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杆菌细菌致血流感染(BSI)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血培养为肠杆菌细菌的重症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休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初始用药是否敏感,以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的基线数值,根据72 h的PCT水平计算72 h降钙素原清除率(72 h PCTc)。比较28 d预后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将单变量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BSI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28 d好转54例,死亡32例,28 d病死率为37.2%。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初始用药敏感性、PCT和WBC基线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合并休克比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好转组〔合并休克比例:84.4%(27/32)比46.3%(25/54),APACHEⅡ(分):24.94±7.65比17.02±6.57,SOFA(分):11.00±3.27比6.30±2.65,均P<0.01〕,PLT和ALB基线水平、72 h PCTc显著低于好转组〔PLT(×109/L):73.38±49.15比138.69±101.80,ALB(g/L):25.47±5.91比28.59±4.53,72 h PCTc:-44(-170,27)%比63(40,77)%,均P<0.01〕。将上述6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是导致肠杆菌细菌致BSI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1.930,P=0.037〕,72 h PCTc、ALB是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043、0.783,P值分别为0.008、0.047)。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72 h PCTc、ALB均可用于预测BSI重症患者的预后,以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95%可信区间(95%CI)为0.909~0.997,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6%。结论肠杆菌细菌致BSI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SOFA评分越高、ALB水平及72 h PCTc越低,患者预后越差,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最大。

  • 标签: 肠杆菌科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清除率 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护理质量、护士综合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12月和2020年1~12月两个时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肿瘤护士综合能力和肿瘤护理质量的变化,统计两个时期内肿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理论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运用"1+3"模式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减少肿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肿瘤护理质量。

  • 标签: "1+3"模式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作者: 张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云南 昆明650118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防护策略。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此期间选择本院急诊在职护理人员40名进行分析;其中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未妒忌职业暴露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仅采用常规防护措施,该阶段视为参照组;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对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落实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阶段为研究组。不同方法防护后,对两组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记录两组医疗积分发生率。并完成相关比较。结果: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防护策略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 作者: 丁慧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的干预性护理方法及其效用价值。方法:对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96例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接受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配药-输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穿刺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GCQ评分更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结果提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输液室行干预性护理工作具有出色效用,建议临床参考应用。

  • 标签: 急诊;输液;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NE)安全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卡中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通过外周静脉输注NE用于纠正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位置和静脉留置针类型,发生外渗患者一般情况及NE使用特征。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与外渗有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发生外渗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 022例患者使用NE,经初步筛选,910例使用NE用于纠正低血压,其中116例使用外周静脉输注,患者平均年龄(52.91±18.69)岁,女性较多(77例,占66.4%);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00例,占86.2%),其次为高血压(91例,占78.4%)、冠心病(87例,占75.0%)、2型糖尿病(74例,占63.8%);原发疾病主要为感染性休克(109例,占94.0%)。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共147例次,最常见的穿刺部位为前臂〔78.9%(116/147)〕,其次为手臂静脉〔12.2%(18/147)〕和肘正中静脉〔8.8%(13/147)〕;89.9%的留置针直径为20 G,因需要持续输注NE,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有75例(64.7%)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6例(5.2%)患者发生外渗情况,外渗发生中位时间为29(23~39)h。6例发生外渗患者NE输注中位时间为23(11~53) h;输注浓度为60 mg/L者2例,输注浓度为120 mg/L者4例;输注速率为0.5~1.0 μg·kg-1·min-1,平均(0.75±0.04) μg·kg-1·min-1。经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发生外渗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①患者相关因素:存在基础疾病高血压〔优势比(OR)=3.11,95%可信区间(95%CI)为3.09~3.12,P=0.001〕、水肿(OR=1.79,95%CI为1.32~2.99,P=0.032)。②输注液体相关因素:长时间(>24 h)输注(OR=2.91,95%CI为1.04~5.96,P=0.040)、输注浓度>60 mg/L(OR=1.88,95%CI为1.32~3.99,P=0.024)、输注速率>0.3 μg·kg-1·min-1(OR=2.43,95%CI为2.38~2.51,P=0.029)、留置针直径<20 G(OR=3.11,95%CI为3.09~3.22,P=0.033)。③医护人员相关因素:未定时密切观察和评估(OR=1.09,95%CI为1.03~6.77,P=0.043)。ROC曲线分析显示,水肿、长时间输注(>24 h)、输注速率>0.3 μg·kg-1·min-1、留置针直径<20 G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NE发生外渗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0、0.762、0.672、0.629,95%CI分别为0.508~0.713、0.675~0.849、0.571~0.772、0.525~0.732,P值分别为0.044、0.000、0.002、0.019。结论高血压、水肿、长时间输注(>24 h)、输注浓度>60 mg/L、输注速率>0.3 μg·kg-1·min-1、留置针直径<20 G以及医护人员未定时密切观察和评估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NE安全性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尽量避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时经外周静脉输注NE。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外周静脉 去甲肾上腺素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BOPPPS[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结合病例分析教学在内分泌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内分泌实习的2017级4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2018级实习护生45人作为研究组,采用混合BOPPPS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考核中基础理论[(28.31±2.07)vs.(24.66±2.15)]和专业理论[(67.01±3.05) vs. (55.62±3.20)]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各分项得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方面,在是否提升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是否提高人文关怀意识、是否提升护患沟通能力等10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BOPPPS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提高了内分泌实习护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及综合素养,且教学满意度优于传统教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BOPPPS教学 病例分析 内分泌科 护生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应用传统管理进行感染控制的1 319例手术患者和1 432件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进行感染控制的1 332例手术患者及1 461件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卫生学监测样本合格率及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及无菌物品的采样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室消毒剂采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 标签: 精细化流程管理 手术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CT检查的镇静流程及应急方案。方法根据国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各种规范和指南,制定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CT检查的镇静流程、镇静用药方案、镇静相关物品的准备,核查方案和制定应急方案,并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结果昆明市儿童医院镇静镇痛中心从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3月10日共完成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镇静76例,患儿年龄(17±5)个月,体重(11.4±1.7)kg,其中74例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镇静,诱导时间(2.8±1.2)min,检查时间(5.6±1.6)min,复苏时间(16.2±2.2)min。2例使用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所有患儿均完成CT检查。不良事件中2例(2.63%)记录为低氧血症、3例(3.95%)在回到病房2 h内发生呕吐,无喉痉挛、心搏骤停和死亡病例。结论在感染相关风险的特殊场地为儿童提供镇静,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指南,制定合理的流程,划定功能区域,对所需物品进行合理分类,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特殊环境下的应急方案的培训,才能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的镇静患儿提供安全的舒适化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动态监测在急诊输液患者血流感染(BSI)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输液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根据医生经验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结合CRP和PCT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急诊输液期间BSI发生率、方案调整次数、输液时间及总花费情况。结果实验组CRP和PCT在入组2 d前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实验组CRP和PCT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CRP=5.330,FPTC=13.89,P<0.05)。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发生BSI的人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两组治疗方案调整次数比较,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输液时间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对照组总花费高于实验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结论对急诊患者CRP和PCT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少患者的BSI发生率,缩短输液时间。

  • 标签: C-反应蛋白(CRP) 降钙素原(PCT)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感染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PICC的新生儿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置管干预,观察组55例实施PICC相关性感染干预。比较两组抗生素和PICC使用情况、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儿近亲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PICC置管时间分别为(440.65±70.49)h、(20.19±6.72)d,均短于对照组的(651.57±96.58)h、(31.52±8.64)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7.68,均P < 0.01);观察组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全天手卫生执行依从性分别为95.15%(157/165)、78.18%(129/165)、72.73%(120/165),均高于对照组的61.82%(102/165)、40.00%(66/165)、30.30%(50/16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28、49.75、59.45,均P < 0.05);观察组血流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82%(1/55)、1.82%(1/55)、1.82%(1/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5%(8/55)、21.82%(12/55)、18.18%(10/5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93、10.56、8.18,均P < 0.05);观察组患儿近亲属满意度为96.36%(53/55),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18,P < 0.05)。结论PICC相关性感染干预应用在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近亲属满意度。

  • 标签: 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早期医疗干预 血流感染 导管堵塞 血栓形成 病人满意度 婴儿,新生 重症监护,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电力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80.0岁)和中低龄组(60.0~79.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并存病、肝肾心肺功能、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安全治相关指标。结果共纳入372例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204例,年龄60.0~96.0(72.0±8.6)岁。高龄组69例(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80.0~96.0(84.4±3.8)岁。中低龄组303例(男性131例,女性172例),年龄60.0~79.0(68.4±5.8)岁。高龄组患者较中低龄组患者术前并存冠心病[34.8%(24/69)比18.5%(56/303)]、高血压[68.1%(47/69)比46.9%(142/303)]、慢支肺气肿[17.4%(12/69)比3.6%(11/303)]、低蛋白血症[39.1%(27/69)比26.7%(81/303)]和贫血[42.0%(29/69)比11.9%(36/303)]的比例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较中低龄组患者术前肝、肾、心、肺和凝血系统功能明显下降(P<0.05)。高龄组较中低龄组患者的开腹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占比增加[17.4%(12/69)比6.9%(21/30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占比减少[43.5%(30/69)比62.7%(190/3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较中低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0.0(20.0,75.0) ml比20.0(10.0,30.0) ml]、手术时间[90.0(72.5,137.5) min比77.0(55.0,115.0) min]、术后住院天数[10.0(6.0,18.0) d比7.0(4.0,11.0) d]、总住院时间[17.0(11.5,23.0) d比13.0(9.0,19.0) d]增多或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低龄组患者[30.4%(21/69)比12.2%(37/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治愈率95.7%(66/69),中低龄组治愈率97.7%(296/3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胆道疾病患者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术前并存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实施精准手术操作,严密术中监护,及时防治术后并发症,并重点维护围手术期心肺功能。

  • 标签: 胆道疾病 围手术期 高龄老人 安全
  • 简介:摘要实验室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早期由于缺乏对该病毒的了解给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结合对该病毒现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现,就疫情下检验人员生物安全范提出了一些见解,供相关的实验室人员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肺炎,病毒性 控制生物危害物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CRE直肠定植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28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术后出现CRE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CRE药敏分析、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所有患儿在肝移植术后均留取直肠拭子标本调查是否存在CRE定植从而分为CRE定植组和无CRE定植组,分析CRE定植与CRE感染的关系以及CRE定植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86例行肝移植术患儿中男132例、女154例,年龄(8±4)月龄,术后CRE感染率为7.3%(21/286),感染时间为术后第5(1~14)天。腹腔是肝移植术后CRE感染的最好发部位,占95.2%(20/21),其次是血流感染12例,肺部感染8例,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占71.4%(15/21)。共分离出27株CRE菌株,其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24株(88.9%),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2株(7.4%),耐碳青霉烯产气肠杆菌1株(3.7%)。27株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CRE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19/72)比0.9%(2/214),χ2=51.300,P<0.01]。CRE定植的高危因素为术前三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术前3个月内住院时间、术前CRE感染、术后非计划手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χ2=20.570、6.410、13.960、14.600、9.560,P均<0.01)。治疗方案主要有美罗培南+磷霉素(13例),美罗培南+替加环素(8例),治疗有效者共计16例,治疗时间为19(1~27)d。CRE感染组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71.4%(15/21),而无CRE感染组为98.1%(260/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60,P<0.01)。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CRE感染预后不良,需密切注意患儿有无CRE肠道定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并治疗,进行CRE肠道定植筛查对CRE感染的早期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感染 肝移植
  • 简介:摘要文章论述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与网络防护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影响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为保证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通信 信息安全 影响因素 防护策略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代通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在对网络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通信安全地位也日显突出,对信息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网络通信安全问题能够对信息安全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对当前网络通信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安全提出解决的办法。

  • 标签: 网络通信 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研究。方法:以单位医院收诊的70例大隐静脉曲张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随机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5.71%和17.14%,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4.29%和77.14%,数据对比有差异,(P=0.001<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