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杨立清徐隽刘立(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1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全球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5亿,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疾病,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目前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肝细胞内辅助性T细胞(helpTcell,Th)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以及细胞因子的应用性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热点。Th细胞是分泌产生细胞因子(cytokines)的主要细胞之一,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近年来研究发现,Th1和Th2平衡是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必需的。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失衡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因此研究HBV感染时Th1和Th2状态对认识乙型肝炎发病、发展、预后和观察治疗效果均有积极的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运用观察法,对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安静状态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训练组红细胞C3bRR、ICR(%)在第5周后与10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NK细胞数量第5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后5周升高明显;安静状态下CD4、CD4/CD8(%)显著低于训练前。提示该强度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几种免疫指标影响不同,该强度对老年人可能偏高。

  • 标签: 有氧运动训练 红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 NK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性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性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性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AIDS病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关系。方法检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对检测结果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红蛋白下降越多,CD4+T细胞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白细胞也有一定程度下降,AIDS外周血CD4+T细胞越低,血小板的下降不明显。结论CD4+T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高低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CD4+T细胞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成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发现当患者病情进展为脓毒症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的同时病死率也明显升高。因此,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测预后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有较多生物标志物或评分标准,因其各自不同的缺陷,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发现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指标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着相关性。本综述总结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对脓毒症患者病情有更好的认识,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完善诊疗方案,从而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死亡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儿甲氨蝶呤(MTX)的血药浓度,并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例ALL患儿接受85例次大剂量MTX治疗,MTX的剂量为5g/(m2•次)。MTX应用后42h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在大剂量MTX应用后的44h、72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MTX的血药浓度。结果44h、72hMTX的血药浓度分别为(0.82±0.95)μmol/L、(0.091±0.062)μmol/L。结论MTX在体内处置个体差异大,可以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作为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用量的主要依据。

  • 标签: 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功能,为以恒河猴为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优选抗体克隆和荧光配色,确定了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T细胞功能检测Panel,并用此方法分析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B、NK等多种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在非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两套多色流式Panel,Panel 1可同时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B细胞和NK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亚群,Panel 2可检测多种T细胞亚群功能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中国恒河猴PBMCs中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T细胞(75.32±7.73)%、B细胞(13.22±7.50)%、NK细胞(0.88±0.48)%、Tfh细胞(0.73±0.27)%、Treg细胞(0.75±0.43)%、CD16+NK细胞(47.87±22.35)%、CD56+NK细胞(10.69±12.41)%。非特异性刺激后,分泌IL-2和TNF-α的CD4+T细胞比例高于CD8+T细胞,分泌CD107a和IFN-γ的CD8+T细胞比例高于CD4+T细胞,而这两种细胞分泌IL-17A的比例均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多个细胞表面分子和分泌因子的多色流式检测方案,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恒河猴PBMCs中免疫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为利用恒河猴模型进行传染病疫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和基础数据。

  • 标签: 多色流式细胞术 中国恒河猴 淋巴细胞亚群 T细胞功能
  • 作者: 黄先琪 蔺亚妮 刘恩彬 邢飞 王哲 陈雪晶 陈龙 马婧婷 秘营昌 汝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 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 天津市血液病理智能化诊断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5,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 天津市血液病理智能化诊断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5,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1 994例初诊ALL患者的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同时对表达不同融合基因患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免疫表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 994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15 d至89岁)。44.3%(884/1 994)的ALL患者检测到15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表达呈现典型的“幂律分布”。(2)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48.48%∶18.71%),B-ALL和T-ALL的融合基因分布具有重现性的特点,交叉少见。(3)融合基因的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1岁、3~5岁和35~44岁;儿童患者融合基因的种类明显多于成人;MLL-FG、TEL-AML1及BCR-ABL1分别是婴儿、儿童和成人患者最常见的融合基因。(4)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以伴随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为主,其中以NRAS和KRAS突变率最高;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B-ALL患者早期标记和B系标记表达有差异;BCR-ABL1阳性患者复杂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结论不同年龄及类型的ALL患者,其融合基因的表达特点明显不同;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ALL患者,突变基因、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特点也存在差异。

  • 标签: 白血病 癌基因蛋白质类,融合 突变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明确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综合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9年内所收治的19例经术后病检确诊的19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资料。结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目前都存在较多的问题。结论广大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此病,尤其在当前推广应用加碘盐的情况下,因为碘的摄入增多可能增加该病的发病率。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诊断和治疗 附属第一医院 2004年 96年1月 患者资料
  • 简介:目的:观察雷达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取100μl抗凝血加入3个试管中,各试管中分别加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CD4-FITC/CD8-PE/CD3-PC5、CD3-FITC/CD19-PE、CD3-FITC/CD16+CD56-PE各20μl,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应用ELITE4.5软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143例雷达接触者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的检测值分别(71.08±9.86)%、(35.34±7.02)%、(31.59±8.25)%、(1.21±0.48)%、(14.60±7.79)%、(7.23±2.90)%;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7.5%、21.7%、24.5%、23.8%、11.2%和42.7%,其中CD3+CD4+、CD3-CD19+细胞检出值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参考值,CD3+CD8+细胞检出值高于正常参考值,CD3+和NK细胞检出值低于或高于正常参考值,但于前者为多见。结论:部分受检的雷达接触者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CD3-CD19+细胞减少,CD3+CD4+细胞减少和CD3+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降低,NK细胞为减低为多见。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雷达接触者 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免疫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等5项免疫指标变化,其中22例患者应用参麦、黄芪等治疗,同时给予免疫治疗,其余18例仅给予参麦、黄芪等治疗,并对免疫指标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胸腺肽α1(日迭仙)治疗的病人治疗前后2次免疫指标检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接受免疫治疗者前后2次免疫指标检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为临床观察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提供有效的依据。胸腺肽α1治疗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

  • 标签: 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仪 胸腺肽α1(日达仙)
  • 简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其治疗效果近年来尚无显著改善,虽然诱导治疗的首次缓解率可达到89%-90%,但3-5年的无病生存率仅为10%-30%,约有50%以上的患者1-2年内复发。老年ALL预后尤其不良,英格兰北部和美国报道提示所有60岁以上老年ALL患者采取足够积极的治疗,2年总生存率约20%,5年总生存率约为12%,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老年 预后因素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05年1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FAB分型显示ALL-L18例,ALL-L24例,All-L33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VLDP方案用法为V(长春新碱)2mg静脉注射,第1、8、15、22d;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1万U静脉滴注,第19~28d;D(柔红霉素)60mg静脉滴注,第1~3d,15~17d;Pred(泼尼松)60mg口服,第1~14d,15~28d减半。第二阶段为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原诱导CR方案、含有HD-MTX、含依托泊苷(VP16)方案、阿糖胞苷(HD-Arac)交替化疗3~4疗程,化疗间期用口服强的松(Pred)、甲氨蝶呤(MTX)、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及治疗采用鞘内注射、全身化疗。结果治疗一疗程后,15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率66.7%,首次诱导死亡0例,3年总生存率(OS)33.3%和无病生存率(DFS)为20.0%。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定期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复查。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准确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是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其中染色体异常与发病密切相关,是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迄今报道涉及50多种特异的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床各科住院患者212例进行了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健康体检者37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科住院患者,不论患何种疾病,其末梢血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程度以病毒性肝炎为甚;糖尿病患者下降幅度较小。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中、老年患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病种病情有关;儿童病例与年龄有关。与病种病情亦有关。其它影响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细胞计数 末梢血 临床各科疾病 关系
  • 简介:目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抗原表达与手工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抗原表达,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比较两者检测方法的优劣,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随机选择50例手工法检测的住院患者T细胞亚群结果,随机选择5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住院患者T细胞亚群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检测总T细胞(CD3+)数值与两亚群(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数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总T细胞(CD3+)数值与两亚群数值吻合的程度高,差异小,手工检测总T细胞CD3+数值与两亚群数值吻合的程度低,差异大.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明显优于手工检测.建议有条件的临床实验室应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抗原表达.

  • 标签: 流式细胞仪 手工检测 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