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支气管哮喘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在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期间共计收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通过系统盲选法实施分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疗法,观察组配合运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H、PaO2、PaCO2、SaO2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良好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血气指标 治疗有效性
  • 简介: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急性左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双鼻导管吸氧;无创通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两组患者如上述治疗无效则采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创通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aO,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改善心功能和纠正低氧血症有显著疗效,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心力衰竭治疗疗程。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通在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有创正压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无创通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良好降低了不良反应出现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无创通气 胸心外科 急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治疗。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取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数字分析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是应用无创通治疗。分析2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情况均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意义。结论针对临床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的恢复效果也有良好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8月起—2018年12月毕,从我院挑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0例实施研究,以随机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将挑选的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常规治疗,比如解痉、吸氧、抗感染,于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予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且有效有提升了动脉血氧饱和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作者: 张素梅朱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腹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从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腹胀的患者中抽取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采取无创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手段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血气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临床血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腹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无创通治疗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探究护理工作的进展;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9月份至2010年3月份收治的78例因呼吸衰竭而接受无创通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无创通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口鼻咽干燥、胃肠胀气、面罩压迫、排痰障碍、误吸、气压伤、睡眠时低通气、恐惧。针对上述不良反应,我院积极进行有效护理,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得到缓解,通气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针对无创通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护理工作的研究进展是强化患者教育、选取适当的连接方法、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将操作程序进行规范、保证人机同步。

  • 标签: 无创通气治疗 常见不良反应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采用无创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无创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PEV1指标为(1.65±0.22)、PEF指标为(4.52±1.25L/s)、FCVF指标为(2.71±0.41L)、PEV1/FCV指标为(75.88±6.28%),高于对照组(P<0.05);PEV1%指标为(66±3.2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发病率较高,采用无创通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通气 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通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NRDS入组。选择经鼻持续正压(NCPAP)为主的方式治疗对象46例,纳入对照组。同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8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转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的9.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氧疗时间、NICU停留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可以缩短疗程。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PaCO2、PaO2、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面向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时间缩短,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综合护理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联合支气管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无创通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无创通联合支气管镜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氧分压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酸碱度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患者无创通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相对参照组较短,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联合支气管镜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逐渐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无创通气 支气管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后癫痫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02例颅脑外伤患者中48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外伤后癫痫的危险因素与脑外伤严重程度、类型以及硬脑膜的完整性有密切相关,主要发作形式为局限性发作,系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癫痫发作。结论脑外伤后在急性期尽早正确处理和通过手术消除潜在的癫痫病因可以降低癫痫发生率,系统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癫痫发作。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我国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取得了显著进展[1]。家庭HNPPV在限制性肺部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所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积极疗效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2]。针对HNPPV在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众多国内外研究对于HNPPV在重度慢阻肺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如何规范化应用等方面不甚一致,而在疾病的稳定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基本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所致的社会经济负担3。因此本文主要对家庭HNPPV在重度稳定期慢阻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家庭无创正压通气(HNPPV)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肺栓塞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例均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并予以BiPAP无创机械通气和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前及机械通气治疗后2h、1d、3d的动脉血气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及呼吸频率的数值有显著差异(P<0.01),以上指标在1周内改善呈上升趋势,且在治疗后3d改善较明显。结论BiPAP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栓塞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指标,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有创通率,减轻患者疾痛和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BiPAP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肺栓塞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BiPAP无创通技术应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3年1月份至2015年12月份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BiPAP无创通辅助疗法,对比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氧张力以及呼吸频率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79.6%)明显高于对照组(53.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而言,在常规抗心衰治疗上结合BiPAP无创通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对危急病人的抢救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BiPAP无创通气技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极/超早产儿由于脑发育不成熟、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加上有创通时呼吸机给与的压力引起血流不稳定、产生炎症因子及高浓度氧的刺激,往往会引起脑损伤。目前认为胎龄小、有创通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但有创通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几年有创通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有创通气 极/超早产儿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康复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影响。方法研究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阶段,在该阶段取我院进行无创通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展开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综合护理模式,将两组血气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在各项血气指标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取得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无创通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当实施全面性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机体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