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基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在观念和思想意识上,法治观念虽然有所增强,但是人治观念仍根深蒂固;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权与利交易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权与责挂钩没有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推进工作组织力量薄弱;在行政管理机制上,促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均没有完全建立,导致基层政府没有将依法行政真正摆上重要地位;在行政管理制度上,仍存在很大漏洞,给滥用权力提供了条件。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于:行政权力的行使受制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行政权力的行使直接依赖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对行政机关,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和监督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积极性不足;部分行政管理法律制度设计不合理,难以切合我国现实国情,导致实践中难以做到依法行政。

  • 标签: 基层政府 依法行政 行政管理机制 法治
  • 简介:本文从权力--权利关系架构、异质文化影响、价值目标取向、出发点、法律规定、价值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诸角度对南京临时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模式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其对待传统法律文化的态度与实践,并对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性关系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 标签: 法律文化 法制现代化
  • 简介:次贷危机后美国房地产市场走势低迷,而我国房价则呈现过热上涨。美国主要采取金融、财政政策调控整个经济,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而我国主要采取直接针对房市的综合调控措施,由此产生的影响力波及其他行业直至社会整体经济。比较美中房市宏观调控,发现其效果不彰、成因各异的背后,仍有可资借鉴和反思之处:我国房市调控应更加重视市场调节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法治化程度,明确调控权的配置理顺其关系,保障调控落到实处。

  • 标签: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法 房地产市场 次贷危机
  • 简介:<正>时间:2009年3月14日至15日地点: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社会敌意事件及调控·犯罪学高层论坛"于2009年3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召开。来自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论

  • 标签: 社会冲突 司法研究 刑法学研究 犯罪学研究 中国犯罪学 社会危害性
  • 简介:作为公民知情权之司法救济方式,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在中国近年来已成为行政诉讼之最主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也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保障公民知情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基于对2011年和2012年部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案件的研究,剖析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实践,并针对制度不完善之处对症下药,提出解决的途径。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行政诉讼 中国 办事公开制度 公民知情权 救济方式
  • 简介:美国"法庭之友"制度是美国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在对此制度进行相关介绍的基础上,阐明了外国作为"法庭之友"参与美国法院诉论程序的由来、规则与实践,同时也论述了美国联邦政府作为"法庭之友"的规则和特殊性.

  • 标签: "法庭之友" 法律理由书 外交照会
  • 简介:伴随陆资相继入台,其面临着政治制度、社会环境、人才供给等多方面的风险。因应这些风险,政府应扮演政策的指引者、公共信息的服务者、人才队伍的培育者、协处机制的建设者等角色。这种角色定位源于行政法上对公共利益的解读:公共利益应当强调公共权力的公益性,而并非传统思维所认为的公共利益高于私人利益。

  • 标签: 陆资入台 风险因应 政府角色 公共利益
  • 简介:<正>抗日根据地的边区政府,在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在阶级本质上又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毛泽东说:"它是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专政区别的,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有区别。"边区政府除颁行自己的法律和政策外,也曾援用国民政府的法律。对此,理论界长期以来认识不一,大致有三种倾向:一是完全否认。"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一切旧法律无缘,二十多年来不论哪个解放区,除和敌人斗争偶然

  • 标签: 政府法令 抗日民主政权 边区政府 抗日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专政
  • 简介:在环境法领域,如何设置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推动政府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构建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激励机制的内在原因,主要源于我国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政府所具有的"经济人"自利属性以及现代行政过程由"消极行政"向"积极行政"转变等现实状况。因此,为更好的调动政府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必须分阶段改革现行的财税体制,加大环境保护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重视政府所具有的自利属性,选择恰当的激励机制与方式。此外,在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之中,也必须注重对权力主体的利益引导,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运作,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促进地方政府积极的履行环保职责。

  • 标签: 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财税体制 制约机制 激励机制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九年以来,政府信息公开案件逐渐成为人民法院受理数量增长率最高、行政机关败诉率最高的行政诉讼案件类型,让行政机关难以适从、倍感压力。结合为行政机关提供法律服务的实务经验,以司法审查中的法院裁判准则为视角,从性质、形式、内容三方面剖析一个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具备哪些条件,以期在实践中为行政机关接收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供有效的指导。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有效 司法审查
  • 简介: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推进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实践中如何界定某一信息是否为政府信息以及如何判断是否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界定与公开政府信息应把握四个维度,维度之一是界定政府信息的前提——准确判别政府信息的公布主体;维度之二是界定政府信息的关键——真正厘清政府信息的形成方式;维度之三是界定政府信息的重点——正确认定政府信息的存在形式;维度之四是公开政府信息的难点——要处理好政府信息公开与不公开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只有科学把握这四个维度才能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目的和宗旨,法治政府与阳光政府方可有序推进。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公布主体 形成方式 存在形式 关系
  • 简介:政府组织以“法庭之友”身份间接参与争端解决程序,向争端解决各方提供客观、科学和公允的信息,有效发挥其辅助争端解决的角色功能,具有十分充分的正当性.但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参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成员方过于担忧WTO的政府间性质会受到非政府组织的冲击、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性亦需要仔细甄别,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行为仍然面临巨大的角色困境.因此,只有客观分析困境,厘清对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困惑,进而科学应对,方可走向共赢.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争端解决 角色
  • 简介: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对政府权力运作的基本要求.宪法规定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监督权,这一权利要建立在对国家机关行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否则监督只能是徒有虚名.公民对政府行为的"知情权"是充分有效发挥人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决策和执法行为的重要因素.政府信息应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应多样化,设立政府综合网站、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必要之选.要实现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亟需制定全国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法.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中国 民主政治建设 政府权力 公民权利 公务行为
  • 简介: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根据评价办法,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工作将每年开展一次.履行教育职责不力的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责任人将被问责。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省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情况,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教育工作情况,加强教育保障情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 标签: 省级人民政府 教育职责 问责 评价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 党的教育方针
  • 简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现代政府职能转变以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方向,这使政府责任问题更加突出。服务契约是现代社会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新型契约,政府对其管理经济和社会行为所负的责任要在权限确定的前提下遵循程序维度和绩效维度的问责进路。对服务契约中问责政府进路的论述,能为经济法责任理论提供另一种思路。

  • 标签: 政府责任 问责进路 社会契约 宪政契约 服务契约
  • 简介:【裁判要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年龄是否属于个人隐私.是否因此决定了免于政府信息公开?对此应作具体分析,本案中申请建房时的年龄信息不属于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个人隐私 年龄 不作为 国家秘密 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