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进一步总结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深入探讨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市委市政府和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9月12~14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 标签: 经济特区建设 经验总结 发展前瞻 上海 浦东新区 改革开放
  • 简介:从有关部门获悉,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新建十二层以下住宅建筑,建设单位应当为全体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后建造楼房再不能随意使用建筑材料尤其是高能耗的传统建筑材料,

  • 标签: 太阳能集热 建筑节能 经济特区 住宅建筑 深圳市 太阳能热水系统
  • 简介:深圳经济特区按照现实要求重塑登记制度,以服务理念为导引规范登记程序,以立法的形式引入信用机制,为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现行商事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有待于进行深入探讨和继续改进。

  • 标签: 商事登记 分离主义 形式审查
  • 简介:深圳是一座新型的移民城市,经过20年的发展,人口已从几万增加为2001年的46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4.92万人(特区内78.32万人)。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深圳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消费结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并逐渐走向富裕。为了进一步研究深圳特区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我

  • 标签: 居民 家庭经济状况 深圳市 经济特区 收入状况 生活水平
  • 简介:1.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由此开始了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设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特区不仅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提升.也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 沿海城市 对外交流 中国经济 国务院
  • 简介:土瓦经济特区是缅甸国内推动最早的经济特区,早在军政府时期就与泰国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由于项目本身的庞杂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泰缅两国之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项目从最初的政企合作逐步转变为政府之间的合作,规划内容的变动也较多,规划面积和规划建设项目都一再发生改变,至今项目仍旧面临着诸多挑战,进展较慢.土瓦经济特区的发展对各国参与缅甸其他经济特区的开发合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土瓦经济特区 投资开发 发展前景
  • 简介:当前厦门社会管理创新仍面临着理念陈旧、政府定位不清、管理格局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主体单一、流动人口管理以及征地拆迁引发矛盾等诸多挑战。本文从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手段、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探索信访管理新路及完善社会领域的法律法规等九大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厦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参考和启迪。

  • 标签: 厦门经济特区 社会管理创新 挑战 对策
  • 简介:经济特区立法权是我国地方立法权中一种特殊且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立法变通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特区立法权的继续存在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各经济特区应当在法定界限内,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变通立法权,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 标签: 经济特区 立法权 变通 改革 法治
  • 简介:本文主要从八大方面:即以"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厦门"为目标,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创新各类活动、畅通人大等机构的信访渠道"为手段,积极维护厦门社会稳定;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击弱点"为着眼点,积极打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以树立"确保中心城区特殊区位的和谐稳定、岛内带动岛外"的观念为抓手,积极促进厦门的稳定;在"攻克难点、调处矛盾、打防控结合"上求突破,大力夯实平安厦门之基;以"‘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和‘大创建’格局"为推手,打造大调解护航大发展模式;以"落实部门责任、创新调处机制、完善先进制度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为主线,全力建设平安和谐厦门;以"进一步统一全市思想,全力争创国家级‘平安市’"为落脚点,全力打造人民安居福地等总结了近些年来厦门经济特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经验及对维护与促进厦门经济特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探索,以期对新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促进厦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及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 标签: 厦门经济特区 社会管理创新 主要做法 经验回顾
  • 简介:<正>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设置三个经济特区。其中珠海经济特区是在原来的边陲小镇上建立起来的。在珠海特区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劳动力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原来的人口规模小,文化技术素质不高。珠海特区引进了大量各类不同文化水平的劳动者。为研究特区

  • 标签: 人口迁移 经济特区 珠海特区 经济发展 文化技术素质 人口迁入
  • 简介:今年8月,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很值得纪念。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特区要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就要根据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新的历史任务。特别是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 标签: 深圳经济特区 历史任务 新时期 温家宝 阐述 国家发展
  • 简介:摘要在当前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应用价值和便捷性都是极为突出的,也适合于当前发展越来越快的土木工程项目需求,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环节,及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和论述。

  • 标签: 土木工程 混凝土施工技术 应用
  • 简介:中国经济特区成立2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后发现代化地区,经济特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同时,经济特区的初始规模较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移民。因此,经济特区现代化发展具有强烈的外来特征。但是,任何外来的东西,只有通过消化、吸收、转换,即通过本土化的过程,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走向成熟。本文即从本土化角度,考察我国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希图提供一个有益的分析视角。

  • 标签: 经济特区 现代化建设 外来性 本土化策略
  • 简介: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下,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 标签: 经济特区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 历史作用
  • 简介:1981年10月15日,轰鸣的推土机打破了湖里待开垦处女地的平静,从此,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跨入了新纪元。1991年12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1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对带动闽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厦门的

  • 标签: 特区建设 厦门经济特区 厦门市 闽南地区 江泽民 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