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急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已成为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欧美国家成为青壮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也已成为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因素,怎样降低其高死亡率和致残率,是神经外科医师努力的课题。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孕酮 内源性阿片肽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脑积水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梗阻脑积水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砂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脑积水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 标签: 梗阻性脑积水 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监护仪所示的呼吸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参数探索肺源心脏病病理生理变化的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15例样本均符合肺源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68岁,设置6个时点:0点、4点、8点、12点、16点、20点,从24h监护仪中获取呼吸率(次数)、心率(次数)和SpO2(百分率)的监测数据,分项输入余弦法程序进行生物节律分析。结果:在所观测的15个病例中,呼吸率9例和心率10例的峰值相位位于356.89°--84.50°(23点44分-4点36分),其中5例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SpO2的峰值相位,12例位于-130.60°--310.16°(8点20-20点20分),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结论:肺源心脏病例的呼吸率和心率夜间明显快于白天,SpO2明显夜间低于白天,提示该病的病理生理具有昼夜生物节律特征。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昼夜生物节律
  •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通过调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NLRP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动脉线穿法SAH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溶剂组、SAH+溶剂组和SAH+褪黑素组四组,进行SAH出血量评级和小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水含量测定脑水肿,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BBB)通透,检测脑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神经核抗原(NeuN)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神经元存活和死亡率,WesternBlot检测脑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NLRP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前凋亡因子(Bim)和活化的caspase-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脑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_6(IL-6)水平。结果槲皮素可以提高SAH小鼠生存率,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减少脑神经元凋亡,提高脑谷胱甘肽(GSH)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减轻脑水肿和BBB通透损害。槲皮素可以降低NLRP3以及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抑制IL-1β、IL-6的分泌和活化的caspase-1的蛋白表达,并可以增高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降低凋亡前体因子Bim的表达。结论槲皮素通过抑制NLRP3炎性相关的凋亡来减轻SAH后的EBI。

  • 标签: 褪黑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
  • 简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斑块进展可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脂质核增大、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特征。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评价斑块进展为目的的前瞻研究越来越广泛。大量研究表明,斑块进展与未来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本文将对评价斑块的影像学方法的可重复性以及斑块进展与未来脑血管事件相关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理解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并为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进展 影像学 脑血管病
  • 简介:讲座专家介绍:吴慧娟,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上海长征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发作睡病的临床研究。睡眠占据人生命的三分之一,不同年龄的睡眠生理需求是不同的。初生婴儿期的睡眠时间可能有18~20h,而且并没有形成昼夜节律;到幼儿时期(6个月至3岁),睡眠时间从12~13h减少到10~11h,白天小睡从2~3次慢慢减少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和探究对伴过敏鼻炎的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总体效果以及对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伴过敏鼻炎的鼾症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ASHQ睡眠因子。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项ASHQ睡眠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伴过敏鼻炎的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鼻部不适和打鼾症状和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其是一组安全、高效的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鼾症病 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经额部和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和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时,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手术 经额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