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司法实践中部分强奸案件的定罪存在着证据不足的现象作了深层次的剖析.指出这是由于司法人员先入为主、有罪推定的观念所致.认为应当以刑法和刑诉法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犯罪概念来指导司法实践,最大程度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 标签: 有罪推定 犯罪概念 人权保障 刑法
  • 简介:"非法"应仅指违反新《刑事诉讼法》第50条的规定范围,不宜无限扩大。"非法证据"包括一切非法言辞证据,对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实物证据应视实际危害和可否补救将排除与否的裁量权交给检察官或法官;"毒树之果"不宜视为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应为绝对排除非法言辞证据,酌量排除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实物证据;排除适用时间应从批准逮捕始及其后的各个诉讼阶段,包括延长羁押期限等程序中。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 证据 排除
  • 简介:'民事诉讼行为论'源自大陆法系,我国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欲构建科学的诉讼行为理论体系,就必须从诉讼行为的概念入手。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主要有效果说、要件效果说、主要效果说、预期效果说、广狭义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各有优劣。相比较而言,广义、狭义说比较合理,广义的诉讼行为包括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的各种具有诉讼法意义的行为,狭义的诉讼行为仅包括法院、当事人和检察机关依法实施的能够推进诉讼进程的行为。

  • 标签: 民事诉讼行为 概念 辨析
  • 简介:综观历史,关于正义的观念皓若瀚海。罗尔斯有感于对正义理解的纷繁,提出了正义的“概念”和“观念”之分。然而,当罗氏以“权利”作为正义的底色时,他的正义“概念”实际上落入了他所定义的正义的“观念”之窠臼。鉴于此,通过对正义与社会秩序以及人的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的揭示,本文试图给出一个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正义”,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结束正义的概念纷争。

  • 标签: 正义 社会秩序 自我实现
  • 简介:随着危险思维的深化,实行行为概念出现了形式与实质的脱节。在历史上,作为未遂可罚性起点与正犯性标准的实行行为概念出自德国,但在刑法改革中德国立法者已经放弃了此概念;日本继受德国法后也出现了形式统合的实行行为概念,但受到结果无价值论的挑战。虽然目前此概念在德国刑法理论中仍残存着一定的影响,但形式统合的实行行为早已不复存在,日本也出现了实行行为否定论与崩溃论的声音。我国有学者试图建立实质统合的实行行为概念,但这一尝试难以成功。实行行为概念在我国于法无据,且其功能已经瓦解并容易造成思维谬误,在我国应以直接危险创设为故意纯粹结果犯的构成要件行为标准,以作用于被害人或构成要件领域为实行着手的标准,并以行为归责为依据解决正犯性问题。

  • 标签: 实行行为 构成要件 未遂 正犯性
  • 简介:人权概念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延展性决定了人权概念的动态变化,人权是对抗性权利、道德权利、习惯性权利、普遍权利,同时也是法律权利。人权的本质在于对弱势方的权利保护。

  • 标签: 人权 人权属性 弱势方
  • 简介:在英语中,"救济"的日常语义是指对疾病或者某种不良事物的治疗或者改善,这使得其很容易被扩展到法律语境之下。在英美法律语境中,"救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救济"主要是指由法律所提供的矫正损害(grievance)的手段。狭义上的"救济"则有四种含义,包括诉讼和诉因、源于不法行为和不公平的权利、法院判决或法院命令以及强制执行法院命令的手段等。"救济"的核心含义是法院判决或法院命令,其本质是一种源于法院发布的命令或者判决的权利,一种区别于既存实体和程序权利的第三类权利。

  • 标签: 救济 英美法 语义分析 法院命令
  • 简介:刑法中的危险概念有多重含义。在我国,刑法中的危险应当是一种行为的危险,而不是行为人的危险。这种行为的危险是指作为行为属性的危险,是结合了主观危险与客观危险的概念。我国刑法中的未遂犯不是危险犯,未遂犯中的危险不是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而是法秩序对该行为所作的一种规范性评价。行为人的行为只要符合构成要件,那么就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抽象危险性。

  • 标签: 危险 行为 结果 主观 客观
  • 简介:防卫人对现实中并非真实存在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时,确实存在防卫行为的强度超出制止其假想的不法侵害所需限度的情形,即不法侵害事实的欠缺不是否定假想的防卫存在过当性的前提。假想防卫过当虽与假想防卫有诸多共同之处.但假想防卫过当中防卫行为超过防卫所需限度的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并非被假想防卫所包容。对假想防卫过当概念的界定应注意其与防卫限度错误的关系以及行为人对过当性认识的问题。

  • 标签: 假想防卫过当 假想防卫 不法侵害 过当性
  • 简介:“法治中国论”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即:一个统领概念、一组理论纲要、一套思想体系。

  • 标签: 法治中国 概念 统领 思想体系
  • 简介:行政调查是行政主体重要的收集信息和获取证据的行政过程,但学界对行政调查的基本概念并未达成一致。本文认为行政调查应采广义概念,在权力性调查与非权力性调查分类的基础上,行政调查的性质应分别界定为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 标签: 行政调查 权力性调查 非权力性调查 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
  • 简介:于冬梅在2009年第8期《学术交流》撰文指出,绿色管理是近年来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绿色管理是企业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通过对生产、营销、理财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来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

  • 标签: 绿色管理 企业管理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 概念 《学术交流》 管理体系
  • 简介:犯罪学学界对犯罪预防的概念界定不清,具体存在犯罪预防称谓的混乱、犯罪预防概念的广义与狭义之争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犯罪预防在犯罪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的不同看法等问题。这不仅严重限制了犯罪预防理论的发展,还导致其指导预防和减少犯罪实践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对犯罪预防的概念进行厘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结合广义的犯罪预防概念的产生背景以及犯罪预防与刑事政策的关系,狭义的犯罪预防,即刑事政策中的社会预防措施,才是犯罪预防的应有之义。

  • 标签: 犯罪预防 刑事政策 社会预防
  • 简介:牟成文在《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撰文认为,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正是面向现实的、历史的和开放的实践,马克思才“革命性”地与他的前人哲学做了原则性区隔,并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哲学转向。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之重要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实践概念 《湖北社会科学》 哲学转向 原则性 人哲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行政诉讼语义的比较分析和对现有行政诉讼概念缺陷的归纳,结合行政诉讼实践的最新发展,对我国行政诉讼的概念重新作了界定,以资行政诉讼演进之需要.

  • 标签: 行政诉讼 概念 界定 中国 实践 缺陷
  • 简介:当寻求自身解放成为一种自觉的时候,自由的概念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而成为对人权概念进行反思的元命题。摆脱各种束缚,追寻最终的自由一直以来成为思想的旗帜指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正如人类的历史是在语言中被不断建构的,作为一个概念,自由在不同的语境下,被构造出了许多不同的意义。反思有关自由概念的历史,

  • 标签: 自由概念 人权概念 解读 人类文明 自身解放 历史
  • 简介:行政相对人是传统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它和行政主体共同构成了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说其与行政主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但是,我国行政法学界主要局限在对行政主体方面的研究,而对行政相对人的研究不但十分欠缺,而且基本定位不恰当,忽视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行政法中的主体地位。本文试图对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进行反思,确立其行政参与人地位,以便明确行政法主体这一行政法律关系基本要素以及对行政法律制度的影响。

  • 标签: 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性 行政参与人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概念具有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谬说划清界线的功能,具有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科学真理的功能.因此,如何定义真理概念既是马克思主义者崇敬信仰的凝结点和支柱,也是敌视马克思主义者攻击的焦点.作为哲学意义上的真理定义本身,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正是出于这种共识,哲学界对真理概念的探讨从50年代一直伸延到90年代,先后出现了十多个不同的定义.我认为,已有的十余个关于真理的定义,各有可取之处,又都欠完备.严格地说,已有的真理概念的定义,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概念的真谛,还有进一步重新定义的必要.本文略陈浅见,就教于大家.

  • 标签: 真理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定义概念 真理定义 定义问题 动态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