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提出用两种不同配比的油膜与盖玻片相间叠放的样品模拟皮肤结构,在单边磁体共振仪上进行横向弛豫时间T2的测量与一维分析实验。利用该方法实现检测来自不同年龄女性受试者的前臂腹侧和背侧,实现对皮肤老化过程的评估。结果表明在上网真皮中,T2值的增加与年龄增加导致的皮肤老化有直接关系;对于大多数受试者来说,检测到暴露于紫外线下的前臂比受到保护的前臂的T2值也会增加,这与随着时间的衰老,皮肤胶原含量下降,自由水的成分增加是一致的。

  • 标签: 单边核磁共振 实时检测 皮肤老化 一维分析 横向池豫时间
  • 简介:为了解决超声影像特有的斑点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发挥其无辐射、安全、低成本,可以实时成像的优势。利用超分辨率重构技术弥补图像质量不佳的缺点,对超声更广泛的应用于疾病早期诊断与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甲状腺、腮腺、乳腺三个部位的五组超声图像进行融合重构。结果表明,超分辨率图像重构技术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图像横断特征轮廓更清晰、抑制噪声水平。

  • 标签: 超分辨率重构 超声图像 图像融合 小波变换 甲状腺 腮腺
  • 简介:近年来慢性肝病的无创评估诊断取得很大进展,研究发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肝脏硬度值与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相关。磁共振弹性成像作为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可定量检测组织的机械特性,在慢性肝病的肝脏弹性硬度检测方面诊断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文章就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原理、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评估、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预测门静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肝脏肿瘤的无创评估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的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弹性成像 肝硬度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 简介:据TavorI2016年4月8日[Science,2016,352(6282):216-220.]报道,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游离状态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可预测机体在行使特殊任务过程中大脑活性。截至目前为止,很多研究都希望更好地理解个体在一动不动思考事情过程中大脑活性和其个体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大脑活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游离状态 任务状态 后期开发 可用数据 物理损伤 皮质下
  • 简介:目的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行脊柱侧凸矫形术,通过徒手置钉技术、器械矫形原理对侧凸进行矫形。结果共置入衍射17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经术后CT检查,除13枚胸椎螺钉通过横突肋骨复合体进入椎体,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进入椎体外,其余151枚胸椎椎弓根螺钉完全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术前平均冠状位胸主弯Cobb角为(72.80±7.98)°,术后平均Cobb角为(20.85±7.25)°,畸形矫正率为71.4%,均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置钉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技术 胸椎椎弓根螺钉 特发性脊柱侧凸
  • 简介: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作用。方法将102例病人分为VAC组77例,常规换药组25例;清创术后在创面覆盖VAC系统,待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二期植皮,比较两组的植皮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植皮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VAC组与常组换药组在植皮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植皮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较传统方法具有优越性。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四肢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建立中国对虾肝胰腺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利用双向电泳技术,以中国对虾肝胰腺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心等手段提取蛋白,双向电泳分离,硝酸银染色,进行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从双向电泳图谱上获得蛋白质斑点。验证了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对虾免疫及其他生理现象的可行性。通过建立中国对虾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可极大拓宽对虾免疫生理研究的途径,从蛋白质水平探讨对虾发病机制,寻找有效药物靶点,为生物信息学分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中国对虾肝胰腺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 简介: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胰岛供体短缺、微环境破坏、免疫排斥、营养供应等是胰岛移植中的难题和挑战。组织工程方法是用支架材料或细胞与胰岛共移植,改善胰岛的存活和功能。而分子影像技术为移植后胰岛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文章对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改善胰岛移植的生存微环境干细胞治疗,以及分子影像方法进行胰岛移植后活体、实时、动态观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目前胰岛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岛移植 组织工程 分子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骨折病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1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2.5岁。用碘化铯非晶硅阵列数字平板探测器采集图像,行胸腰段椎体正侧位摄影,所有病人的侧位影像均行DR组织均衡技术处理。由3位高级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腰段椎体病变32例,正常48例。胸腰段椎体侧位的常规DR与运用组织均衡技术处理的影像质量区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组织均衡技术对显示胸腰段椎体的侧位影像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胸腰段椎体侧位像
  • 简介:目的探寻在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中利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获取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常规的鼻骨侧位摄影,然后固定千伏值,在原有的mAs值上分别降低0.4、0.8、1.2mAs进行摄片,再将降低剂量的图像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图像对于满足诊断的需要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降低0.4、0.8mAs,虽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但是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与邻近软组织结构,同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1.2mAs,不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而且无法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使图像达到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不仅能将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及邻近软组织在同一副图像上清晰显示,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辐射剂量 鼻骨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抗感染并形成诱导膜,采用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015年9月手术治疗15例胫骨骨髓炎患者,一期病变切除,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外固定支架固定,6~8周诱导膜形成后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采用膜诱导技术修复骨缺损促进骨质愈合。结果随访12~52月,15例患者感染无复发,骨折均获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自体骨 异体骨 材料 膜诱导技术 胫骨骨髓炎[
  •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CA患者20例为CA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80岁。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85岁。分别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计算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结果所有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段到基底段纵向峰值应变逐渐减低。CA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A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减低,2D-STI能够从长轴纵向应变的角度更敏感、准确评估CA患者收缩功能的变化,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心肌疾病 淀粉样变性 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功能 二维应变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MS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4~70岁,平均年龄35.95岁。使用MRI进行T1加权、T2加权、FIAIR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将4种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软件进行DWI的弥散系数(ADC)及影像分析。结果①FLAIR序列共检出病灶877个,而T1WI、T2WI和DWI分别检出病灶651、776和537个,分别为FLAIR序列检出病灶数的74%、88%和61%。各成像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②MS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区,占总病灶数的96.1%。其中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的病灶数与半卵圆中心区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脑干、小脑和胼胝体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T1WI信号多为低信号、略低信号和等信号,T2WI及FLAIR序列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在慢性期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④MS急性期病灶平均ADC与急性脑梗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和慢性期平均ADC高于脑缺血的ADC(P〈0.001),但低于脑肿瘤的ADC(P〈0.05)。结论对MS病灶的阳性检出率,FLAIR序列优于其余3个序列;DWI可以较好地区分MS病灶分期,同时应用DWI、ADC检查对判别病灶的性质、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是诊断MS等脱髓鞘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 多发性硬化
  •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微创外科方法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1头中华小型猪,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6.4kg,平均体质量24.6kg。以快速心室起搏诱发心力衰竭造动物模型,其中6头(实验组)接受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5头为对照组,接受左心室单点冠状静脉窦植入电极。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心室心肌同步性治疗进行影像获取。对术前与术后的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局部心肌旋转进行分析。结果CRT后,实验组左心室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局部心肌旋转分别为11.76±1.32、12.52±1.31、6.44±1.81,对照组分别为8.97±1.47、10.68±2.64、4.61±1.37;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17.47±2.94vs17.96±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更能提高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对左心室同步性进行准确评价。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外膜 多点电极
  • 简介:据TheRadiologicalSocietyofNorthAmerica2007年11月19日报道,CT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推荐的筛查结肠/直肠肿瘤的方法。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期比较了CT结肠镜检查与常规光镜结肠镜检查技术在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方面的准确性。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直肠肿瘤 筛查技术 CT 检查技术 研究人员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以慢性、进行性智力下降为特征。随着结构与功能影像技术的发展,AD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大幅提高,笔者对辅助早期诊断AD的MRI、CT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多种结构功能影像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结构与功能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