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卫生资源》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同时,本刊于2017年10月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衷心感谢广大读者、作者和专家对本刊的支持!也期待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本刊的发展。

  • 标签: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科技论文 卫生资源 中国 统计源期刊 专家评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在精神疾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整体功能等的比较上,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依从率为87.1%,对照组为54.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应用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的优化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护患沟通性语言所带来的效果和作用。方法:研究时段选择为2022年6月到2023年3月,将这期间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4例,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患沟通性语言,最后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将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干预组,该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并且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3.62%,由此可见,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更好,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P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患沟通性语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神病护理中的语言沟通的运用及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精神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沟通,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比较。结果护理前,组间SAS评分、SDS评分以及BPR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在护理中,加强语言沟通,不仅可减轻负性情绪,而且可改善精神状态。

  • 标签: 精神病 护理 语言沟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肢体语言护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12月来我院诊断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有的患儿随机的均分成两组,分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8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儿在采用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肢体语言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80例患儿中接受护理,听从医生嘱咐的有74例,总接受率为92.5%,对照组80例患儿中接受医生护理、听从医生嘱咐的患儿有58例,总体接受率为72.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肢体语言护理应用到小儿临床护理中,能够充分的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度,进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护理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 方法 以 儿科患儿 60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对比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组 患儿家属护理 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儿科护理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 标签: 儿科 肢体语言沟通 护理满意度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护理的工作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筛选出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儿科中收治的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儿实施传统的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法,比较两组患儿对医护人员相关工作的配合情况。结果68例患儿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儿配合率要高于参照组患儿,即实验组患儿的配合率为94.12%,参照组患儿的配合率为70.59%,两组比较差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法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配合情况,使其更好的接受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

  • 标签: 小儿 护理工作 肢体语言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象图示板在语言沟通障碍患者中的适用性和满意度。方法选择120例语言沟通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在治疗和护理中采用形象图示板进行交流,对照组在治疗和护理中采用摇玲、手势语、写字板等传统方式进行交流.记录交流情况,包括患者需求、需求沟通时间、需求解决情况1,患者的交流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形象图示板的适用性和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形象图示板总体满意率达96.67%。结论形象图示板能够改善医护人员与语言沟通障碍患者之间的交流。

  • 标签: 形象图示板 语言沟通障碍 医患交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语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护士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都必须用语言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促进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疗,一是药物,二是语言”1。作为医疗服务中的一个环节,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无论病人住院与否都要先看门诊,因此,门诊分诊护士和治疗护士的表现往往代表了医院整体护士形象,护士的护理语言和沟通技巧集中体现了护理队伍的素质和风貌。

  • 标签: 护理语言 沟通技巧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在精神疾病患者 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 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整体功能等的比较上,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的治疗依从率为 87.1%,对照组为 54.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应用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的优化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5例脑血管病伴发传导性失语患者的康复训练,使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方法进行一对一语言康复训练,每天训练30-45分钟,其余时间由家属配合每天为患者做2-4次语言康复训练。结果15例传导性失语症患者中4例由2级恢复到4级,8例由1级恢复到3级,3例0级患者无明显疗效。结论传导性失语症虽然是失语症中较易治疗的一种,但是对于此类患者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还是必须的,并且还需要家属的参与,且适当地运用心理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

  • 标签: 传导性失语 语言康复 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童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患儿,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常规心理护理65例作为对照组,加强语言沟通技巧65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依从性优良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86.1%,差异显著(P<0.05)。在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病房管理3个维度上,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SAS评分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儿童心理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技巧,能提高临床依从性和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技巧 依从性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成为主体。护士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护士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的石块、木头、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语言是必不可缺的。护士言谈必须有礼貌、文明、规范、合体。重视日常语言美感,用词巧妙。使用语言这门艺术,为患者排忧解难,帮助患者治疗与康复。护士运用合适的语言可以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感,让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护理与治疗。

  • 标签: 护士语言护理工作重要性
  • 简介:护士怎样走进病人的心理?运用怎样语言与病人交谈?是我们当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和病人的接触,我认为柔、勤、亲是护士语言修养的基础。

  • 标签: 语言修养 护理过程 护理工作 病人 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