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神经外科护理评估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4月17日选取本院在职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院内组建品管圈小组并确立主题,分析本次纳入的16名活动前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能力低下的原因,针对其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贯彻实施,措施实施后二次评估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能力,提出有效措施对本次品管活动所起到的效果进行巩固。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能力与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品管圈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评估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调动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护理评估系统起到规范作用,而且还能显著提高护士护理评估能力,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消毒供应室包装内差发生率。?方法通过组圈、选定主题、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将品管圈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运用于包装工作中。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包装内差由0.29%降低至0.078%。无形成果显示,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力、自信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还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 标签: 品管圈 消毒供应室 包装内差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的实践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以我院6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和常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患者与医师的满意率。结果通过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焦虑程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率为98.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2%(P<0.05);观察组医师的护理满意度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的81.5%(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并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优质护理 实践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戒烟门诊在开展的主要工作,并针对其具体实践情况提出了几点体会。

  • 标签: 戒烟门诊 开展 实践 体会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人本理念也越加推崇。以人为本的意识也随之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加强人本理念在其管理中的应用,是提高医院管理和医护人员医疗服务的保障,更是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基础。所以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更好的对其工作加以规范,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 标签: 以人为本 医院管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参与考核的305名护士(联合培训前)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参与考核的310名护士(联合培训后)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依据护理工作性质分为护理管理岗、医技护理岗、教学岗及临床护理岗;依据岗位与各级护士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逐层考核,实施1年后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接受了联合培训后的305名护士其考核合格率98.71%;明显高于接受联合培训前92.13%的考核合格率,且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联合护理前后各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方面,参与联合培训后的效果均更优于联合培训前,且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可通过对护士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来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满足于不同层级的岗位工作需求,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与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岗位胜任力 分层级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3例失眠症患者(失眠组)及45例无失眠者(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失眠组患者内外向分值、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神经质、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内向和神经质、抑郁、焦虑个性,且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在药物治疗失眠症的同时,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 标签: 失眠症 社会心理状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联性,提出改善独居者生活品质策略。方法择取2016年10月某地区126名独居老人为研究对象。设为1组,另取同地区非独居老人224例为两组,使用SRHMS量表,实施测评,全面评价社会支持和心理卫生情况。结果1组受试者的社会健康以及心理评分分别为(5.83±1.83)和(5.92±1.79),两组受试者为(6.99±1.82)和(7.02±1.53)P<0.05.1组受试者的幸福感、自信度、对生活满意度以及乐观程度显著较低,P<0.05.其参与活动性、与亲友联系程度和家庭和睦性显著较两组低25%-28%。1组的社会支持得分、社会资源/接触、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5.63±1.82)(5.49±2.84)(6.02±1.82),两组上述得分为(6.42±1.82)(6.94±1.22)和(7.62±1.82),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1组受试者的生活以及医疗需子女接济占整个比例的23.5%和55.3%。明显比两组高。可感知子女关爱者比两组少30.0%,对治疗担忧者比两组高11.2%。曾遭遇子女忽视为两组的32.5倍。结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情况普遍较差,社会支持有待加强,鼓励老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泛交友,给予其必要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有助于提升其心理卫生水平。

  • 标签: 独居老人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校近三年以来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掌握毕业生真实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和期望,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服务品牌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

  • 标签: 药学专业 就业现状 社会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从社区抽取老人440名作为对象,采用孤独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心理健康量表对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组老人男性与女性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老人男性孤独感、一般健康评分,高于女性(P<0.05);入组老人男性其他支持评分,低于女性(P<0.05);SPSS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老人心理健康与孤独感呈正相关性(P<0.05);老人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会对老人心理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减少老人孤独感,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老人心理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子宫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社会支持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7例患者行社会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为100.00%,对照组为80.85%,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对照组为78.7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患者加强社会支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预后,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焦虑 抑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在自杀未遂者干预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救治的自杀未遂者136例,并通过情绪稳定性量表、WHO健康量表以及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综合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8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社会心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问卷以及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健康各项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应付方式各项目评分改善情况明显(P<0.05)。结论应用社会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消除其负面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

  • 标签: 自杀未遂者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就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施治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针对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1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给予认知治疗。结果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下,患者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展开治疗,可帮助该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恢复。

  • 标签: 认知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
  • 简介:摘要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在其心理冲动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该心理冲动是行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与社会发生冲突产生负面情绪不能得到缓解而产生的心理防卫冲动。与社会发生冲突的原因在于行为人的行为要么超出社会要求而感受到被社会限制,要么没有达到社会要求而感受到被社会抛弃,但都是社会归属感缺乏的表现。这种归属感的缺乏导致行为人产生异常心理防御,即用反向或者投射方式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以满足内心的畸形平衡。因此,探究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既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刻画,也有利于犯罪预防。

  • 标签: 犯罪心理 社会归属感 刻画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55名在职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问卷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来评估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的关系。结果155名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检出率是78.71%,轻度工作倦怠率是36.89%,中度工作倦怠率是32.79%,重度工作倦怠率是30.33%;情绪衰竭检出率是27.74%,成就感降低检出率48.39%,缺乏人情味检出率是46.45%;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缺乏人情味、总工作倦怠情况分别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情况,和社会支持存在密切相关性,应从组织、人际以及工作特征支持等层面来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进行调节。

  • 标签: 医护人员 社会支持 工作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本文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职医务人员561名,对其分别采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工作倦怠问卷(CMBI)进行调查。结果561例医务人员中,具有工作倦怠现状的456例,检出率为81.28%,其中轻度工作懈怠率较高。医护人员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及总工作倦怠分别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密切。

  • 标签: 医务人员 工作倦怠 社会支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我国老龄化趋势形式严峻,养老、安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社区养老是一个新型的人性化养老模式,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需求是较为关键的社区服务项目之一,而医务社会工作对于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探讨了医务社会工作在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中的必要性和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使医务社会工作在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中发挥出更好的力量和作用。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
  • 简介:采用访谈法、问卷法等对山西某高职院校12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主要源于信息支持,其后是情感支持、友伴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男生在信息支持、友伴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总分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学生得分低于大二学生;在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总分维度,城市学生、乡镇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在信息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维度,网络使用时间各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社会支持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呈负相关,情感支持与抑郁呈负相关,工具性支持与SCL-90总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均呈显著负相关;年级、性别、生源地和工具性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 标签: 网络 社会支持 高等职业学校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肠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关系。方法对48例肠结核患者及对照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定,结果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肠结核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尤其以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等显著(P<0.01)。肠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健康评分与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肠结核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社会支持低,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支持状况密切相关。

  • 标签: 肠结核 心理状况 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