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治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72例APTB患者(病例组)和7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血常规,记录单核细胞计数(MO#)和单核细胞百分率(MO%);测定两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然后进行组间指标比较分析,并对单核细胞参数和细胞因子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诊断AP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病例组外周血MO%、M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5.135、5.510,P值均<0.05),APTB患者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浓度与正常对照相比,均发生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05.000、P<0.001,U=543.500、P<0.001,U=563.000、P<0.001)。APTB患者外周血MO#与血清IL-6表达水平呈弱负相关(r=-0.247、P<0.05)。项目间诊断性能比较分析显示,指标IL-1β、IL-6以及TNF-α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0.918和0.887均高于MO%和MO#(AUC分别为0.758、0.735)。当IL-1β临界值取9.017 ng/L时,其诊断APTB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1.2%;当IL-6临界值取3.835 ng/L时,诊断APTB的敏感度为86.1%,特异度为84.4%;当TNF-α临界值取138.545 ng/L时,其诊断APTB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81.2%,均优于MO%(65.3%、62.0%)和MO#(70.8%、64.6%)。此外,同时测量IL-1β,IL-6和TNF-α可获得的曲线下面积高达0.987,其诊断APTB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和92.8%。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引起APTB,外周血单核细胞迁移至肺泡从而衍变为巨噬细胞(Mø),活化Mø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在机体循环池单核细胞数目变化中可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作为区分APTB和正常人群的理想标志物。

  • 标签: 单核细胞 肺结核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研究,探讨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S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8~-T细胞内IL-2、IL-12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FN-γ、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Thl/Th2型细胞因子及Tcl/Tc2失调,这在C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流式细胞术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4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搜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51例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细胞因子(IL-2、IL-3、IFNγ)水平以及治疗恢复组和尚未见效组的T细胞亚群水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2、IFNγ、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3、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恢复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2、IFNγ、CD8水平低于尚未见效组(P<0.05),IL-3、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尚未见效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价值高。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方法采集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12周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和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1例CIK细胞均诱导成功。在治疗过程中除回输时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肾功能和血细胞无异常变化。治疗结束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ALT和AST水平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结束一周内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水平有明显下降,第1、4、12周以下降2个log为观察指标,其同基线水平相比下降的比例分别为12.5%、31.2%、53.1%。讨论本研究提示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在12周观察期内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治疗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复制水平逐渐下降,提示CIK细胞治疗后可能存在持续的免疫应答反应。

  • 标签: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治疗 乙型肝炎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具有肿瘤归巢能力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细胞载体,携带溶瘤病毒3型呼肠孤病毒(Reovirus3)。 研究了细胞培养体系中相关细胞因子对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MSCs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用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K562细胞进行培养,为用细胞因子或支持性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MSCs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依据。方法:通过体外试验从脐带中分离培养MSCs,对数生长期的MSCs负载呼肠孤病毒3,用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为对照组:K562细胞;MSCs组:K562细胞+MSCs; Revirus3组(阳性对照组):K562细胞+Revirus3;实验:K562细胞+呼肠孤病毒3+MSCs。细胞共培养24,48,72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转化生长因子(TGF),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6和IL-17。结果:培养24,48,72h后,MSCs组和实验组TGF,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培养48h后MSCs组,Reovi-Rus3组和实验组TNF,IFN,IL-2,IL-4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组培养48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IL-5IL-17; 4组培养24h和72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TNF,IFN,IL-2,IL-4,IL-5和IL-17。结论:MSCs携带呼肠孤病毒3在体外测试的细胞培养体系中有效抑制K562细胞,除溶瘤病毒呼肠孤病毒3的溶瘤作用外,还可能与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3型呼肠孤病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562细胞
  • 简介:<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作为冠心病中最危重的临床类型,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认为心肌细胞为永久型细胞,没有分裂增殖的能力,心肌梗死灶只能由疤痕组织填充。虽然最近研究报道心肌梗死后有很少量心肌细胞发生分裂增殖,但不能完整修复梗死的心肌组织。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使用成纤维母细胞,骨骼肌成肌细胞,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等健康细胞注射在心肌缺血区进行实验性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定向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成为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用以恢复损伤和坏死的心肌及形成新血管,亦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研究报道,粒细胞集落刺

  • 标签: 骨髓干细胞 心肌细胞 分裂增殖 成肌细胞 定向诱导 疤痕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载肿瘤干细胞膜微粒抗原的半相合异基因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应用负载膜微粒抗原的半相合异基因DC-CIK治疗的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儿经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确诊为T-LBL,入院时血常规无异常,影像学示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骨髓淋巴母细胞0.230,脑脊液未见异常,诊断为T-LBL Ⅳ期。予改良BFM-90方案化疗及规范鞘内注射治疗,骨髓完全缓解后给予4个疗程共12次输注负载肿瘤干细胞膜微粒的半相合异基因DC-CIK。细胞治疗11个月后复查骨髓淋巴母细胞为0.095。至截稿前随访患儿仍正常学习、生活。结论T-LBL是一种高侵袭性的淋巴瘤,预后差。规范化疗联合负载肿瘤干细胞膜微粒的异基因DC-CIK可作为T-LBL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负载肿瘤干细胞膜微粒 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效应性T细胞(Teff)、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德州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白癜风患者84例(稳定期38例,进展期46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eff亚群、Treg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外周血Teff亚群与Treg细胞水平间关系,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白癜风病程、皮损面积关系。结果白癜风组外周血Th17、Th2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reg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白癜风稳定组比较,白癜风进展组外周血Th17、Th22水平升高,Treg细胞水平降低(P<0.05);Treg细胞与Th17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03,P=0.001),与Th22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200,P=0.033);白癜风组血清IL-17、IL-2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白癜风稳定组比较,进展组血清IL-17、IL-22水平升高,TGF-β水平降低(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1,P<0.05),IL-22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288,P<0.05),TGF-β水平与皮损面积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Teff/Treg细胞失衡,明显向Teff亚群偏移,白癜风疾病进展可能与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 标签: 白癜风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淋巴细胞,效应性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尘肺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择取我中心职业病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尘肺病患(42例煤工尘肺病、30例矽肺病)为实验组,另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76例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入选者血清PDGF、TGF-B1、CTGF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PDGF、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TG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矽肺病患者PDGF、TGF-β1含量显著高于煤工尘肺病患者(P<0.05);经由变量行分析发现,TGF-β1与PDGF呈正比例关系(P<0.05),与CTGF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TGF-β1、PDGF表达水平可反映尘肺病病理类型、发病程度,其参与了尘肺的发生过程。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beta 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尘肺病
  • 简介:摘要随着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逐渐增加,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RMPP早期识别对治疗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MPP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以免疫紊乱为主,故一些细胞因子对其具有预测作用。本文就儿童RMPP中细胞因子的免疫机制及其预测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外周血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成年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为MCAO后6h,12h,24h,48h,72h,1周,2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NF-γ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NF-γ,的水平在MCAO后6h和12h均升高,但自24h起逐渐下降,72h降至最低(P〈0.01),其中血清INF-γ水平至2周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相反,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则在脑卒中后6—12h时有短暂降低,12h起开始回升,在72h升至最高(P〈0.01),至1周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MCAO后大鼠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降低和抗炎细胞因子升高,表明脑卒中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 标签: 大鼠 MCAO模型 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细胞因子细胞介素 -17和白细胞介素 -37在肺癌、肺脏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体检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将我院诊治肺癌患者 6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 6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人群 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上述人群 IL-17和 IL-37浓度变化。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 IL-37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及肺癌患者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L-17及 IL-37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 P> 0.05),而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升高, IL-37水平下降可能作为肺癌的特征性指标,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有潜在关联,可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肺癌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高渗盐水(7.5%NaCl溶液)、6%HES溶液(羟乙基淀粉溶液)对腹部手术后犬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18只麻醉犬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后随机分成3组,输注不同液体并同时予以控制血压至基础值的60%(MAP65mmHg):4ml/kg7.5%NaCl溶液(HS组);输注15ml/kg6%HES溶液(HES组);C组(对照组)单纯降压组。在麻醉开始前(B),手术开始2小时(T1),液体输注完2小时(T2),术后第1天(T3),第2天(T4)抽取颈外静脉血3ml,检测血清中IL-2,IL-6,IL-8,IL-10,TNF-α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各前炎因子TNF-α、IL-2、IL-6、IL-8随时间逐渐上升,至T3达到高峰,T4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HS组和HES组TNF-α、IL-2、IL-6、IL-8在T3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时南低到高依次为,HS组、HES组、对照组。HS组术后的IL-10水平升高,在T3达到最高值22.5mmo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S溶液与6%HES溶液均可抑制腹部手术后犬致炎因子IL-2、IL-6、IL-8、TNF-α的升高。HS溶液还可使抗炎因子IL-10分泌增加,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

  • 标签: 高渗盐水 手术后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效应性T细胞(Teff)、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德州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白癜风患者84例(稳定期38例,进展期46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eff亚群、Treg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外周血Teff亚群与Treg细胞水平间关系,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白癜风病程、皮损面积关系。结果白癜风组外周血Th17、Th2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reg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白癜风稳定组比较,白癜风进展组外周血Th17、Th22水平升高,Treg细胞水平降低(P<0.05);Treg细胞与Th17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03,P=0.001),与Th22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200,P=0.033);白癜风组血清IL-17、IL-2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白癜风稳定组比较,进展组血清IL-17、IL-22水平升高,TGF-β水平降低(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1,P<0.05),IL-22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288,P<0.05),TGF-β水平与皮损面积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Teff/Treg细胞失衡,明显向Teff亚群偏移,白癜风疾病进展可能与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 标签: 白癜风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淋巴细胞,效应性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细胞因子检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们对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3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免疫治疗加细胞因子检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因子检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细胞因子检测 肿瘤免疫治疗 临床价值评估
  • 简介:目的对小鼠阴道黏膜干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收集稳定传代后的小鼠阴道黏膜干细胞培养上清,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鉴定培养上清中阴道黏膜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小鼠阴道黏膜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一种分子量约为84KD的细胞因子.经Western-blot方法检测该细胞因子干细胞生长因子(HGF)。结论小鼠阴道黏膜干细胞可以分泌有活性的HGF。

  • 标签: 生长物质 干细胞 黏膜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总结3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多疗程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并做好护理评估,治疗中注重细节护理,治疗后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30例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后,自感食欲改善、活动耐力增强、睡眠改善、免疫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解决了制约肿瘤治疗进展的瓶颈,避开了手术、放疗、化疗的弊端,既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又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期间规范与细化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充分了解整个治疗过程,有效防止不良因素的干扰,确保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对肺癌的治疗充满信心,为整个多疗程CIK细胞治疗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 标签: 老年 肺癌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多疗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因子10(PDCD10)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瘤周水肿(PTE)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确诊为GBM患者21例。收集GBM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和手术标本。采用磁共振T2WI图像进行测量评估PTE宽度。采用慢病毒转染法构建稳定转染的过表达PDCD10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U118和GL261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U251、U118及GL261细胞系对照组和过表达PDCD10组PDCD10,水通道蛋白4(AQP4)和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通过对照组及过表达PDCD10的GL261细胞系进行雄性裸鼠原位成瘤,验证PDCD10的表达与PTE,AQP1和AQP4的关系。通过t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两组间相关性研究使用Pearson′s相关分析。结果GBM患者PDCD10表达与PTE分级呈正相关(r2=0.871,F=128.3,P<0.01),且PDCD10与AQP4的表达呈正相关(r2=0.854,F=111.4,P<0.01)。过表达PDCD10的胶质瘤细胞系AQP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U251:0.982±0.732比4.402±0.779,t=5.543,P<0.01;U118:4.907±0.027比10.030±1.075,t=8.244,P<0.01;GL261:1.391±0.701比6.638±2.565,t=3.418,P<0.05)。裸鼠原位成瘤实验证实过表达PDCD10的GL261细胞成瘤后PTE的最大截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16.9±6.7) mm2比(32.3±5.4) mm2,t=3.579,P<0.05]。过表达PDCD10胶质瘤成瘤后AQP4表达高于对照组(GL261成瘤组:1.577±0.673比0.564±0.125,t=2.962,P<0.05)。结论PDCD10可能通过调控AQP4促进胶质瘤PTE。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程序性细胞因子10 瘤周水肿 水通道蛋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