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英国当代画家大卫·霍克尼(DavidHockney)历时多年完成的著述《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出版,并在艺术界和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本文围绕霍克尼关于制像术与艺术的实践性研究,通过清理艺术史学、物理学等领域对其实践的各种反应,揭示了视觉技术这一视角给艺术史研究和当代艺术实践所带来的挑战和启发。

  • 标签: 知识 制像术 艺术史 绘画
  • 简介:原始图式及其造型活动在辅助人类记事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通过音节1语言的图符演绎,形成"共同识别"的视觉图式或字符。另一方面,当原始群落图式转化为一种音节化视觉字符时,人类祖先基于群落生存而产生的功能性图式,实际上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原始群落图式的功能、意义等,提供了基于直觉思维而产生的图式经验及其样式。本文试图通过直觉图式的源头梳理,还原"美术"一词的原初定义,并针对当下美术高考、学院教育等不断遭遇"造型标准"制约的现象提出质疑,以改变那种无视创新发展需求、试图"以偏概全"的美术教育定式。

  • 标签: 直觉思维 图式 知识点 个性意识
  • 简介:篆刻知识与技法(三) 第三讲 秦汉是篆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上)方旭秦汉时期(特别是汉代)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制有了严格规定,篆刻艺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魏晋继承了秦汉的艺术风格,至六朝渐衰。有些专门讨论篆刻艺术风格的论著,笼统地把秦至六朝...

  • 标签: 篆刻艺术 黄金时代 艺术风格 西汉初期 秦汉时期 少数民族
  • 简介:如何对线条画教学予以创新?本人以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托,运用网络媒介,针对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法设计、课堂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和探索线条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 标签: 线条表达 美术教学 网络媒介
  • 简介:周继中:你发在我网上的书法作品写得好啊。朱中原:我那作品还很好?我又不怎么写,练得太少了。周继中:有才气和感觉,就是油似乎多了点,不藏锋,属于自由主义者。朱中原:哈哈,自由主义者,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那就是典型的“自由主义书法”,文人写字大多喜欢这样乱来。

  • 标签: 书法创作 中原 自由主义者 艺术 对话 网络
  • 简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的政治主张和民主自由的政治环境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这些知识分子来到延安后相继参与到了边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为边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陕甘宁边区的农民的文化层次与认知水平与自身存在着较大的落差的情况下,延安知识分子如何引导民众们参与到边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又是如何建构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社会与农民形象的?本文以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为切入点,从启蒙、代言、想象三个层面探索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构建农村的几种叙述方式。

  • 标签: 延安时期 知识分子 叙述方式 木刻版画
  • 简介:西方的最年轻一代艺术家现在正在玩什么?什么是当下最"in",最"潮"的艺术形式?新数码艺术无疑是首选答案。这种艺术形式目前在80和90后的新兴艺术家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什么是新数码艺术与在线网络展示平台伴随着微信、微博、推特与脸书等网络媒体的大众化普及,网络与生活的联系日渐紧密。网络也成为了年轻艺术家获取知识和交流的主要渠道。瑞驰索蒙(Rhizome),一家小有名气的网络艺术网站总监对笔者说道:"现今网络简直就是艺术家生活的一部分,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与网络和科技有关的艺术呢?"

  • 标签: 数码艺术 展示平台 网络艺术 艺术形式 在线网络 策展人
  • 简介:民国时期,由中国画学研究会创办的《艺林月刊》,虽然被命名为'艺林',却不仅仅是美术学范畴下的期刊,更具有早期博物馆学甚至是考古学知识的制造与宣传功能。通过对此刊物的梳理与解读,可更好地溯源'文物与博物馆学'期刊出版的文脉,并管窥20世纪早期北京画坛社团的出版物状况与艺术社团的操作模式。

  • 标签: 中的文博 兼早期 分析兼
  • 简介:身为台湾最早多元化经营的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史博馆)是第一个于机场设立博物馆商店并创造上亿元营业额的文化场所,这样的结果多来自于典藏品原有的文化价值,于早期在文创产品未受到高度重视时即发挥影响。

  • 标签: 历史博物馆 产品研究 知识产权 台北 藏品 多元化经营
  • 简介:当前,很多网络艺术家的作品停留在制造互动虚拟视觉与特效的表象层面,其形式多为形态的仿效而往往忽略文化意涵的表现,无法透过该设计以提升生活文化,这成为整个中国网络艺术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强调文化价值与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网络艺术作品,已成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本文以“荫馀堂”网站为例,深入探讨网络艺术作品如何呈现深刻的文化内涵并实现人与网络的和谐、互动.

  • 标签: 网络视觉艺术形态 文化意涵 文化价值
  • 简介:本文阐明了美术教育对真实时空的特殊依赖性,以此论证在网络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依然无可替代。网络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在实现美术教育之目的时各有千秋——网络美术教育以其资讯的丰富性、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而传统的美术教育则以其真实性、社会性、群体性、面对面的互动性等而魅力独具,它依然是现阶段美术教育的主流方式。本文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现阶段整个审美教育及文化普及还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借助于网络而实现美术教育似乎更有紧迫性。

  • 标签: 美术教育 网络化 教育目的 审美教育 网络教育 教学手段
  • 简介:本文围绕美术学院图书馆如何形成自身的特色资源项目这一论题展开。同时,涉及对瓦尔堡图书馆在艺术—哲学—科学—视觉人文等领域的建设,如何建构自身在艺术与人文研究领域的学术体系的讨论,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作为一个案例,文章介绍了四川美院图书馆在特色资源项目方面的建设情况,对该项目的特色、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图书馆 特色资源项目建设 知识生产
  • 简介:  备受书坛瞩目的"兰亭奖",是书法界的最高奖项,为中国书协会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书法界最为权威、汇集了全国高水平书法作者群体的组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大批高书法水平作者未加入中国书协,也因此无缘参与"兰亭奖".幸而,中国书协在举办"兰亭奖"的同时,也为非中国书协会员举办了"安美杯"书法展.……

  • 标签: 中国书协会员 会员网络 作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