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磁共振检查,及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将检查结果同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将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为97.62%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5.71%。结论磁共振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子宫外部的形状、具体轮廓以及子宫内部的宫腔结构,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检查子宫畸形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先天性 子宫畸形 磁共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45例脑胶质瘤患者MRI影像征象与临床术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就诊45例脑胶质瘤患者,结合手术所见解剖学情况及病理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影像学资料与后期临床所见及病理结果的验证关系。结果本组45例患者确诊率100%,并对手术方式及路径的选择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结论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诊断,预警及确诊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脊柱外伤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椎体骨折95例,伴相应脊髓损伤38例;附件骨折35例,伴脊髓损伤10例;椎间盘损伤67例;单纯脊髓损伤13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明确椎体及附件的骨折情况,可观察椎管形态及受累程度;MRI检查能全面显示脊柱损伤时脊髓、骨质结构、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病理变化,两者结合能客观、全面评价脊柱的损伤,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脊柱损伤 CT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骨肉瘤的x线、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来我院进行检查的患有骨肉瘤的患者41例(2016年9月—2017年9月),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CT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率。结果骨肉瘤的基本影像表现为骨膜反应、骨质破坏、软组织脓肿以及瘤骨等,三种检查方法在瘤骨、骨质破坏以及软组织脓肿等方面的影像表现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三组见擦汗方法在骨膜反应、Codman三角诊断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肉瘤的检查均表现出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常使用X线检查对骨肉瘤患者进行诊断,而CT检查对于骨肉瘤的骨质破坏以及微小瘤骨检查等方面的诊断价值较高,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骨肉瘤的肿瘤浸润范围以及周围组织等方面的诊断价值较高。三种检查方式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价值以及准确率。

  • 标签: 骨肉瘤 x线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MRI图像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MRI特点,其中6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18例同时行CTMRI扫描。结合颅咽管瘤的病理和分型,总结CTMRI图像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位于鞍上14例,鞍内8例,鞍上鞍内同时受累6例。结论CTMRI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各有优势,二者相结合,可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颅咽管瘤 CT MRI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5年来我科诊断的25例颅底凹陷病例,分析CTMRI对于颅底凹陷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方法利用TOSHIBAAquilion4螺旋CT机及GE0.5T磁共振机对25例疑有颅底凹陷的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RICT对于原发性颅底凹陷的检出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MRICT对于原发性颅底凹陷并发症的检出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MRI对于颅底凹陷并发症的检出优于CT,对于临床怀疑颅底凹陷的患者应首选MRI检查。

  • 标签: 颅底凹陷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MRI诊断效果。方法依据病理分析证实为鼻咽癌患者的初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使用CT检查与MRI诊断,总结两种类型的影像诊断的检出率。结果对鼻咽部位扫描诊断情况中CT检查检出率为39.5%,而MRI诊断检出率是60.5%;而颅底部位检查情况CT检出率为33.7%,而MRI诊断检出率是66.3%。结论将MRI诊断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价值高,特别是在鼻咽部位以及颅底部位的检查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咽癌 CT检查 MRI诊断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MRI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结节80例患者的CT磁共振MRI)资料,其中CT检查40例,列为CT组,MRI检查40例,列为MRI组,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MRI组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91%、93.10%、92.75%,CT组分别为88.89%、83.87%、85%,比较两组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明显高于CT组。结论CTMRI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RI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O-ⅡANFH进行MRI检查,其中左侧24髋,右侧23髋,男25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分期标准O-I期临床无明显症状,X线阴性,而MRI阳性表现,显示缺血坏死面积小于股骨头25%。I期轻度髋疼痛获不适,X线阴性或局部轻微骨质疏松区,MRI显示坏死面积26-50%,出现“双边征”。Ⅱ期股骨头仍维持正常圆顶状形态,在MRITi加权像上股骨头内常见到不同走向、不同长度和形态的低信号影。结果48例ANFH中,O期16髋(左侧10髋、右侧6髋),I期14髋(左侧6髋、右侧8髋),2期18例,48髋中同时发现另一髋ANFH有II期以上的9髋,占本组病例的18.7%。结论MRI对骨髓的分辨能力极高,应用与ANFH诊断有其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早期病变的定位、分级和分期更精确,目前MRI已成为ANFH最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O-Ⅱ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梗死伴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选取于我院接受诊断的114例脑梗死伴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具接受常规1.5T磁共振(MRI)扫描以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1.5TMRI-SWI),比对MRI与1.5TMRI-SWI的病灶检出情况以及MRI与SWI脑出血病灶检出情况。结果1.5TMRI-SWI的病灶检出率显著优于MRI的病灶检出率(P<0.05);SWI的脑出血病灶检出情况显著优于MRI(P<0.05)。结论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应用于脑梗死伴出血诊断中其病灶检出率与检出敏感性高。

  • 标签: 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梗死伴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胃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选择23例为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检查仪MRI检测以及弥散加权扫查。结果当患者的b值处于800s/mm2时,正常胃壁组织的ADC数值要高于肿瘤组织的数值,P<0.05。结论为提高胃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可利用DWI结合ADC平均数值对不同类型的胃恶性肿瘤进行诊断,DWI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胃恶性肿瘤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精神疾病,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给抑郁症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对目前应用磁共振对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静息态磁共振 脑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0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脊髓损伤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SWI序列及MRI扫描,同时分析常规序列、SWI序列出血价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SWI组水肿、挫伤、出血等显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SWI组扫描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伤所致脊髓损伤出血中,水肿最多,明显高于坏死、增粗及出血,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表现脊髓损伤病灶范围,属于脊髓损伤的临床理想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出血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快速场回波技术(FFE)在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接受CT、常规MRI及FFE序列检查。结果患者经FFET2WI技术诊断,表现为均质极低信号,边缘清晰,或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信号,环内部为略高信号,或者是低信号区域内存在呈混杂小斑点状高信号,清晰显示出血病灶区域。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FFET2WI技术诊断,可明确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磁共振快速场回波技术 急性脑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multivane技术对消除颈部伪影的价值。方法对35例MR颈部检查的患者进行常规T2WI和带multivane技术的T2WI横断位扫描;对其两组图像质量观察对照并分析。结果35例T2WI图像上的伪影在其MVT2WI图像上显著减少。结论multivane技术能够显著消除颈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 标签: 磁共振 伪影 multivane技术 颈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42例皮肤黄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针对42例患儿实施颅脑MRI检验,依照血清总胆红素分为甲组(10)、乙组(18)、丙组(14),比较三组新生儿双侧苍白球T1WI与T2WI。结果乙组左右两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甲组,丙组T1WI信号强度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P<0.05)。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显著特征在于苍白球T1W1对称信号上升,并且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低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共50例,随机(就诊序号)分为两组(观察组n=25、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X线片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成像(低场)检查。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2.00%、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17/25)(P<0.05);观察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外伤实施临床诊断准确性高,有助于临床医生获得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值得今后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外伤 低场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及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2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能清晰显示,而在常规核磁共振成像上不能或显示不清;25例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两种检查上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无特异性显示,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能明确显示。结论对于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更清楚更精确的显示脑梗死灶,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期脑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MRI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胆道梗阻患者40例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学检测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分析CTMRI诊断准确性,以及对病灶的定位与定性情况。结果CT的定位诊断率为95.00%,MRI为97.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定性诊断率为90.00%,明显高于CT的72.50%,P<0.05,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MRI用于胆道梗阻诊断各有优势与不足,对于相似度较高、定性及定位较为困难的病例,可采用联合检测提高检测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CT MRI 胆道梗阻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