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和MRI联合诊断泄殖腔外翻综合征(脐膨出、膀胱外翻、肛门闭锁、脊柱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以来9例胎儿系统超声和MRI联合诊断的泄殖腔外翻综合征胎儿,总结其各自支持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并与其中4例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所有胎儿系统超声和MRI均能诊断泄殖腔外翻综合征,其主要的影像学特征是脐膨出、有皮肤覆盖的腰骶部神经管缺陷、不显示膀胱、肢体缺陷。超声和MRI均较难以显示生殖器的异常和肛门闭锁,但MRI能较明确提示膀胱外翻和肢体骨骼的异常及提示其中1例肛门闭锁。9例病例均终止妊娠。结论泄殖腔外翻综合征的特点是有腹壁缺损、脊柱缺陷、不显示膀胱和可能有肢体异常的影像学特征,超声和MRI均能提示该诊断。MRI更能清晰显示膀胱外翻和脊柱异常从而更有力地支持泄殖腔外翻综合征。

  • 标签: 产前诊断 膀胱外翻 超声 磁共振成像 神经管缺陷 脐膨出
  • 简介:<正>为了促进产前诊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我国于199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02年卫生部制定了《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并先后成立了各省、市产前诊断中心,开展了常规产前诊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国内产前和诊断起步较晚,在很多

  • 标签: 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 产前筛查 学科建设 室间质评 诊断方法
  • 简介:经过10余年的发展,利用母体外周血游离胎儿DNA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技术正逐步面向临床。目前无创性产前诊断单基因病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本文综述了无创性产前诊断单基因病的思路及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游离胎儿DNA富集技术、基因突变位点的扩增及检测技术等研究热点。

  • 标签: 游离胎儿DNA 母体外周血 无创性产前诊断 单基因病
  • 简介: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家族史的胎儿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型的产前诊断,并探讨其产前诊断流程。方法对3例有DMD家族史的胎儿。利用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超检查确定胎儿性别;利用脐带血穿刺标本,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polymerasechainreaction。mPCR)技术。结合生化检测指标,进行DMD基因缺失型的产前诊断。结果3例高危胎儿确诊为男性胎儿。存在基因缺失。相应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诊断为DMD患儿。结论在结合多种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mPCR是可应用于DMD的产前诊断。该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如只能检测男性胎儿基因缺失型突变。

  • 标签: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本科室双胎妊娠产前诊断结果,以探讨双胎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174例双胎妊娠孕妇资料,分析其产前诊断指征、结果及结局。结果①总共对283个胎儿取样,共检出29个异常,异常检出率10.2%(29/283)。其中胎儿预后不良异常15个,异常率5.3%(15/283)。②绒穿组/羊穿组/脐穿组术后2周内流产率分别为0.0%(0/7)、1.3%(2/149)、0.0%(0/18);双胎总流产率分别为14.3%(1/7)、3.4%(5/149)、0.0%(0/18)。结论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发现胎儿异常,对于符合产前诊断指征双胎孕妇,告知相关手术风险后仍需建议孕妇行相关介入性产前诊断检杏。

  • 标签: 双胎 产前诊断
  • 简介: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是种高分辨率、全基因组范围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传统染色体分析技术可以检测的绝大多数染色体不平衡,而且能检出亚显微水平的拷贝数变异。本文针对该技术的平台分类、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分类与解读,面临的挑战、临床适应证、伦理及遗传咨询方面做概述。

  • 标签: 产前诊断 微阵列技术 染色体不平衡 遗传咨询 临床适应证 染色体分析
  • 简介:唇裂和(或)腭裂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根据是否伴有身体其他先天畸形,唇腭裂又分为孤立型或综合征型。目前已知综合征型唇腭裂超过300个,其中范德伍综合征(vanderWoudesyndrome,VWS)是最常见的唇腭裂综合征之,占唇腭裂发病总数的2%。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下唇部凹陷或瘘管、唇裂和(或)腭裂、悬雍垂裂、牙齿发育不全等。

  • 标签: CMA VAN der Woude 悬雍垂裂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对妇科临床护士进行有效的HIV相关知识的培训及院感知识的加强,提高护士应对HIV初患者有效防护,减少恐慌,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HIV相关知识及标准预防的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和能力,并积极给予患者有效的专业指导及心理支持。结果:通过以上护理途径,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对HIV初阳性的正确认识,保护患者社会地位,在定程度上也提升护理专业水平。结论:普通临床护理人员对HIV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培训提高自身防护的能力和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护理水平。

  • 标签: 妇科护士 HIV初筛阳性 护理 职业防护
  • 作者: 徐光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卫生院,重庆长寿401223
  • 简介:目的:研究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院内收治的孕妇100例,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产前检查,观察组采取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对胎儿体重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96.0%(48/50),对照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72.0%(36/50),两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进行预测,可提升预测准确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检查;超声检查;胎儿体重预测;临床价值
  • 简介:子痫前期是严重威胁母儿健康产科常见病症,不适当产前检查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重因素。子痫前期需要适合其疾病发展特点的产前检查模式。对子痫前期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产前检查方案,提升产前检查内容和质量,是防范子痫前期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子痫前期-子痫 预防 个体化 产前检查模式
  • 简介:非整倍体疾病是类因染色体数量异常引起的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产前诊断后终止妊娠是预防此类疾病患儿出生的可行措施。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但细胞培养耗时较长。近年,PCR技术在非整倍体疾病快速诊断应用中发展迅速,具有试剂成本相对较低、检测批量大和快速的优势。本文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定量不同层次来探讨PCR及相关技术常见非整倍体疾病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PCR 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差速贴壁法富集和纯化经宫颈采集的脱落滋养细胞在早孕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刷法收集100例孕妇人工流产前由宫颈处取得的脱落滋养细胞,随机分为两组,组采用差速贴壁法富集细胞为实验组,另组为对照组,采用直接培养,比较两组最终的细胞总量及滋养细胞所占比率,采用FISH方法对两组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对人流后的绒毛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判断性别。结果实验组细胞总量、滋养细胞所占比率均优于对照组,FISH检测结果中实验组45例检验成功并与绒毛检测结果相符,对照组29例检验成功并与绒毛检测结果相符。结论经宫颈获取胎儿滋养细胞为孕早期无创性产前诊断提供了个可能途径,利用差速贴壁法可以富集并纯化滋养细胞,更利于用FISH行后续的产前诊断。

  • 标签: 脱落细胞 产前诊断 早期妊娠 CK-7 荧光原位杂交 差速贴壁
  • 简介:通过检测母血循环中的胎儿细胞产前诊断胎儿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胎儿细胞的富集技术和高灵敏度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胎儿细胞的富集主要利用抗转铁蛋白受体抗体和抗血红蛋白抗体进行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或磁珠细胞分选。另外,还有基于植物血凝素的方法和自显影分析分选富集胎儿细胞。富集到的胎儿细胞可用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原位标记等分析。本文重点讨论胎儿细胞富集方法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胎儿细胞 有核红细胞 母血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脊柱裂及其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脊膜膨出6例、脊髓脊膜膨出16例、脊髓外翻3例、隐性脊柱裂9例及30例正常胎儿脊柱的相关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图像特征,并与产后超声、MRI或尸检结果对照。结果1脊膜膨出声像为:a.背部包块:均见囊性包块向外膨出;b.脊髓圆锥位置:均正常;c.后颅窝池:均正常存在。2脊髓脊膜膨出:a.背部包块:均见混合囊性包块向外膨出;b.脊髓圆锥位置:腰骶部脊柱裂均显示圆锥低位,颈部脊柱裂显示圆锥位置正常;c.后颅窝池:14例消失,2例明显变小。3脊髓外翻声像为:a.背部包块:均未显示包块外膨;b.脊髓圆锥位置:均显示圆锥低位;c.后颅窝池:均消失。4隐性脊柱裂声像为:a.背部包块:均未显示包块外膨;b.脊髓圆锥位置:均显示圆锥低位;c.后颅窝池:均正常存在。5预后:脊髓圆锥低位和后颅窝池消失提示脊柱裂预后不良。结论产前超声能为胎儿先天性脊柱裂的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产前 脊柱裂 脊髓圆锥 后颅窝池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3种侵人性产前诊断技术的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手术并发症。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门诊所进行的经腹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脐静脉穿刺手术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种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羊水穿刺次成功率最高,但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诊断 绒毛穿刺 羊水穿刺 脐血穿刺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的羊水及绒毛细胞原位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细胞原位培养载玻片法,对100例羊水和30例绒毛标本进行原位培养收获,制备好的玻片于GSL-120染色体全自动扫描系统进行克隆识别扫描。结果结合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平台,建立了条件稳定、操作简单、分析过程简化的原位培养载玻片法。100例羊水标本均培养成功,其中异常4例,核型分别为2例46,XX,inv(9),1例47,XX,+21,1例45,XY,rob(13;14);30例绒毛标本中,10例为介入性产前诊断标本,均培养成功,核型均正常;余20例为流产绒毛,成功17例,其中5例异常,核型分别为2例47,(XX/XY),+16,1例47,XX,+14,1例45,X,1例47,XX,+3。结论细胞原位培养载玻片法培养周期短,操作简便,染色体形态好,核型多且完整,配合染色体全自动扫描系统,大大缩短阅片时间,能更加及时准确地得出产前诊断结果。

  • 标签: 羊水 绒毛 原位培养
  • 简介:在第六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的蔡光伟教授就"拷贝数变异在产前唇腭裂中的作用:多心队列研究"这问题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在诊断胎儿唇腭裂方面的临床经验。蔡光伟教授指出,每700例活产儿中就有1例是唇腭裂,其中70%是非综合征型,30%是综合征型,并分析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传统染色体分析中的优势。

  • 标签: 队列研究 唇腭裂 拷贝数 产前 变异 非综合征型
  • 简介: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当前计划生育重要任务之。我中心自2006~2010年应用B超对孕妇进行孕情监测5900例,共查出有缺陷胎儿22例,占总检数的3.7‰,其中神经系统畸形16例,占检出缺陷儿总数的72.7%,22例缺陷儿中合并羊水过多10例,占45.5%。1对象和方法1.1仪器:应用WEUT-70X型B超诊断仪,3.5MHz腹部探头。1.2对象:全市育龄妇女怀孕20周以上。

  • 标签: 出生缺陷儿 诊断预防 应用 B超诊断仪 产前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