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方志的编修,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修志无不重视广征博采信实史料,而其中尤重档案。据史书记载,隋唐以后,全国性志书无一不是在官府秘阁所藏档案基础上修撰而成。方志取材档案,历代志家早已领悟,多有论述,且以乾嘉学者章学诚最为系统详明,他在《州县请立志科议》中,主张“州县之志,

  • 标签: 修志工作 修撰 历代志 编修工作 史裁 史志
  • 简介:(续93—2期)三、近代浙江方志地图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的炮声敲响了中国近代史的时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门的被打开,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也逐渐影响中国,被称之为“西学东渐”。

  • 标签: 地图 浙江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科技文化 西学东渐
  • 简介:采用横排竖写是地方志书的基本体例。横排竖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横分纵述,这种科学的编纂方法,合乎事物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有的同志提出,地方志书中的大事记为什么不遵循横排竖写的原则?大事记虽然多以编年体纵述本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实际上,纵的里面也有横,横中有纵。如若分类设题,横排竖写也是可以的。如《乌鲁木齐县志·大事记》(初稿),其内容就是“以事归类,分类编排,试用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两种形式表述”。这份大事记先横分为政治、农

  • 标签: 方志编纂 地方志书 编纂方法 述本 历史事件 志稿
  • 简介:新千年、新世纪伊始,大地回春,千舟竞发,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一派欣欣向荣之气。地方志事业也硕果累累,令人振奋,在此,我们谨向方志界同仁致以春节的问候和新千年、新世纪的祝贺!

  • 标签: 方志工作 中国 编纂工作 内容格局 编纂程序 工作机制
  • 简介:研究并构建地方志理论的概念体系,是地方志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理论概念体系的构建,首先应探索确定一些遵循原则。我国方志界对地方志理论体系构建的共识已初见端倪,大体框架主要由基础理论、编纂理论、应用理论、管理理论和方志史等5个部分组成,与此相应理论的概念体系也有了提示和导向,这就是围绕地方志这个核心概念而展开的延伸概念、派生概念、延伸和派生概念的属概念即再生概念等构成了一个上下衔接,左右关联,层次性和整体性都比较强的体系。

  • 标签: 概念体系 核心概念 延伸概念 派生概念 再生概念
  • 简介:<正>一、元代地方志的编修和存佚自宋代完成从图经到方志的过渡以后,我国地方志的发展进入繁盛时期。元代方志在前代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元一统志》的纂修是一重要创新。我国从《禹贡》问世以来,每个统一王朝都编有全国区域志,或官修或私撰,风格不一,体例各异,如现存五种宋代总志,有的偏重胜迹、人物,有的仅记沿革、土贡,其断限也不一致。自《元一统志》纂修之后,明清两代的总志皆仿其体,袭其名,从而完成了全国区域志的定型。《元一统志》创修于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其时,蒙古已统一中国,建立了“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①的元帝国。为标榜天下一统,集贤大学士札马拉鼎奏请纂修《大一统志》,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至元二十八年(1291)成书,共七五五卷。其后,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和《辽阳图志》,遂议重修,于成宗大德七年(1303)完稿。钱大昕说:“《元史》载大德七年三月戊申,卜兰禧、岳铉等进《大一统

  • 标签: 地方志 方志学 元代方志 永乐大典 图书馆 宋代
  • 简介:方志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我国方志之学萌发于唐宋,集大成于清,民国时期又有重大发展,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方志学家。到了当代,随着社会主义新方编修高潮的兴起,原有的理论己不能适应需要,客观形势提出了构建新的方志学理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一大批专家学者投入探索,理论工作蓬勃开展,论著有如雨后春笋,竞相问世。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当今之世,不但是编修社会主义新方的盛世,同时也是新方学理论探讨、研究和构建的盛世。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编纂学概论》 理论构建 理论基础 编纂特色
  • 简介:《当代方志编纂述论》,2015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论述当代方志编纂的书籍,它介绍了方志编纂基础理论及认识发展的历程,讲述方志如何编纂和两轮志书的实践案例。本书是对当代方志编修的回顾,也是编修方志的基础教材。本书设基础篇和专业篇两大部分,基础篇包含基本理论、框架结构、内容记述、语言表达、资料著述五个方面;专业篇包含了政区志、自然环境志、环境保护志、土地管理志、城乡建设志、经济综述、农业志、工业志、商业志等20个专业志。书前设“引言”,陈述地方志发展的历史。“引言”是对方志历史的了解,也是体现当代方志的传承。

  • 标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方志编纂 现当代 述论 方志编修 认识发展
  • 简介:清代湖北方志数量众多,由于兵燹水火、保存不当以及志书自身不足等内外原因,散佚较为严重。清代湖北方志散佚普遍,方志的散佚与方志的层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某些阶段、地区和类型方志散佚更为突出。整体上来看,由于清代距今较近,贮藏制度有所改善,散佚程度远远低于前代。

  • 标签: 清代 湖北 散佚 方志
  • 简介:《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理政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成为政治家取法的楷模,帝王、学者取之不尽的人文典范著作。《周礼》的方志价值在于,《周礼》不仅构建了地情职官制度以及地情档案保存制度,而且出现"方志"一词,形成后世方志的基本内容体系,把地情对于治国理政的作用摆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揭示了治国理政与了解掌握地情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方志的形成和发展编纂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后世专门编纂方志之门。

  • 标签: 《周礼》 方志学 价值
  • 简介:清代是福建方志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现存的清代福建方志有175部,包括各种通志、府志、州志、县志、厅志和乡、镇、里志。就这些方志来看,它们体现了自己的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不足。研究现存的清代福建方志,对了解本省历史文化,总结经验和编纂新时期的方志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方志 官修 体例 志论 评价
  • 简介:一、梁启超其人提起“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大家都熟知他在近代史上与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是维新派领袖之一,以“康梁”并称于世。晚年在厌倦了政治以后,他又致力于讲学与著述,在清华、南开、东南诸大学纵谈时政,阐释文化,演讲学术。他广泛的学术研究成果,显示了他广博的兴趣、炽烈的“学问欲”和卓越的秉赋。

  • 标签: 方志学 梁启超 维新派 讲学 变法 近代史
  • 简介:薛利华同志1952年初中毕业后即参加了工作,曾当过供销社营业员、统计员、组织干事、宣传干事、司法干部、食品站站长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4月,吴县东山镇决定借调他去编写《洞庭东山志》。编写地方志,老薛完全是个门外汉,但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寻师访友,刻苦钻研方志理论,到北

  • 标签: 方志理论 陈列室 东山镇 地方志 资料室 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