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口服利培酮,乙组则甲组基础上接受心理疏导,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疗效优于甲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采取心理疏导结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中青年 精神分裂 心理疏导 利培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运用于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本市三乙医院救治的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治疗组(n=52例,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展开救治),常规组(n=50例,以普通手术展开救治),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施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缩减手术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中青年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华法林在预防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常规抗凝强度华法林1组、低抗凝强度华法林2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服华法林1次,华法林1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为2.2~3.0,2组INR为1.5~2.1,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00mg。各组均随访2年。观察各组全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1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及2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抗凝强度的华法林能有效减少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性卒中事件发生,且相对安全。

  • 标签: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脑栓塞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阔筋膜张肌或缝匠肌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2月对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阔筋膜张肌或缝匠肌骨瓣移植治疗2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2个月。其中1例男性50岁患者未遵医嘱,术后早期下地负重行走,空心螺钉切割股骨颈,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本组总优良率为95.2%。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阔筋膜张肌或缝匠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有效提高了骨折的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同定 骨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原市中青年教育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以固原市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需要长时间的电脑操作、文字书写、绘图等低头伏案教育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抽取18~50岁年龄段为样本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对象需填写固原市中青年伏案教育工作者颈椎病调查表;对颈椎病患者需填写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结果固原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患病率较高。伏案时间长、工作姿势不当、年龄、睡枕不适、生活姿势不当、不参加体育锻炼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固原市中青年伏案教育工作者颈椎病患者,提出要减少持续伏案时间,减小低头角度,注意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姿势、调整睡枕,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颈项部的体育锻炼。

  • 标签: 颈椎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颈椎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的差异。方法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3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甲组65例)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乙组6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可独立生存例数、非独立生存例数、死亡例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和乙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3%和4.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均有良好效果,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 中青年 颅内动脉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