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证明了对于一个n-维赋范空间X,如果b#=2n-1,则它一定包含一个与(R^n-1,‖‖∞)等距同构的子空间.

  • 标签: 球覆盖 Banach空间 暴露点
  • 简介:目的:评价N-葡萄糖基L-半胱氨酸(NGP,I)的食用安全性.方法: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NGP,I进行90天大鼠喂养试验.取70~90gSPF级SD大鼠120只,分为4组,雌雄各半,分别给予各供试品组动物1.0、2.0、3.0g·kg-1·bwNGP,1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CMC-Na)混悬液,对照组给予0.5%CMC-Na.结果:90天后各组动物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给予NGP,I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影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脏器系数等指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除少许自发病变外,未见与喂食供试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在上述剂量范围内NGP,I对大鼠血液生化、血液学等指标无明显影响,未引起大鼠肝脏、肾脏等主要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NGP,I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3.0g·kg-1.

  • 标签: N-葡萄糖基 L-半胱氨酸 NGP I 90天喂养试验 大鼠 保健食品
  • 简介:利用月桂酰氯和甘氨酸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出了N-月桂酰基甘氨酸。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物质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HV1350矿物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月桂酰基甘氨酸在HV1350矿物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月桂酰基甘氨酸作为矿物油添加剂表现出极好的提高矿物油生物降解性的作用和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并且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和防锈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多功能润滑添加剂。

  • 标签: N-月桂酰基甘氨酸 润滑油添加剂 生物降解 摩擦磨损 抗腐蚀 防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NAA10)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通过METABRIC数据库分析33个乙酰转移酶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NAA1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AA10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应用NAA10小干扰RNA(siRNA)处理NAA10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选取乳腺癌国际联盟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197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腺腔A型(Luminal A)718例,腺腔B型(Luminal B)占48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占240例,基底样型(Basal-like)占329例,正常乳腺样型(Normal-like)199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A10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NAA10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1(1.14~1.51),1.13(1.01~1.25);NAA10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诺丁汉指数(NPI)明显正相关(P<0.01);NAA10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Basal-like型乳腺癌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NAA10基因沉默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50%左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A10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 蛋白质乙酰转移酶 小干扰RNA 乳腺癌
  • 简介:目的观察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运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评估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48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体质量组(Ⅰ组,24例),容量超负荷组(Ⅱ组,24例)。治疗前比较两组年龄、平均动脉压、心胸比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常规透析前后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theureaclearanceindex,Kt/V)值,并于下次透析前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结果Ⅰ、Ⅱ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透析之前血肌酐、尿素氮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动脉压[(88.10±10.16)mmHg、(93.92±8.03)mmHg]、心胸比例[(48.80±6.11)%、(53.25±2.72)%]及NT-proBNPE(3827.67±712.12)ng/L、(5793.58±945.20)ng/L],Ⅰ组小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析后两组问NT-proBNP[(1847.77±802.54)ng/L、(3023.58±876.56)ng/L]、血肌酐[(287.26±62.86)μmol/L、(298.86±74.5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次透析前测NT-proBNP、血肌酐值,与上次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两组NT-proBNP值远高于正常值范围。结论在非显性水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NT-proBNP增高提示容量超负荷普遍存在。NT-proBNP可用来评估非显性水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容量负荷,但具有局限性,可辅助调节干体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干体质量的确定需要查体及多项检测综合判断。

  • 标签: 血液透析 N-末端脑钠肽 干体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丙戊酸钠和帕罗西汀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收集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充分应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和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基础上,研究组(28例)加用NAC治疗,对照组(22例)不加用NAC,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第8周和第1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HAMD-17评分在治疗第8周和第10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9、3.47,P均〈0.05),研究组第10周临床治愈率(89.29%)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谷胱甘肽
  • 简介:随着造影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对比剂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由此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临床上曾把这种由于接受对比剂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而近年来更倾向于采用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inducedacutekidneyinjury,CI-AKI)代替CIN。有研究报道在接受对比剂注射的患者中发生cI-AKI的概率为2%~25%],而对于存在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低血压、肾毒性药物、高龄等)的患者,CI-AKI的发生率则大大提高。

  • 标签: 对比剂肾病 急性肾损伤 N-乙酰半胱氨酸 损伤防治 应用 临床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急性鼻窦炎的应用及其临床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2021年6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余下30例实施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3.33%和对照组8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 急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急性鼻窦炎的应用及其临床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2021年6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余下30例实施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3.33%和对照组8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 急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观察组:N-乙酰半胱氨酸+酚妥拉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P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酚妥拉明 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N-乙酰天冬氨酸(NAA)是大脑中主要的神经元代谢物,对于维持脑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NAA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进展,包括NAA的代谢途径、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会导致NAA水平下降,通过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和细胞生存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脑功能恢复。此外,NAA的代谢紊乱与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1]密切相关。本文还探讨了NAA作为缺血性卒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以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N-乙酰天冬氨酸,缺血性卒中,代谢途径,生物标志物,治疗应用
  • 简介:摘 要:以苯肼作为起始原料,与乙酰乙酸乙酯环合反应得到吡唑醇,再以DMF为溶剂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吡唑醛,然后吡唑醛经高锰酸钾氧化得到吡唑酸,吡唑酸经酰氯化反应得到吡唑酰氯,最后与5-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反应得到新化合物N-(5-苯基-1,3,4-噻二唑-2-基)-3-甲基-1-苯基-5-氯-4-吡唑甲酰胺,其结构均经IR、1H NMR、MS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抑菌活性。

  • 标签: 吡唑 酰胺 噻二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液中mRNA N6-甲基腺苷甲基化水平以及甲基转移酶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和去甲基化酶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gene,FTO)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40例AD患者作为患者组,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血样,提取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以及m6A甲基化定量等实验对METTL3、FTO和m6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被试血浆METTL3、FTO蛋白浓度比较,AD组均小于对照组[METTL3:(22.33±3.01)ng/mL,(25.63±1.70)ng/mL,t=6.055,P<0.01;FTO:(63.51±4.95)pg/mL,(69.60±4.60)pg/mL,t=5.704,P<0.01]。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ETTL3、FTO蛋白条带灰度值比较,AD组均小于对照组[METTL3:(0.399 5±0.028 7),(0.676 6±0.053 3),t=7.935,P=0.001;FTO:(0.439 4±0.017 8),(0.782 6±0.087 6),t=6.652,P=0.003]。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中METTL3、FTO表达水平比较,AD组均小于对照组[METTL3:(0.387 8±0.020 3),(1.010 0±0.177 0),t=6.041,P=0.004;FTO:(0.442 8±0.037 1),(1.003 0±0.090 4),t=9.931,P=0.001]。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中m6A水平比较,AD组小于对照组[(0.000 571±0.000 167)%,(0.002 514±0.001 284)%,t=6.041,P=0.004]。结论AD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ETTL3、FTO和m6A甲基化水平均下降,表明mRNA N6-甲基腺苷甲基化与AD的存在一定的关联。

  • 标签: N6-甲基腺苷甲基化 阿尔茨海默病 甲基转移酶3 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 信使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其中男26例,女8例,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大剂量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随着研究和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临床对于NAC用于治疗IFP将会有更深入的广泛应用。

  • 标签: NAC 乙酰半胱氨酸 治疗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简介:苯并呋咱-N-氧化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采用次氯酸钠氧化邻硝基苯胺的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这类合成以邻硝基苯胺一类化合物为原料,在碱金属氢氧化物催化作用下,用次氯酸钠氧化合成得到苯并呋咱-N-氧化物(BFO)或其衍生物.合成工艺研究多致力于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减少对生产环境的污染以及解决三废问题,同时使合成条件更加缓和,生产工艺更趋于合理,特别是在减少溶剂副反应,降低溶剂消耗等方面,各种工艺表现出不同特点.其中包括以乙醇、甲醇为溶剂的方法、甲苯或苯等为溶剂的相转移催化方法,直到以水、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等为反应介质合成BFO的方法.

  • 标签: 苯并呋咱-N-氧化物 衍生物 合成工艺
  • 简介: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对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防轻度肾功能异常患者接受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且肾功能轻度受损的9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口服NAC组(48例)及静脉注射NAC组(49例);其中口服NAC组患者于增强CT检查前1d开始口服NAC泡腾片(600mg/片)1200mg,2次/d,共2d,并于CT检查前1h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前1h及检查后第2天各静脉注射NAC4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2组患者均于CT检查后均立即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并自由饮水。观察2组患者使用对比剂(碘帕醇)前与使用后48h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的变化,并统计2组患者CIN发生率。结果口服NAC组患者SCr及CysC水平较增强CT检查前升高(P〈0.05),eGFR水平较CT检查前降低(P〈0.05);静脉注射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前后SCr、CysC及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后SCr及CysC水平较静脉注射NAC组升高(P〈0.05),eGFR水平较静脉注射NAC组降低(P〈0.05);口服NAC组有8例患者接受增强CT检查后48h的SCr明显升高。静脉注射NAC组有1例CIN发生,经校正的四格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P=0.033)。结论静脉注射NAC预防CIN的效果较口服给药效果好,临床上对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强CT检查前、后应静脉途径给予NAC治疗以预防CIN的发生。

  • 标签: N-乙酰半胱胺酸 对比剂肾病 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