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其危险因素制定防治对策。结果年龄≥60岁、住院时间≥3天、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有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合并肺部感染概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当结合其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将患者的存活概率提升。

  • 标签: 重型肝炎 肺部感染 相关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迟发性破裂出血合并脾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情况。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三年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外伤胸腹部损伤所致的迟发性脾破裂损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追踪记录。结果3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均显示得到及时抢救和护理,同时患者均全部痊愈后出院,对脾破裂出血的临床外伤因素做了相应的统计分析显示多为车祸和跌落伤所致,同时外伤后迟发破裂出血的时间分布中在10天内。结论在迟发性脾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和护理中,要注意早期的抗休克和复苏护理,同时做好术后护理,做好肺部感染的防护和心理护理。

  • 标签: 肝破裂 脾破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例,进行常规治疗的21例患者为常规组,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的22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BeAg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病毒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性脑病反复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性脑病患者共计50例,根据患者最终的治疗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因会影响患者预后情况,TBIL、ALB、Cr、PT等数值的升高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性脑病分期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性脑病的反复发生与患者的肾功能、诱因、凝血功能以及性脑病的分期等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对于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控。

  • 标签: 肝性脑病 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病患5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9例。实验组联用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单用扶正化瘀胶囊。分析两组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情况,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HA、LN与PC-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比对照组的72.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促进其纤维化症状缓解,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 标签: 肝纤维化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162例妊娠期合并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82)和观察组(n=80)。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症疗效显著,能够减少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导致我国人群发生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而HBV标志物阳性是诊断乙肝肝硬化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分析13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自然病程中的病毒标志物特点及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HBVDNA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病毒含量与TH1/TH2细胞应答的关系。方法以斑点杂交方法检测HBsAg阳性的54例CHB血清中HBVDNA量,根据HBVDNA量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A组为DNA量检测限以下,B组为DNA量20-200pg/ml,C组为DNA>200pg/ml),以特异性刺激因子rHBcAg刺激这3组感染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又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PBMC在rHBcAg刺激后所产生的IL-2和IL-10,结果对照组PBMC所产生的IL-2值显著高于CHB组(P<0.01),IL-10则相反(P<0.05);而三组CHB患者中,IL-2值检测值依次为:A组>B组>C组(P<0.01或P<0.05)。IL-10则相反(P<0.01或P<0.05)。结论HBV感染者体内高病毒量可能增强TH2类细胞因子应答,而低病毒量时则可能以TH1类细胞因子应答为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病毒含量 TH1/TH2细胞应答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HCV病毒载量及HVC抗体水平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HCV-RNA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VC抗体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研究中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HCV-RNA阳性37例,阳性率54.41%;②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越高,HCV-RNA的阳性率越高,分别为11.76%、45.45%、86.21%(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阳性检出率与其HVC抗体水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的升高患者的HCV-RNA阳性率升高。

  • 标签: 慢性丙肝 HCV病毒载量 HCV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将对照组治疗方式中的利福平换成加替沙星,吡嗪酰胺换成链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烟肼+加替沙星+链霉素+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的治疗方式对于肺部病灶的吸收以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的降低、治疗时间的缩短均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较之其他治疗方式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应用6个月的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后,观察肝炎纤维化改变程度。方法随机选取60例患者,他们满足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要求,且他们均不是脂肪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0例合格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应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用药6个月后,观察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得硬度及肝功能。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硬度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治疗组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较对照组恩替卡韦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作用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Gd-EOB-DTPA增强表现。方法对行Gd-EOB-DTPA增强扫描的经病理学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1例病人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检查见V段一类圆形异信号影,边界清楚。病灶在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强化血管影,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信号低于周围实质,并可见强化的假包膜影,平衡期呈低信号,在20min特异期,病灶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鉴别肝脏占位时,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观察组口服恩替卡韦,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HBVDNA转阴率上,观察组为65.00%(26/40),远高于对照组的35.00%(14/4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TBIL、ALT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中应用了恩替卡韦,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 肝硬化失代偿期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诊治的HCVRNA阳性患者276例,采集其血清样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分析HCV基因型(1a、1b、2a、3a、3b和6型);对不能确定型别的样本采用非结构蛋白5B(nonstructuralprotein5B,NS5B)测序法进行分型。结果:276例患者的HCV基因型中,主要为6型120例(43.48%)、3b型80例(28.99%),其次是1b型33例(11.96%)、3a型30例(10.87%)、1a型9例(3.26%)、2a型4例(1.45%)。其中德宏地区的患者有151例,主要为6型61例(40.40%)、3b型53例(35.10%),其次是1b型15例(9.93%)、3a型14例(9.27%)、1a型4例(2.65%)、2a型4例(2.65%)。将德宏地区151例基因分型分布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云南省德宏州地区的HCV6型及3型(包括6n、6u、6a、6m、6型混合)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1a和2a型检出百分比较低(P〈0.05)。结论:云南省德宏州地区的HCV基因亚型共检出9种,主要以3b型和6型为主,其次是1b型及3a型,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本地区HCV亚型有其独特性。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测序 PCR反向点杂交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对乙肝病毒(HBV)低水平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50例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低水平复制的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护药)、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恩替卡韦组3组,每组均为50例,分别于治疗第0周、24周、48周检测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水平,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第24周和48周时,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30.0%、62.5%、70.0%和40.0%、87.5%、92.5%),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与恩替卡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略高于恩替卡韦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0.0%、80.0%、90.0%和15.0%、90.0%、97.5%),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与恩替卡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事件频数相似,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恩替卡韦组未见耐药。结论HBV低水平复制的CHB患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恩替卡韦可作为一线推荐抗病毒药物。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对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8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拉米夫定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组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抗病毒治疗有效性;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低蛋白血症消失时间、门脉高压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VEGF、IL-6和TNF-α。结果恩替卡韦组抗病毒治疗有效性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恩替卡韦组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低蛋白血症消失时间、门脉高压消失时间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干预后恩替卡韦组VEGF、IL-6和TNF-α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定治疗,可更快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重型乙型肝炎 临床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甘利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个月。将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CD4+/CD8+指标及HBV-DNA反跳率对比。结果观察组的HBV-DNA、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BV-DNA反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抗病的目的。

  • 标签: 拉米夫定 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给予胆囊结石合并外胆管患者进行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胆囊结石合并外胆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就诊时间均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和观察组(内镜联合腹腔镜)2组。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胆囊结石合并外胆管的治疗中效果好。

  • 标签: 内镜 腹腔镜 胆囊结石 合并肝外胆管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视作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以基础护理为基础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自我效能评分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护理可巩固治疗效果,改善自我效能指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慢性丙型肝炎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性脑病反复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性脑病患者共计50例,根据患者最终的治疗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因会影响患者预后情况,TBIL、ALB、Cr、PT等数值的升高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性脑病分期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性脑病的反复发生与患者的肾功能、诱因、凝血功能以及性脑病的分期等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对于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控。

  • 标签: 肝性脑病 乙型肝炎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