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看图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同学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的语文书面写作偏弱的情况较为严重,例如内容枯燥,空洞乏味而且话题不够深入。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将学生脑海中清晰、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对于提高学生的看图写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思维导图的内涵与意义说起,浅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看图写指导中的应用。

  • 标签: 看图写话 思维导图 作文指导
  • 简介:以上海为例讨论吴语全浊塞音声母的感知特点时,我们发现本地人使用不同的音征来感知浊塞音:在前字位置时,后接元音的基频低是塞音声母被判断为浊音的必要条件;在后字位置时,持阻时长短是塞音声母被判断为浊音的首要条件,后接元音的基频低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全浊塞音声母在不同位置声学特征很不一样但均被感知为浊塞音的原因。

  • 标签: 吴语 上海话 全浊塞音声母 感知
  • 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文献中“等”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已消失。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石城(龙岗)客家中“等”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汉语方言中“等”的语法化路径为“等给予”〉“等让、使”〉“等被动标记”;同时表致使义的“等”还可以演变为伴随介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介词和并列连词,这种演变也具有类型学依据。

  • 标签: 传教士宁波话文献 “等” 来源
  • 简介:杉洋镇地处古田县东部,邻接宁德,其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与以古田县城关口音为代表的古田有明显的区别。文章以古田县城关和宁德虎溟人称代词为对比,全面梳理杉洋的人称代词系统,分析其语用特点,并讨论了人称代词系统层次叠置的历时涵义。

  • 标签: 古田县杉洋话 人称代词 语用特点 层次叠置 方言混杂
  • 简介:文章以溧水"街上"语音变异为例,分析研究词汇类型对语音变异的制约情况。定量分析表明,词汇类型对语音变异具有制约作用,不同类型的词汇对语音变异的制约存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话词语的借入是普通话对方言语音产生影响的一条重要途径;普通话对方言语音的影响由"普入词/方普词"到"固有词"以分类渐进的方式推进;普通话影响方言与方言接受普通话影响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

  • 标签: 词汇类型 语音变异 街上话 制约
  • 简介:四邑方言部分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存在几种不同形式的变调,或为曲折调,或为升调,或为低降调。该粤语次方言的恩平沙湖中,少数来源于古阳声韵的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低降变调进一步促化读同入声韵。低降调的起点本来就低,又有降势,整个音节在听感上显得相对轻短,这为其促化创造了条件。同部位发出的鼻音与塞音尽管有区别,但两者有共通性,是以促化时鼻音韵尾-m、-n、-?分别变成塞音韵尾-p、-t、-k。这种促化是一种小称形式,有别于汉语史上的"阳入对转"。

  • 标签: 恩平沙湖话 变调 舒声促化 小称形式
  • 简介:文章通过对成书于十九世纪初的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材料的研究,对两百年前南昌精庄知章组字的读音特点进行了归纳。参照现代南昌的语音特征,以及时人的研究成果,对南昌知三章组字读音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类字蒙求》 直音 南昌话 精庄知章组字读音 语音演变
  • 简介:以上海为例讨论吴语清音浊流声母的声学特征及其鉴别方式,以及跟清音浊流声母相关的一些现象。文章分四部分:(1)吴语清音浊流声母研究的历史;(2)气声发声的声学特征以及吴语清音浊流的鉴定标准;(3)跟清音浊流相关的几个问题;(4)结语。

  • 标签: 吴语 清音浊流 正常浊音发声 气声发声 功力谱
  • 简介:<正>贵州省安顺市城郊居住着一支自称为mo(?)55ljai3331(?)(坝苗(或mo(?)55pa(?)3331(?)(花苗)的苗族。1987年夏,笔者与导师王辅世先生在安顺对这支苗族的语言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距城三里路的城关东郊青苑村大山脚寨为记音点。该寨除个别几户为汉族和其它支系的苗族外,全为该支系的苗族。大山脚苗(以下称大山脚)属于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但它是川黔滇次方言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地方。大山脚有声母36个,韵母25个,声调有8个调类,但只有7个调值。本文主要叙述苗语古声类和韵类在大山脚的反映形式,不讨论古调类在大山脚的演变。这是因为古苗语平、上、去、入4个声调在今日大山脚各分阴阳,演变为8

  • 标签: 声类 声母 苗语 山脚寨 韵类 形式
  • 简介:《汕头口语语法基础教程》(PrimaryLessonsinSwatowGrammar[Colloquial])是美国浸信会牧师威廉·耶士摩(Rev.WilliamAshmoreD.D)的著作,此书,由英国长老会教会出版社(EnglishPresbyterianMissionPress)1884年于汕头出版.本文以这本书正文之前的"简介"(Introduction)和正文之后的"潮州方言音节表"(ListofSyllablesRepresentingtheSoundsUsedinPronouncingtheTiechiuDialect)为材料,分析出一个120年前的潮州方言音系.这个语音系统跟现在的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一套含有前鼻音韵尾[-n]及与其相配的入声韵尾[-t]的韵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120年前的潮州音系确实存在这套韵母,大约在100年前开始慢慢与[-η/-k]韵尾韵母合流.

  • 标签: 威廉·耶士摩 汕头市 口语语法基础教程 潮州方言音系 韵尾
  • 简介:以共时比较法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有代表性方言的入声变化作出描写分析,藉此了解方言间的相似点、相异点与互动情形,以及弱势方言在当地语言接触下所产生的变化。本文发现,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几个方言的入声,在与广州长期而密切地接触后,作出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演变,显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方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而弱势方言正逐渐向强势方言靠拢,展现了语言接触对方言音系的影响。

  • 标签: 珠江三角洲方言 方言接触 广州话 阴入声
  • 简介: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汉语方言的方位词"上"具有格标记功能,主要用于标记受事宾语和与事宾语。香格里拉的格标记"上"与当地藏语中甸方言的格标记go在来源和功能上存在对应关系。在深度的语言接触下,汉语中的方位词"上"和"下"都能进入向格标记演化的语法化链。

  • 标签: 香格里拉话 语言接触 方位词“上” 格标记 语法化
  • 简介:粤东北部三县见组字在细音条件下只有/KiAC/类音节变音为龈腭音:^*[k]、^*[k^h]、^*[η]分别变成[t]、[t^h]、[η];音变后介音也流失了。/KiC/类音节不变。这个观察有别于前人的记述,但可以通过语图分析得到验证。借助音节建构的分析,文章说明不平衡的演变来自见组细音的两组音节内部结构的不同:/KiAC/类音节中K,与[i]同属音首,所以糅合为龈腭辅音;而/KiC/类音节中,[i]却作为韵核,与音首关系疏远,所以未能糅合。

  • 标签: 客家话 辅音音变 见组细音 音节建构 软腭音 龈腭化
  • 简介:“一语两”和“一文两体”是两岸的语文生活现状。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背景下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和研究未来发展,作者认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都需要一个视角的转换。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化现象;反映“一语两”语言实际的新型词典的编纂;“两”在交流中的融合趋势以及两岸在语言规划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等。“一语两”和“一文两体”的语言观念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需要文化基础的构筑,新视角下的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的设计,将对此有所贡献。

  • 标签: 两岸 一语两话 一文两体 差异 扩容 词典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