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补体系统非正常激活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痴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高效、低毒、专一补体抑制剂。国内外已完成部分天然产物筛选,发现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某些多糖、黄酮、甾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抗补体活性。本文对天然产物类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方法、已发现活性化合物化学结构以及体内外药理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天然产物类补体抑制剂应用前景。

  • 标签: 补体抑制剂 天然产物 化学结构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 简介:红花籽油被广泛用作优质食用油,且已产业发展。研究显示,红花籽油不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分,如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E、油酸、磷脂等,而且具有抗炎、降血脂、减肥、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针对目前红花籽油应用前景广阔、基础研究较少、产品优势缺乏等现状,本文对红花籽油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应用范围等内容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红花籽油提供参考。

  • 标签: 红花籽油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
  • 简介:海洋生物中富含大量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化合物,是药物研究中先导化合物重要来源.本文结合海洋药物发展现状,探讨以海洋生物为资源进行药物开发思路。

  • 标签: 海洋生物 天然产物 先导化合物
  • 简介:梓木草(LithospermumzollingeriDC.)为紫草科紫草属植物,一般用其果实入药,称为地仙桃,具有温中健胃,消肿止痛之功效.根、茎也作药用,功效同果实[1].近年来研究发现梓木草具有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作用[2,3].在进行梓木草抗结核新药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共分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Ⅰ),陈皮苷(hesperidin,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Ⅳ),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β-D-glucopyranosi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

  • 标签: 梓木草 黄酮
  • 简介:目的:研究紫玉盘茎枝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漉提取,硅胶柱,SephadexLH-20柱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clemochinenosideB(1),(+)-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2),grandiuvarinC(3),uvamalolG(4),因特洛卡内酰胺-I(5),胡椒内酰胺D(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紫玉盘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版纳藤黄Garciniaxipshuanbannaensis果实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版纳藤黄果实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舍物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tovophyllinB(Ⅰ),β-谷甾醇(Ⅱ),熊果酸(Ⅲ),1-十八醇(Ⅳ),isogarcinol(Ⅴ),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Ⅵ),木犀草素(Ⅶ),luteolin-7—O-glucuroaicacidmethylester(Ⅷ),胡萝卜亭(Ⅸ),牡荆苷(Ⅹ),β-D-吡喃阿拉伯糖(Ⅺ),蔗糖(Ⅻ)。结论:化合物Ⅰ、Ⅲ~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 标签: 版纳藤黄 果实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酸(1)、吲哚-3-甲醛(2)、吲哚-3-甲酸(3)、对-香豆酸(4)、壬二酸(5)、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6)、布卢姆醇A(7)、2-羟基-3-甲基蒽醌(8)、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9)、甲基异茜草素(10)、槲皮素(11)、木犀草素(12)、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基-7-O-β-吡喃葡萄糖苷(13)、莲子草素(14)、豆甾醇(15)和α-菠甾醇(16)。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空心莲子草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毛鸡骨草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其成分,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毛鸡骨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一个异黄酮类成分:7,4’-二羟基-8-甲氧基异黄酮。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 标签: 毛鸡骨草 豆科 相思子属 7 4’-二羟基-8-甲氧基异黄酮
  • 简介:目的:研究诺丽籽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半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诺丽籽进行分离纯化,借助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胡萝卜甾醇(1),乌苏酸(2),19-羟基-乌苏酸(3),1,5,15-trimethylmorndol(4),5,15-dimethyl—morindol(5),东莨菪亭(6),3,3'-双二甲基松脂素(7),3,4,3’4’-四羟基-9,7'α-过氧化木脂素-7α,9’-丁内酯(8),americaninD(9),americaninA(10),americanin(11),isoprincepin(12),去乙酰车叶草苷酸(13),落干酸(14),车叶草苷酸(15),rhodolatouside(16),芦丁(17),4-乙基-2羟基-丁二酸(18),5-羟甲基-2-呋喃甲醛(19),3-甲基丁基-3-烯基海藻糖(20)。结论:化合物9、11、14、16和1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诺丽 黄酮 三萜 木脂素 环烯醚萜 蒽醌
  • 简介:优越地理交通环境、良好生态环境、丰富药材资源是樟树形成药市依托,适宜政治环境又提供了药市形成基础。药王信仰、医药文化盛行推动了药市繁荣,商帮形成、成熟加工技艺则使得樟树药市不断壮大。而维持药市良性运转则需要药商诚信为本、灵活经营经营理念。樟树药市具有其他药市所不及地理交通优势,并以其独特精湛加工炮制工艺吸引了各地药材来此加工炮制,弥补了当地药材种植不足缺陷。经樟树加工炮制药材品质精良,更有药王信仰作为文化依托,樟树药帮取信为本、制作为先、灵活经营理念更是赢得了良好声誉。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都使得樟树药市不断发展,并得以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樟树药市 药市发展 医药文化 传统知识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对中药材白术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等物质质量进行研究。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XH中水分测定法中甲苯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附录Ⅹ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中药材白术含水量均不超过10.24%,总灰分不高于4.7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53%,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2.25%,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26.34%,60%乙醇冷浸出物量不低于5.65%,60%乙醇热浸出物量不低于14.16%。结论:为建立和完善白术质量标准体系提供了可供参考数据资料。

  • 标签: 白术 水分测定 灰分测定 浸出物测定
  • 简介:中药有效成分是中草药发挥功效物质基础,目前一些活性单体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在这些活性成分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深入进行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是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一条有效途径.

  • 标签: 新药 中药 有效成分 结构优化 前药
  • 简介:目的:建立黄芩药材中4种活性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薄层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定量方法。方法:以CPACELLPAKC18色谱柱(5μm,250mm×46m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洗脱,测定波长275nm,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4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低于30%,加样回收率为954~983%。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黄芩药材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黄芩药材 黄芩苷 汉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素对大鼠心脏肥厚及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心律失常影响,并探讨其与NO关系。方法:用L-甲状腺素连续按2mg·kg^-1连续给予10d,每天一次,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从第4天开始至第10天,给予丹参素或缬沙坦进行治疗,用Langerdorff装置进行大鼠心脏离体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扎冠状动脉并复灌,观察VT、VF发生率,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测定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厚组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VT、VF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明显增加,NO含量及eNOS活性明显下降(P〈0.05);丹参素及缬沙坦预治疗能有效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丹参素及缬沙坦能抑制大鼠心肌肥厚,明显升高NO含量及eNOS活性至正常水平。结论:丹参素对于L-甲状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及其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主要与保护eNOS活性,增加NO含量有关。

  • 标签: 丹参素 L-甲状腺素 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心肌肥厚
  • 简介:^60Co照射所致再障小鼠IL-1显著低于正常,补肾中药(补肾生髓1号方)治疗后,IL-1活,IL-l生明显增加;再障小鼠IL-6活性显著低于正常,治疗后IL-6水平增高至接近正常,且与IL-1呈显著正相关(r=0.904);再障小鼠IL-2产生较正常明显增多,治疗组IL-2水平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免疫活性因子IL-1、IL-2、IL-6活性而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 标签: 再障 IL-6 IL-2 IL-1 正常 补肾中药
  •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素作用前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和结肠癌SW-620细胞生长情况及其作用前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对结肠癌SW-620细胞杀伤活性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收集培养第8天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不同浓度葛根素分别作用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结肠癌SW-620细胞48小时,CCK8法检测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增殖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结肠癌SW-620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葛根素作用前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葛根素作用前后结肠癌SW-620细胞表面MICA/B分子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葛根素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SW-620活性影响。结果:葛根素在0.8~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SW-620细胞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浓度≥100μmol/L葛根素可抑制SW-620生长;经浓度为0.8~100μmol/L葛根素诱导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结肠癌SW-620细胞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浓度为3.1~50μmol/L葛根素作用48小时后结肠癌SW-620细胞,其表面的MICA/B表达不同程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能够促进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结肠癌SW-620细胞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表面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表达有关;葛根素上调结肠癌SW-620细胞表面MICA/B表达可能增加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对结肠癌SW-620细胞杀伤活性。

  • 标签: 葛根素 结肠癌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MICA/B
  • 简介:目的:研究滇越金线兰等剂量总膏及其各极性部位对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大鼠模型血糖、血脂和肾功能影响。方法:对滇越金线兰总膏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测定总膏和各极性部位对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模型大鼠给药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E)和尿素氮(BUN)。肾脏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滇越金线兰乙酸乙酯部位(4g/蚝)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糖、改善血脂代谢,减少肌酐和尿素氮。各给药部位对糖尿病并发早期肾损害有改善作用。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滇越金线兰降血糖、降血脂和改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主要活性部位。

  • 标签: 滇越金线兰 降血脂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砒霜治疗白血病作用机理.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砒霜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作用,通过荧光光度测定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流动性、细胞周期.结果:砒霜能使K562细胞膜流动性增高,G0-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期细胞百分数增加,并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作用.

  • 标签: 注射 砒霜 血清 白血病细胞膜流动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金刚藤多糖对大鼠慢性盆腔炎治疗作用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影响。方法:选择未交配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刚藤胶囊组、金刚藤多糖15mg/kg、30mg/kg、60mg/kg组。实验第1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戊巴比妥麻醉,采用双侧输卵管注入30%苯酚胶浆生理盐水溶液制作大鼠盆腔炎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纯净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药物,其中金刚藤胶囊组日给药量为540mg/kg/天,金刚藤多糖15mg/kg、30mg/kg、60mg/kg剂量组日给药量分别为:15mg/kg/天,30mg/kg/天,60mg/kg/天,每天1次,共灌胃治疗20天。第21天各实验组大鼠眼眶取血后断颈处死,剖取子宫,称重,计算子宫重量系数;取病变明显子宫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分析;酶联免疫法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血浆IgA、IgM和IgG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重量系数显著增大,子宫炎症性病变显著加重;血浆IgA、IgM和IgG含量均有极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金刚藤多糖15-60mg/kg可显著减小大鼠子宫重量系数,减轻子宫炎症性病变,增加血浆IgA、IgM和IgG含量。结论:金刚藤多糖对大鼠慢性盆腔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理可与调节大鼠血浆免疫球蛋白有关。

  • 标签: 金刚藤多糖 慢性盆腔炎
  • 简介:内皮功能障碍(ED)被认为是血管病变发展中早期事件之一。探索内皮功能障碍机制对于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氧化应激、炎症、内质网应激三个方面阐释ED发生发展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在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内皮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分析中药作用机制及探索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药物探索新思路。

  • 标签: 内皮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炎症 内质网应激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