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出现后已进入全球大流行,自2020年末SARS-CoV-2疫苗(新冠疫苗)接种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成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受其基础感染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及慢性炎症,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时机均需结合临床具体情况来确定。本专家建议对HIV感染新冠疫苗的接种提供具体建议。

  • 标签: 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 HIV感染
  • 简介:据上海市卫生局公布的统计显示,2004年1月至11月,上海市共计发现艾滋感染213例,其中本市居民55例,外地户籍感染158例,较去年同期增加25.3%。至此,上海市自198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毒感染以来,已累计发现感染1124例,其中,外地户籍感染占74.18%。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04年1月 上升 疫情 艾滋病感染者 1987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滋患者及HIV感染的心理与防控途径。方法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患者及HIV感染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选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将开展不同护理工作后的两组患者评分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艾滋患者及HIV感染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其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 HIV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结核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人群的特征,为有针对性对该人群实施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结核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核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中男性占绝大多数,为94.54%;以中青年为主,占78.2%;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占76.4%;来自城乡的比例相近。结核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艾滋病毒感染感染结核菌的危险性较高。结论应针对结核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的特征,加强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标签: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 双重感染 人群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对艾滋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2-2017.5期间收治的120例艾滋病毒或者结核菌单一感染患者,随机性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双重感染预防控制与治疗策略,所有患者均随访(12.00±0.10)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双重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艾滋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的艾滋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发生,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艾滋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理论知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毒/结核菌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策略,可较好的预防艾滋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发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并影响患者健康行为,达到预防控制目的。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结核菌 双重感染 预防控制策略 控制效果
  • 简介: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毒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避免母乳喂养。

  • 标签: 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 预防 薰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1~2014年确山县CDCHIV确证实验室所做的WB条带的分析,了解了各个带型在所有WB条带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初复筛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的样本,再经WB确认为阳性的WB带型分析。结果在151份WB条带中检出HIV阳性133份,阴性12份,不确定6份,其中WB全带79份,WB检测条带阳性率为88.1%,阴性率7.9%,不确定率4.0%。WB全带在所有确认阳性条带中占59.4%。

  • 标签: HIV感染者 WB条带 带型分析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行尖锐湿疣切除术的全面护理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收治的6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行尖锐湿疣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术后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全面的手术护理,6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切除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所有医护人员均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尖锐湿疣这样一个特殊人群的患者,认真做好手术前的评估,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对于保障术后顺利出院至关重要.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尖锐湿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耐受期(IT)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就诊的273例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的IT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肝组织学 ≥炎症分级2级(G2)、≥ 纤维化分期2期(S2)及肝组织学明显异常(≥ G2和/或 ≥ S2)分别为43例(15.75%)、30例(10.99%)及55例(20.15%)。17.95%患者存在肝脂肪变,98.17%肝组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染色阳性,而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染色阳性仅为79.49%。不同性别组肝组织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不同染色程度间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组织HBcAg不同染色程度间G和S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肝组织HBcAg染色强度(负相关)、HBeAg水平(负相关)、年龄(正相关)等;但 ≤ 30岁组与 > 30岁组、≤ 40岁组与 > 40岁组的肝组织G和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诊断模型肝脏炎症和纤维化5项指数(LIF-5)的判断价值优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计数比率指数(APRI)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但三判断肝组病理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不高(<0.8),只有LIF-5判断 ≥ G2、≥ G2和/或 ≥ S2的特异度在80%以上。结论约20%的IT期慢性HBV感染存在明显肝组织炎症活动或纤维化进展,肝组织HBcAg染色强度和HBeAg水平与其严重程度负相关,诊断模型或多数临床指标对该类人群的评估价值均不高。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免疫耐受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针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进行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焦虑评分为45分,抑郁评分为43分,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为9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度,促进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2月-2018年0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和ALT、AST水平。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组ALT(256.81±172.63vs76.26±52.66)、AST(216.29±180.59vs68.36±42.71)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检出率,又可以很好的反应病毒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检测效果
  • 简介:方法用扶正排毒片治疗23例无症状HIV感染,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毒载量的影响,艾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载量中医药疗法扶正排毒片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扶正排毒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病毒学因素两大方面,其中病毒学因素包括HBVDNA载量,HBV基因型、HBV基因变异及HBV蛋白表达等。本文就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结局的病毒学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结局 病毒学
  • 简介: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咨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艾滋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心理护理干预介入方法、主要措施和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的概述,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我院开展类似工作的经验,对艾滋咨询心理护理进行总结,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艾滋病 咨询者 心理护理
  • 简介:这位特殊人士是谁?他具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的这种特殊基因是如何发现的?2006年1月,笔者电话连线采访了当事人。

  • 标签: 艾滋病 免疫 先天 首例 中国 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