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疱疹性咽峡炎54例和手足口病患儿32例进行研究,所有均在发病72h内给予血常规、CRP检查。结果疱疹性咽峡患儿的CRP指数高于手足口病患儿(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CRP水平高于手足口病患儿,并且二者的WBC水平均表现为上升,这对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小细胞贫血儿童具有较高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发生率。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Blimpl基因突变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1例DLBCL患者Blimpl基因的突变情况;用PCR扩增其Blimpl全长编码基因,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野生型Blimpl的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将野生型、突变型Blimpl的全长编码基因亚克隆至含有Flag标签的Flag-CMV4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Flag-Blimp1-wt和Flag-Blimp1-mut:采用PCR扩增获得人CIITA启动子,并将扩增片段插入PGL3-Basic荧光报告基因载体中.所有重组质粒均通过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将Flag-Blimp1-wt/mut分别与PGL3-CIITA-promoter共转染293T细胞.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报告基因载体的活性及Blimpl基因对其表达的调控.采用蛋/3印迹法检测融合蛋/3F1ag-Blimpl-wt与FIag-Blimpl-mut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成功构建野生型、突变型F1ag-Blimpl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及PGL3-CIITA-promoter报告基因载体;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具有启动子活性。野生型Blimpl蛋白对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与Blimpl的转染剂量呈正相关.而突变型Blimpl对其抑制功能明显减弱: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突变型Blimpl蛋白明显低于野生型.结论:该例患者中Blimpl的突变影响了其转录抑制功能.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Blimpl蛋白表达量的减少所引起。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limp1 转录调控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D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7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性别无关。PTC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73蛋白阳性表达间有相关性(r=0.459,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P53蛋白 P73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并比较观察组的尿蛋白严重程度与病程关系。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白细胞脂酶、尿隐血、尿糖、尿酮体、尿蛋白6项尿常规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在5年以下的患者13例,蛋白尿+~++11例(84.61%),蛋白尿+++2例(15.38%),严重比率为15.38%;病程在5~10年的患者28例,蛋白尿+~++16例(57.14%),蛋白尿+++12例(42.85%),严重比率为42.85%;病程在10~20年的患者23例,蛋白尿+~++8例(34.78%),蛋白尿+++15例(65.21%),严重比率为65.21%;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9例,蛋白尿+~++2例(22.22%),蛋白尿+++7例(77.78%),严重比率为77.78%;随着病程延长,蛋白尿的严重比率上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为临床诊断、筛查、分析糖尿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尿常规定性检验 蛋白尿 糖尿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中自噻相关蛋白LC3、p62的表达情况。方法①建立STZ诱导的I型DN大鼠模型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采用鼠尾静脉注射STZ的方法诱发SD大鼠糖尿病肾病(STZ为50mg/kg)。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枸橼酸盐缓冲液,3天后开始测定血糖和尿糖值,当血糖值≥16.7mmol/L,尿糖值为3+-4+者可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第八周处死大鼠,留部分肾皮质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②进行HE染色观察两组间肾组织病理改变。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间肾组织LC3和P62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④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判LC3、p62与STZ大鼠蛋白尿、肌酐的相关性。结果①STZ诱导的I型DN大鼠的血尿生化检测结果血糖波动在19.2-23.3mmol/l;血肌酐波动在72.5-122.7umol/l;尿蛋白波动在4.63-9.19g/24h②STZ大鼠模型基本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可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管局灶性萎缩,小管间质造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多。③p63、LC3免疫组化结果肾组织小管上皮中,p62表达明显增加,LC3表达明显下降,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TZ大鼠肾组织小管中,p62较正常组增加2.5倍,LC3下降35%(p<0.01)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自噬相关蛋白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炎患者采取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监测的抗菌治疗方法,查看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名老年肺炎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86名,对照组8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的方法进行抗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对两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痰培养转阴的时间、影像学转阴的时间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和C反应蛋白含量,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费用,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炎患者采取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监测的抗菌治疗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老年肺炎 抗菌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对一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方法:用PCR法对该家系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在纤维蛋白原FGA基因3号外显子和3号内含子的交界处g.1892~1899纯合缺失AGTA或GTAA,先证者父系家系有3名成员呈该突变位点的杂合子,但母系家系该位点均示正常基因型,而亲子鉴定结果又证实了母女关系。结论:纤维蛋白原FGA基因g.1892~1899四个碱基纯合缺失所引起的剪接位点变异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的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病的非孟德尔式隐性遗传现象。

  • 标签: 非孟德尔式遗传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血清中的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IMA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价值。并对IMA与CK-MB的效能进行分析。结论血清IMA水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可作为早期提示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与CK-MB比较,IMA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诊断时应结合其他诊断指标、临床症状及一些影响检验的其他因素进行判断。

  • 标签: 缺血修饰白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验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准确性,探究联合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以供检验工作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缺铁性贫血25例及进行常规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者均进行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CV(平均红细胞比容)、Hb(血红蛋白)、RBC(电泳红细胞)等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地贫MCV明显下降,且RBC水平下降幅度较缺铁性贫血患者大,采用联合检验的方式进行诊断灵敏性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准确性高达90%以上。结论在临床上对于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检验,采用联合检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值得推广和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进行应用。

  • 标签: 联合检验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诊断意义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5年5月-2017年12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则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P<0.05;实验组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样48例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患者血样4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样品进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试分析。结果①疾病组患者的Ig-A(2.57±0.43g/L)、Ig-M(2.41±0.59g/L)、Ig-G(16.54±2.97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Ig-A(1.21±0.32g/L)、Ig-M(1.13±0.06g/L)、Ig-G(13.07±2.82g/L)(P均<0.05);②疾病组患者的CD3+(62.72±5.24%)、CD4+(30.58±2.6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CD3+(68.51±4.39%)、CD4+(38.19±2.54%),而CD8+(22.54±2.0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27.07±2.46%)(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分布均会发生异常,检测相关指标对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皮肤病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皮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60例重症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8%(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P<0.05)。这表明在重症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白 重症皮肤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共200例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为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和LDL-C之间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疗效甚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足月儿RDS肺组织SP-B表达。方法选择无血缘关系的汉族足月新生儿RDS20例作为RDS组,汉族20例其它病例作为对照组,并在年龄、体重、性别、孕母年龄、分娩方式等方面与RDS组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P-B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RDS组足月儿肺组织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18.5±10.7)显著低于对照组(94.9±31.8)(t=10.191,P<0.001)。RDS组足月儿肺组织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越少,则RDS胸部X线显示严重性的级别越高,即二者具有很好的依从性。RDS组有7例SP-B蛋白缺陷。结论肺部SP-B表达减少参与汉族足月NRDS发病,SP-B蛋白缺陷可能参与汉族足月儿RDS发病。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表面活性蛋白B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5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而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人员组成参照组。两组体检人员采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方式;以检验后的临床数据指标为标准,以此探究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尿糖含量为3.59±0.31,参照组健康体检人员的尿糖值为1.21±0.42,两组间存在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387,p<0.05);研究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70.52±9.61,参照组健康体检人员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6.82±1.63,两组间存在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9513,p<0.05)。讨论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与健康体检人员对比其平均差值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 联合检验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新生儿ABO溶血病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39例。行蓝光照射法治疗参照组,在行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而黄疸消退时间、总胆红素降低值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采取免疫球蛋白静脉治疗,可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缩短患者的黄疸消退时间。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ABO血型不合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运用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中选取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撤机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所用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可有效缩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撤机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 标签: 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 运用机械通气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来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DD、LVEF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LVEDD、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抗体、BNP为实验组较优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丙种球蛋白和常规治疗联合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推介使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法检测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12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IMA水平,并分析IMA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结果:当临界值为68.4u/mL时,血清IMA检测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1%、85.13%、84.63%和85.35%。AMI组患者的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UA组患者的血清IMA水平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MI组与UA组患者间的血清IMA水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支或2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者的血清IMA水平均显著低于3支病变者(P〈0.05),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20分者的血清IMA水平明显低于〉40分者(P〈0.05)。结论:血清IMA水平是提示ACS早期且灵敏的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志物。

  • 标签: 缺血性修饰白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