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4月4—5日发生在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鄂霍次克海冷涡,而低空急流、切变线、地面气旋是大到暴雪的主要触发机制;(2)高低层散度的有利配置及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是该次过程的动力原因;(3)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以及高空西风急流、低层南风急流和东风急流的共同作用是该次暴雪产生的根本原因;(4)近地面东风的加强,促进了低层的辐合或抬升,有助于垂直风切变加强和上升运动发展,对降水的加强有指示意义。

  • 标签: 大到暴雪 急流 物理量配置
  • 简介:使用NCEP/NCAR、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MetOfficeHadleyCenter)HadISST以及NOAA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海温、海冰及雪盖异常对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跃变的外部强迫作用,同时也对比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EAWM年代际跃变与20世纪80年代EAWM年代际跃变特征和成因的一些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EAWM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全国一致偏冷型,同时中国近海的海温也偏低;该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大气内部动力过程,而海温和海冰的作用不显著。20世纪90年代末EAWM年代际变化的特征表现为东亚北方气温显著偏冷而南方偏暖的南北反相变化分布;EAWM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年代际变化受北大西洋海温和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共同影响。北大西洋显著的异常暖海温,激发一个向下游传播的波列,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加强,EAWM加强,从而导致我国北方气温下降;同时,秋冬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和秋季欧亚雪盖偏多对东亚冬季风的增强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热带西太平洋的暖海温异常会导致在海洋性大陆地区有异常的辐合和对流增强,引起大气环流的Gill型响应,对流西侧的异常气旋在孟加拉湾至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南风异常,使得东亚南部地区温度偏高。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东亚温度呈现南暖北冷的分布特征。

  • 标签: 东亚冬季风 年代际变化 外部强迫因子 海冰 海温
  • 简介:采用1979~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长期趋势和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一年中存在两次季节转变,20°N~50°N海平面气压场冬夏季节转变的时间在第20候左右,而夏冬季节转变发生在第51候。并且海平面气压场的季节转换时间存在纬度差异与经度差异。通过趋势分析,发现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季型转变到夏季型的时间存在显著的趋势变化,并且在近35年内是趋于提前,其气候倾向率为-0.33候/10a;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趋于延后,气候倾向率为0.25候/10a。季节转换时间的Mann-Kendall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向夏的转换时间在1997~1998年间发生了突变;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尚未发现显著突变。最后通过对季节转换时间的小波分析与小波功率谱的显著性检验得出,冬夏季节转换的时间具有显著的15a周期变化;夏冬季节转换时间8a周期振荡最为剧烈。

  • 标签: 海平面气压场 纬向气压差 季节转换时间 小波分析 西北太平洋地区
  • 简介:基于2015年秋末冬初华北地区频繁出现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和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顺义及房山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探测,分析了重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廓线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雾霾天气过程粒径小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变化不明显,粒径大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呈弱的减小趋势,说明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近地面层大气颗粒物的粒子数相对稳定,亚微米级气溶胶数浓度较高,而粗粒子气溶胶数浓度较低。基于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浓度廓线表明,50m高度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最大浓度达700μg·m-3。

  • 标签: 雾霾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数浓度廓线
  • 简介:1目的及背景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与马来西亚(英佳集团InnaprimeGroup)于2015年8月签订的南马来西亚科技部授予的研究型项目“马来西亚沙巴州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合作协议和工作计划,2015年11月5-11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周荣卫高级工程师和广东省气象局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植石群高级工程师赴马来西亚访问,执行马来西亚沙巴州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及可行性研究项目,开展风电场测风塔选址及指导安装工作。

  • 标签: 风能资源分析 马来西亚 风电场 巴州 中国气象局 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