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郭兰英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和著名的新歌剧表演艺术家。她的一曲《南泥湾》、《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中“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那甜美的歌喉,清纯的音色,脆亮的唱腔,圆润婉转的装饰音,至今仍然回荡在观众的心坎...

  • 标签: 张家口 八路军 歌剧《白毛女》 《南泥湾》 中国共产党领导 国民党
  • 简介:关于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有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明末清初和民国初年。其产生分歧的原因是没有弄清楚什么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指的是由88个琴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的一种键盘乐器,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

  • 标签: 现代钢琴 中国 时间 古钢琴 音乐史研究 关联
  • 简介:本文对汉晋时期作为器物的“表”进行了系统考察,指出表具有标记、测量和旌表等多重用途,并重点论述了表在“标志”和“旌表”两种含义上的使用与演变。现存汉代“表”的实物显示出表在应用上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此外,与表功用相近的还有榀、碣、膀、神道、阙等,本文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亦进行了辨析。另一方面,受到上冢墓祭的影响,在表彰者与接受者的合力作用下,表墓的风习渐在汉代流行开来,助长了“表”的旌表意义。碑兴起後,由於表、碑在起源和功用上有着密切关联,碑逐渐成为旌表的主要载体,这使得表、碑在汉晋之际有趋於混同之势。但二者仍有差别。总之,汉晋时期的表处在其意义、形制和功用拓展的关键阶段,梳理这一演变过程对理解後世志墓器物的形制和使用亦有着重要参照意义。

  • 标签: 汉晋 表墓 碑表 旌表
  • 简介:《广州市志·卷十六》(文化事业卷,广州出版杜1999年9月版)出版后,有朋友请我谈谈编辑该卷的情况,作为首届新志编修工作者之一员,十多年来的确深有感触。于是不揣冒昧草就此文,以请高明者指正。

  • 标签: 《广州市志》 文化事业 中国 编纂工作 民主作风
  • 简介:文章以近几年在晋、冀、鲁乡村获得的口述资料和参与观察资料为例,探讨华北地区嫁女回娘家习俗(主要涉及嫁女回娘家的节日禁忌,娘家迎接嫁女回娘家以及嫁女在不同场合下主动回娘家)对嫁女与娘家、婆家之间的关系以及联姻家族之间关系的影响,指出了该习俗在姻亲交往体系中的特殊意义。在论述华北地区嫁女回娘家习俗对调节人际关系之意义的基础之上,进而讨论民俗文化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的特殊意义。

  • 标签: 回娘家 嫁女 女儿 “外人” 协调功能
  • 简介:石灰在中国古代的开采和应用都很早,但文献上记载不多,而在吐鲁番出士的晋唐时期的衣物疏中却多次提到。这是因为在古代高昌地区的人们的观念中,石灰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另一方面用石灰随葬,还可以防潮防虫,使尸体及棺木不腐。所以,衣物疏中提到石灰,镇墓与实用目的是兼而有之的。这种情况也许是古高昌地区特有的。此外,本文也探讨了石灰在古代高昌地区居民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

  • 标签: 石灰 高昌 衣物疏
  • 简介:三藩之乱期间,大将军图海在招降叛将王辅臣时,王辅臣有自杀之举。图海贯彻玄烨招抚政策,力保王辅臣日后不死,以便发挥其作为招抚工具的作用。战争结束后,玄烨欲重处王辅臣,而图海欲遵守诺言,这导致君臣二人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了平叛战争即将结束之时,二人在降臣处置问题上态度的不同。玄烨的招抚政策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不断变化。在康熙十九年以前,其降臣处置政策比较宽松。十九年以后,渐趋从严。图海则始终坚持“既已投诚,概行宽免”的政策。这使最初在政策上尚有交集的君臣二人,最终分道扬镳,图海也在抑郁、畏惧中病卒。《平吴录》《广阳杂记》关于图海“自尽”的说法,体现了非官方话语对图海信守诺言的肯定与对玄烨失信天下的指责。

  • 标签: 图海 玄烨 降臣
  • 简介:<正>启封,又称开封,南开封,位于今开封县朱仙镇东南的古城村。长期以来,由于文献的匮乏使人们对故城的情况了解甚少,甚至学术界一些人将今开封与故城相混淆。近年来,笔者对故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做了初步的考古勘探试掘工作。本文就已取得的考古材料,参之文献记载,谨对启(开)封故城的兴废略作探讨。

  • 标签: 郑氏 家族 郑庄公 朱仙镇 文献记载 北魏
  • 简介:脱虎脱是元武宗朝的尚书右丞相,也是“至大新政”中的核心人物,《新元史.脱虎脱传》等论着中对其族属及生平的介绍有不少谬误和隐漏之处,本文通过勾稽元代史籍中的散见资料,考证出他是蒙古人,世祖时期曾在江南地区担任高官,後因深度涉入至大末年的武、仁之争而被杀。同时本文还以脱虎脱等省臣的出身为切入点,对武宗朝尚书省的用人取向进行了探讨,指出过去认为武宗任人唯亲的看法并不客观。

  • 标签: 脱虎脱 元武宗 尚书省 至大新政
  • 简介:王素等同志的《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一文,提出了孙权时期的长沙郡既有口钱、算赋徵收之制,又有户调制的实行。我曾於2000年就这一问题写了一篇短文,认为孙吴有口钱、算赋徵收之制而无户调之制,向王素等同志提出了质疑。此後,王素同志又在《历史研究》撰文反驳了我的这一看法。《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正式出版後,提供了对吴简中有关“调”字的涵意进行全面考察的条件,因而我把吴简中有关“调”的竹简按其表述的不同方式区分为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每种类型的“调”都不能作“户调”解释。从而动摇了孙吴有户调制的观点的论据。

  • 标签: 三国吴简 口钱 算赋制度 户调制
  • 简介:敦煌文书中有关吐蕃的文献,对于吐蕃王朝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以书写文字划分,古藏文文献及汉文文献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 标签: 吐蕃时期 敦煌文书 汉文 史料 综述 职官
  • 简介:唐诗异文的订讹还是以审慎为是——与黄灵庚先生商榷王光汉前人在整理唐诗时,对异文采取了比较审慎的态度。清编《全唐诗》亦复如是,基本上保留了所见的异文。一些有名的唐诗注家对异文也多取“述而不作”的态度,不定其是非,更不擅自删削。这为我们研究唐诗的本来面...

  • 标签: 唐诗异文 《全唐诗》 讹字 《元和郡县图志》 “兴” 《一切经音义》
  • 简介:"文革"是与现实关联度最高、互动性最强的一段历史。"文革"史研究,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它开始于平反冤案,起步于拨乱反正,发展于改革开放,开拓于21世纪。经过40年筚路蓝缕的历程,"文革"史研究已出现了新的学术气象,需要从单一叙事发展到多复线叙事,以立体地呈现"文革"历史的复杂性。当前的"文革"史研究,需要处理好高层与底层、中央与百姓、国家与社会、精英与大众、城市与农村、政治与生活、特殊与普遍、非常与正常八个关系。

  • 标签: “文革”研究 学术史 历史决议 研究方法 历史叙事
  • 简介:许多第一次听到客家话的外地人常产生听日语的错觉。客家话不一定是最像日语的汉语方言,日语也不是最像客家话的“域外方言”,但客家话与日语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 标签: 汉语方言 客家话 日语 教材开发 促音 入声
  • 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张易,是元朝前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是元世祖忽必烈身边的“潜邸旧侣”,深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枢密副使,但却由於卷入至元十九年阿合马遇刺事件,而被诛杀。张易在《元史》中无传,也无碑铭等传记资料传世,生平事迹一直模糊不清。本文钩稽史料,考证了元朝前期文人王惮《秋涧集》中的元仲一实际上就是张易。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张易进入忽必烈幕府的时间和经过,及其在潜邸时期的若干事迹。

  • 标签: 张易 元仲一 张启元 忽必烈 元朝
  • 简介:舍利崇拜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就已经出现,三国时期传入中国。舍利崇拜受到皇家推崇应始于梁武帝时期,亦是受到法显《佛国记》描述之印度习俗的深刻影响。唐代法门寺佛指舍利崇奉是中国舍利崇拜的巅峰,帝王舍利迎奉中伴随有信徒自残、焚身等狂热行为。五代宋初,法门寺地宫之外仍供奉有佛舍利,但帝王的崇拜狂热已渐消退,民间崇奉仍有余绪。

  • 标签: 舍利崇拜 法门寺 普静
  • 简介:曹魏末期,皇室与司马氏的矛盾日渐公开化。高贵乡公即位后,阮籍受到延揽,从“职参谋议”的司马氏从事中郎,转任皇帝的陪侍近臣散骑常侍,陷入了政治与伦理的双重困境。他求任东平相,旨在逃离是非。但这次外任也为他提供了实践为政理念的机会,《东平赋》就是其为政体验与心理历程的记录。从中可知,由于他秉持的玄学化为政观念与地方政情之间存在扦格,东平理政的尝试并未取得实效。但两晋时期,玄学盛行朝野,竹林七贤成为士林偶像,其为政观念也被继承,成为“仕贵遗务”之风形成的导源因素之一。

  • 标签: 阮籍 东平相 《东平赋》 仕贵遗务
  • 简介:公元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游学欧洲”的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杨绛(原名季康)夫妇,抱着小女钱瑷,乘法国邮船阿多士Ⅱ(AthosⅡ)回国。这时,原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的冒效鲁(原名景墦,字孝鲁、效鲁,以字行,号叔子),与妻贺翘华,携子女,由莫斯科取道欧洲回国。“在法国马赛舟中”,钱、冒相识。

  • 标签: 钱钟书 《围城》 人物 大使馆 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