也分享了这份对于“气”的推崇。文学理论为例,高丽时期李奎报的“才气论”、崔滋的“气象论”、李穑的“气化论”,朝鲜时期权近的“志气论”、李珥的“心气论”、申钦的“清气论”等,韩国历史上的文人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于“气”的见解。

  • 标签: 气论 七贤 李奎报 林椿 李珥 申钦
  • 简介:吴义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我看李修文的序言的时候,看到他说“人民,我一边写作一边在寻找和赞美这个久别的词,就是这个词让我重新做人,长出了新的筋骨和关节”时,我非常感动。我知道他说的是真话。李修文在序言里,敢于这么直接、不加修饰地说“回到”,我觉得包含着很深的意味,是非常真切、真实、感人的肺腑之言。

  • 标签: 李修文 作品研讨会 散文集 修身 节选 袈裟
  • 简介:2015年6月5日,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良乡园)开园仪式,在良乡高教园区教育实习基地举行。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市教委副主任叶茂林、郑登文,市教委委员黄侃,房山区委书记刘伟,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曾赞荣,

  • 标签: 北京高校 乡园 教委副主任 高教园区 区委书记 良乡
  • 简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后投江的壮举,不是为了殉情,而是“死明志”,是用自己的生命向社会发出最强烈的抗议,投江向残酷的礼法制度宣战,向世人表明自我的人格尊严。她既有强烈的自身解放的欲望,又难以挣脱封建社会礼教规范统治的魔爪。她的命运充满着悲剧性,就如同古希腊命运悲剧,在与命运的无奈对抗中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崇高感—她的平民意识、独立人格凝聚着人类情感和时代思潮的美好情感。

  • 标签: 杜十娘 以死明志 人格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