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产生了变化,主要是更多地寻求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从非关税措施的明显性保护转向隐蔽性保护、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等,应对这些新特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当代贸易保护主义 一般特征 新特征 对策
  • 简介:<正>随着技术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同国际贸易的关系日益紧密。如果对知识产权不能加以有效的保护,就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贸易障碍。中美两国就知识产权问题谈判的整个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乌拉圭回合保护知识产权问题的谈判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 标签: 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贸易 保护标准 对外贸易发展 乌拉圭回合 关贸总协定
  • 简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敞开国门,针对各种产品进行自由贸易,但农产品却总是是一个例外。各国特别是发迭国家,却始终对自己国内的农业进行保护,尽管这种保护阻碍了资源的最佳利用,也使政府的负担日益沉重。本受从政治学、组织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试图分析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进行保护的原因。

  • 标签: 发达国家 农产品 贸易保护
  • 简介:自从西雅图事件在1999年底爆发以来,国际学界就贸易自由化与人权保护关系展开多起且前后长达十年之久的跨国且跨学科论战。该论战不仅表明经济全球化之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而且预示全球贸易自由化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不过,在多边贸易体制晚近转型的主流叙事即“从政治到法律”的语境下,论争双方都只把贸易与人权论战定格为一种“制度关系”之争而不去发掘相关制度转型背后内在知识结构的重构,既无法准确理解贸易与人权关系的性质,又没有合理定位人权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应有功能,因而未能给两者关系指明出路。即便如此,这场论战给拥有世界第一大贸易与人口规模的我国以深刻启示:全面认识贸易自由化对人权保护的影响并重新定位人权在当代社会中的基本功能十分必要。

  • 标签: 贸易自由化 人权保护 多边贸易体制 新自由主义转向 全球贸易治理
  • 简介: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归档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信息传播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外档案合作,从立法工作入手,强化知识产权归档的内在动力,构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加快与国际接轨,建立相关数据库版权纠纷化解机制,全面保护对外贸易的知识产权。

  • 标签: 中外档案合作 对外贸易 知识产权
  • 作者: 陈昆
  • 学科: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学术论坛》 2009年第3期
  • 机构:摘要:当代世界经济周期越来越长,每个国家在其经济长周期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任务不同。我国正处于第五个经济长周期的开始阶段,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多个产业受到影响。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成为战略性贸易保护产业,怎样进行保护成为我国经济长周期下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简介: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在“美国优先”施政纲领下,逐步实施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纠纷日益增多。文章分析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新表现和特点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原因,指出尽管目前中美经贸摩擦缓解,达成协议概率上升,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融合程度逐渐加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频发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中国金融风险 美国政府 施政纲领 贸易纠纷 文章分析
  • 简介:世界贸易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举措对中国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承担起了TRIPs协议规定的义务;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利用协定所赋予的各种争端解决手段,多次参与争端解决程序。基于中国经济创新能力的高速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已经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知识产权保护 TRIPS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的外贸思想由传统转变为现代的重要时期,他们开阔眼界,吸收国外的经验与理论,并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并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对外贸易保护思想,具有较大的进步性,对于外贸保护的方式不拘一格,提出的关税保护、调整进出口、外汇等问题几乎涵盖现代外贸理论的方方面面,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思想的成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标签: 民国时期 对外贸易 保护思想
  • 简介:<正>报告的目的Warren&Braideis"TheRightofPrivacy"(《隐私权》)一文的发表已有一百余年了。(1)在日本研究者的论述中,有一种倾向认为"侵权行为法上的隐私权"已经扎根于美国的判例、学说中,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较为客观的评价是:此权利实际上只具有脆弱的基础而已。

  • 标签: 隐私权保护 侵权行为法 阻却事由 公法学 Warren 宪法问题
  • 简介:一、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建立和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不断更新、演变和深化。最早出现的国际贸易学说是重商主义,它为资本主义准备时期的对外贸易确定了方向和政策。自由竞争时期,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成本学说,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石...

  • 标签: 国家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学说 理论体系 国际贸易理论 资源禀赋理论
  • 简介:用来指导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是内在统一的,试图通过推行产业政策扭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时,应坚持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出发点,发展'适当的技术'.

  • 标签: 对外贸易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产业政策 高新技术 中国
  • 简介:很多学者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现实,并即将被新贸易理论所取代。然而.本文通过对多年来贸易理论的分析,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和发展性,这对中国纺织产业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要素禀赋 中国纺织业
  • 简介:本文主要从法哲学角度探讨了作为商业贸易准则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内涵。针对"信用",本文指出民法中的信用原则解决的是强制性地分担决策风险的问题,"遵守承诺"与道德并无必然联系,并从功利主义的"经验准则"的角度解释了信用作为长期经济交往准则的有用性,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批判了Ross的直觉主义,借助Austin"演艺表达"的概念,认为"承诺"能够被交往着的双方理解,原因在于"交往前提"已经建立。针对"诚实",本文认为商业交往中的诚实与道德并无必然联系,在合同信息披露上,康德理论并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隐性欺骗的问题,借助维特根斯坦的"理解"理论,"诚实"的真谛在于合同精确地做成,而不是道德上的诚实。

  • 标签: 诚实信用 信守承诺 演艺表达 信息披露 诚实 普遍法
  • 简介:由于理论前提的截然不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不相容的.尽管许多学者对两个理论的融合进行过积极的尝试,但成果并不显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果重拾长期被新古典经济学忽视的国际分工思想,并把这一思想沿着杨小凯等人的思路进行展开,那么,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就将融合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

  • 标签: 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竞争优势 收益
  • 简介:摘要通过对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并从企业的异质性和企业层面的贸易和投资现象两个方面剖析了该理论的特点,进而探讨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新新贸易理论 异质企业 国际化经营
  • 简介:摘要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同区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尽相同,本文首先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基本回顾,以东盟为样本,论证了这些理论对东盟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知道作用和具体体现,验证了他们的相互促进关系。

  • 标签: 东盟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 简介: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到新古典、从新古典到当代的发展,这中间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方面,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不管是站在出口国、还是站在进口国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动态的意义上讲,技术创新不但是国际贸易的前提,同时也是国际贸易的结果,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互动效应.关于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

  • 标签: 技术创新 国际贸易 互动效应 技术周期转移论 技术投资 国际竞争力
  • 简介:本文在对安东尼·瑞德等学者关于东南亚“贸易时代”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年鉴学派和世界体系理论的相关论述,分析在“漫长的16世纪”和“早期近代世界”中东南亚的历史发展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以及全球经济体系如何推动了当时东南亚的整体化发展,进而对年鉴学派的长时段方法与世界体系理论的整体结构视角在区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年鉴学派 世界体系理论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 安东尼·瑞德 漫长的16世纪 区域研究
  • 简介:【摘要】中美贸易失衡及其所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问题是近几年来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客观来看,贸易总量的失衡并不意味着贸易利益分配的失衡。通过对1978—2007年中美之间的贸易利益分配的分析及估计发现,中美贸易使双方均获得正的总利益。但是,中国居民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产出利益而损失了消费利益,美国居民则刚好相反,并且在美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时期,美国居民的个人总获益要高于其顺差时期。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将近乎同等幅度地降低双方的贸易利益。因此,对于美国来说,无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双方都是无益,甚至有害。

  • 标签: 中美贸易 产出消费 分配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