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达州市各医院肾病内科专业设置、肾科医务人员概况及血液净化现状。方法本市所有开展透析的共8家医院均参加了登记工作,填写《达州市肾病内科专业设置与血液净化现状调查表》,登记时间为2013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进行资料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8家医院均开展了血液透析,同时开展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有1家,单纯开展血液透析的有7家,无单纯开展腹膜透析者。全市共有肾科医师27名,血液透析专科护士52名,血液净化设备98台,血液透析患者614名,五年以上生存期患者136名,年透析人次到65000次,经济效益三千万元以上。结论本市肾病内科专业、医生、护理队伍不断壮大,中青年人才逐年增多,但高层次、高学历人才仍显不足,尤其是血液透析专科护士中,高级职称只占7.7%;全市腹膜透析开展情况欠佳(具体数据此次未做调查);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透析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为治疗及护理提出新的挑战;全市无专业维修工程师,血液净化设备的及时维修和保养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肾内科 专业设置 血液净化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肾内科治疗中实施持续血液净化方法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7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肾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性肾衰竭治疗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加入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然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9例,好转10例,死亡26例,总有效率为42.22%,观察组患者治愈19例,好转18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为82.22%,则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况,治疗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血液净化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效果,值得科学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肾内科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河南义煤总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室2007年1月-2009年1月180例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及并发症。结果1、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1)穿刺针误穿入动脉16例,(占总置管术8.8%),其中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11例。(2)皮下血肿10例,其中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3例。(3)穿刺部位渗血8例(占总置管数4.4%),其中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3例。2、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有(1)导管内血栓形成24例,其中颈内静脉8例,股静脉16例。(2)导管相关感染24例,颈内静脉8例,6例为导管皮下隧道感染,2例为导管内感染。股静脉16例,10例为皮下隧道感染,6例为导管内感染。(3)(除外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导管功能不良(血流<180ml/min)20例,即导管贴壁及导管负压过高,颈内静脉8例,股静脉22例。4、导管意外脱落4例,均为颈内静脉。结论(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2)病情允许情况下首选右颈内静脉置管。(3)右颈内静脉置管风险大,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经验丰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防治高脂血症可有效地减少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技术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本研究目的为评价HFHD、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后患者血脂的改善情况。方法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调查并收集了9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HFHD、HD、HDF3种血液透析治疗方法,每组30名患者。所有患者每周治疗3次,每次4小时,观察时间为6个月。记录患者在进入研究前及治疗8周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数值,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后患者血脂的改善情况。结果HFHD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DF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对高血脂的清除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在治疗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60例,该组患者采用组合型血液净化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患者;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64例,该组患者采取单用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在2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均统一进行临床护理手段,以此来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之后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应用组合型血液净化的治疗方式,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而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具有综合性强的临床护理手段配合其治疗,能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组合型 血液净化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血液净化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按照1:1随机分组法将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焦虑和抑郁程度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血液净化的患者实施临床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治疗方式的认知度,缓解其负面情绪,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血液净化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我们采用对比法对124例接受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肾内科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显示出积极的临床效果。通过持续血液净化,我们观察到患者的肾功能改善,尿量增加,血气分析结果趋于正常范围,并且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此外,患者的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包括疲劳、贫血和水肿等。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肾内科治疗中,持续血液净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价值。它可以有效地清除身体中的毒素和废物,改善肾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我们建议将持续血液净化作为肾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肾内科 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效果[1]。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到医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净化患者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2],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运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分层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肾衰患者58例为对象,随机分成对照、试验两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间歇性血液净化,试验组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BUN、Scr和CRP检测值更低,并发症率更低(6.90%vs27.59%),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净化是治疗急性肾衰的有效技术,其中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延缓病情发展、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急性肾衰 血液净化 生化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病原因以及对于血液净化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从2019年4月到2020年7月,通过对80例老年急性肾衰竭的就诊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将其分为净化组60例和非净化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分析表明,老年的急性肾衰竭患者主要的病因是肾前性,一共40例(50.00%);肾后性数量最少,一共15例(18.75%);肾性占5例(6.25%),老年的急性肾衰竭只要的发病原因是血量供应不足,以及心脑血管引起的病变,还有感染的情况占4(5.00%),肾毒性的药物导致肾病的占3(3.75%),而尿路梗阻所占较少,2(2.5%),其余的占1(1.25%);60例血液净化组中有25例得到治愈,30例有所好转,5例未愈;20例血液非净化组中有5例得到治愈,10例病情有所好转,5例未治愈。结论: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老年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病因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选择106例肾衰竭血液净化患者开展RCT护理研究,随机分为改进组(个性化护理)和参照组(普通护理),对比护理模式应用价值。结果:改进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两项主客观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肾衰竭患者根据自身疾病、治疗的特性,就护理过程优化定制个性化护理服务,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性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净化 肾衰竭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94例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20年11月10日/2022年5月30日(开始/结束),将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安全隐患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血液净化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安全隐患 针对性预防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实验组采取枸橼酸钠局部抗凝。观察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BUN)、钾离子(K+)含量,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实验组SCr、BUN、K+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PT、TT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枸橼酸钠 血液净化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临床护理血液净化患者的干预工作展开过程中,观察施用精准护理模式干预后的具体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由本院接受诊治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期间的血液净化患者40例,收集成研究对象,经由系统抽样后,确立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施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纳入研究对象,施用精准护理模式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工作开展后,干预对象获得护理满意度,其评估结果,试验组所得数值,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对象获得并发症发生几率,其评估结果,试验组所得数值,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精准护理模式干预施用于血液净化患者临床护理的干预工作中,干预所得评估结果更好,在积极、有效的干预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地缓解。

  • 标签: 精准护理模式 血液净化病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开展血液净化护理的过程中应用质量控制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实施血液净化的患者共50例,采用时间分段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对比,研究组各项数据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优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净化 质量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防控质控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到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是对照组,用风险防控质控护理是观察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设备管理、病区管理以及感染控制、护理操作规范评分方面对照组要比观察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要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风险防控质控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应用后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改善,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值得应用。

  • 标签: 风险防控质控护理 血液净化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护理用于血液净化室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3年1月-2024年2月本院血液净化室接诊病人(n=68)。试验组采取预防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发生率低至2.94%,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20.59%,相比较下,试验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血液净化室用预防护理,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预防护理 不良事件 血液净化室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