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写下下述文字的前几个星期,让-皮埃尔·热发行了他的第四部影片《天使爱美丽》(Am61ie),它在法国轰动一时。成群结队的观众,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几十岁的老人,冲进影院观看——或者再次观看——这部影片。导演在影片中诗意般地把日常生活与魔法混合起来。

  • 标签: 皮埃尔 《天使爱美丽》 大师 日常生活 影片 青少年
  • 简介:红红火火的杭州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已经落幕多日。在生动的“卡通”形象、如潮水般涌动的人流逐步隐去后,记者禁不住思考:国产动漫是不是还要克隆“模仿——生产——再模仿——再生产”的制造发展之路?我们能不能在世界动漫产业发展的大局中高擎起“中国创造”的旗帜?

  • 标签: 动漫业 “中国制造” 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简介:本文作者,德电视二台的法律指导卡尔-欧根.埃贝莱分析了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欧洲公共广播电视面临的挑战,指出必须从政策上支持公共广播电视以保证其使命的完成。

  • 标签: 欧洲 公共广播电视业 发展 政策背景
  • 简介:解放初期,上海文化管理部门接管了国民党官办和官僚资本占主要部分的电影制片机构,成立了国营上海电影制片厂。对私营制片机构,则允许并支持其继续拍片,以缓解电影市场求大于供的矛盾。然而,私营制片机构经济上大都入不敷出,拍摄的许多影片在思想倾向上也得不到新政权的认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私营制片机构的迅速国有化。

  • 标签: 电影制片业 上海文化 社会主义改造 电影制片厂 解放初期 官僚资本
  • 简介:一、制播分离的背景制播分离,一个10年前流产的改革举措,时下又成了电视业界的热门话题,而且被方向不明的改革者们寄予厚望。旧话重提,旧事重做,必有其因。笔者认为,新一轮制播分离运动的背景主要有五:

  • 标签: 电视业改革 制播分离 中国 改革举措 改革者
  • 简介:《电影人》于10月份采访了正在纽约电影节参加展映的《索尔之子》的导演拉兹洛·梅什。在这次对话中年轻的梅什非常健谈且毫无戒备。对于其他大屠杀题材的作品,他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自己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与内涵直言不讳。

  • 标签: 大屠杀 拉兹 电影节 电影人 作品 导演
  • 简介:奈飞作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公司,近几年逐渐从播放渠道转型为内容制作商,并对美国电视发起破坏性创新。文章首先阐述破坏性创新的核心概念,然后分析美国电视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分析奈飞进入电视领域的策略,以及奈飞的成功对我国电视创新的启示。

  • 标签: 奈飞 美国电视业 破坏性创新
  • 简介:在香港,导演马楚成所走过的路,很容易让人想起刘伟强。两个人同时做摄影师,都做到金牌摄影师的位置,一起经历香港电影由低谷走向振兴,由本土北上与内地合拍的过程。不同的是刘伟强比马楚成提前了近10年执导筒,并凭《无间道》系列一炮而红,晚执导筒的马楚成在爱情电影、动作电影和剧情片的不同方向展开多种尝试,小有成就。

  • 标签: 香港电影 马楚成 《无间道》 《花木兰》 动作电影 摄影师
  • 简介:截至2004年6月底,电影审查委员会已审查通过国产影片106部,超过了电影产业化改革以前全年90多部的生产水平。2003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140部,2004年有望突破200部,全国电影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前所未有的活力。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进展顺利、初见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充满希望。2004年的影片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既满足了观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活跃了电影市场。张艺谋的新片

  • 标签: 中国 音像制品业 发展现状 促进措施 电影市场 竞争机制
  • 简介:近年来,为了内容与渠道、互联网媒体的新问题等,美国电视播出机构和运营机构几番摩擦。随着行业转型、竞争加剧,我国电视同样需要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从顶层设计和法规制度层面入手,及早规范行业运作,规避无序竞争。

  • 标签: 电视业 内容 美国 运营机构 行业转型 无序竞争
  • 简介:我国电视事业已届它的不惑之年。电视事业经历了它的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已经步入了壮年期。今后的路怎么走?才能够赢得更快更大的发展,才能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成年期。本刊编发了北京广播学院社会科学系主任周鸿铎教授的答问记以飨读者,文中观点系一家学术之言,期望能够得到专家学者和电视从业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就此题目,更希望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 标签: 电视产业化 电视业 集团化 广播电视中心 电视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