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气象灾害在多数情况是不可预知的,但极大地影响着农作的产量,也是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为了使农作的产量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就要深刻的了解不同气象灾害对农作产生的影响,以防范出现不同气象灾害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也应该给人们宣传有关农作的防御措施,使人们增强环保和防范意识;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自然灾害出现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农作的损失,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农业气象灾害 农作物 产量 影响
  • 简介:摘要农作生长与气候条件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尤其是温度条件作为农作生长必不可少的气候因子,影响整个作物的生长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低温冷害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对农作的生长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高低温对农作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高温 低温冷害 农作物生长 影响
  • 简介:  摘 要:气象灾害在多数情况是不可预知的,但极大地影响着农作的产量,也是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为了使农作的产量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就要深刻的了解不同气象灾害对农作产生的影响,以防范出现不同气象灾害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也应该给人们宣传有关农作的防御措施,使人们增强环保和防范意识;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自然灾害出现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农作的损失,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农作;产量;影响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然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干扰,最主要的就是农业气象灾害。要想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水平,首先就要最大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作带来的影响。所以探讨气象灾害对农作产量产生的影响,对我国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1 农业气象灾害简述    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气候突变对农作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不良影响,最终会导致农作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的状况。所以气象灾害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天敌,例如:干旱、洪涝、台风等,而这些都是不可抗的因素,因此对农业产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农作随着温度和湿度的不同,生长状况也不同,但有些气候变化并不会使农作产量减少,所以农业气象灾害是针对自然变化影响农作产量变化而言的,并非简单的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在我国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1 季节性明显    一般情况下气象灾害出现时温度也会产生极大的变化,所以如果温度变化明显时,可能就预示着气象灾害的到来。比如在我国北方的春季经常会产生大区域的干旱现象,所以也应该注意气象灾害的季节性特征。     1.2 区域性产生    根據不同地区农业气象灾害产生的情况,同一地区产生的气象灾害往往是相同,如果一个地区经常缺少雨水那么这个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若出现暴雨很有可能出现洪涝等自然灾害情况。但区域性灾害的产生并不是固定,可能会出现在某一个区域,当然若是不出现则皆大欢喜。     1.3 多灾害并发性    多灾害并发性是指当一个地区出现一种自然灾害时,往往也可能出现其它的自然灾害。例如:当一个地区出现干旱时,就可能伴随着病虫灾害的发生,多灾害并发性就会对农作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若真的产生这种情况时,农业生产严重失衡,从而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当农业生产受到特别严重的损害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1 农业干旱    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都有所不同,其对农作的生产种植影响比较大。气象干旱是由降水量等其它自然因素使农田水分短缺或异常,但农业干旱是降水量极大的减少,使土地的水分大量流失,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裂,更重要的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不平衡,无法满足作物本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情况严重便不只是产量减少可能会导致颗粒无收。然而产生农业干旱的原因不只是缺少水分,还可能受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施肥情况、空气污染情况等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也可能是诱因,一个地区中总体的经济情况不好时也可能会导致农业干旱,阻碍农业发展,降低作物产量。     2.2 农业洪涝    当低洼农业种植区域有持续性的大暴雨发生时,就会产生渍水淹没等气象灾害,从而引发洪涝。洪涝不仅会使农作产量降低,更会出现绝收的现象,从而阻碍农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洪涝不仅阻碍农业产业的发展还会对群众的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威胁。农业洪涝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沿海区域和容易产生台风的地区,在夏季时降水量会出现显著的改变,可能会大大降低农作的产量。     2.3 农业冷冻    冷冻性灾害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出现的为低温冻害、冷害。如果一个地区长时间出现低温、寒潮,就会抑制农作的生长和发展,使农作的产量下降或颗粒无收。正常情况下,冬天是最经常发生农作冻害现象,如果冬天气温长时间的低于零度,就会使农作的生长原生质遭到损害,那么植物的根部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植物直接死亡。作物的种类、生长区域、水分和发育所需的温度都大不相同,所以作物冻害的程度就会不同,但农作的生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区域气候状况的差异性,产生的冷冻灾害也大不相同,灾害的名称也不相同,春寒是指在华南区春季发生的低温冷冻灾害,寒露风是指华南区秋季晚稻抽穗扬花期发生的自然灾害。所以应该注意对不同地区的气温进行记录观察,从而当灾害出现之前实施防范措施,保证农作的产量。     3 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措施     3.1 提升防范意识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飞速发展之中,所以气象人员可以几乎准确的预测气象信息,所以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气象信息来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相关部门应该对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员进行气象灾害防范培训,讲解防范气象灾害的内容,加大防范灾害的宣传力度,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前给出防范措施,同时引进一些高科技产品应用到农作的种植之中。除此之外,也要告诉人们保护环境对防范气象灾害的益处,使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对农作生长的益处,从而加强种植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防灾减灾,从而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提升的目的。     3.2 加强建设气象灾害防御设施    成立一个完整的灾害预防体系是当前预防农业气象灾害的重要举措,可以结合科学技术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成立灾害预报监测系统,这样就可以对气象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气象信息便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的防御性。掌握不同农作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条件,不同时期可能产生的灾害以及特点,并且可以结合以往的经验给出适当的防御措施等,都是种植人员所需要做的。    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对一些常见的冷冻灾害进行提前防范,根据不同时期作物的生长数据喷洒适量增温助长剂,同时如果霜冻情况较为严重时,可以采用最新的防霜技术来保护农作。对一些经常出现干旱洪涝灾害的地区,种植人员可以结合所种植作物和区域环境的特点来防范气象灾害,要提高对新型农业技术的利用率。     3.3 保护生态环境    人们越来越追求经济的发展,却对生存环境的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便是人们因破坏自然环境付出的极大代价,所以每当人类发生进步时,都很可能伴随着自然环境的压力极大增加,极端天气在人们眼中也不再罕见。我国城市化脚步在不断地加快,人们对路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硬化的面积也不断加大,这就会使地面的透水率降低,而这些都将对气候环境产生影响,也会使洪涝灾害逐渐加剧。所以为了提高农作的产量,从根源上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还是要让人们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和做好生态环境的防范工作,这样才能降低气象灾害对人类和农作的影响。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维持生态平衡,使气象条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的生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气象灾害这一不可抗拒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绊脚石,所以要想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人们结合当前的先进技术,提前做好气象灾害的防范措施,同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来有效地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房世波 . 分离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的方法探讨闭 [J].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 20 ( 06 ): 13-18.     [2] 工春乙,娄秀荣,工建林 .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阴 [J].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 05 ): 37-43.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作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农业生产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一大批优质、高产、稳产和专用型优良新品种出现在种子市场中,既丰富了种子市场,也为农民选择良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新品种推广工作中一些环节未做到位,有明显增产潜力的新品种并不能很快为农民所接受,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 标签: 农作物 新品种 推广 对策
  • 简介:【摘要】农作栽培中影响产量的关键是技术,核心也是技术。正所谓“科技兴农”,选择合适的农作、选择正确的播种期、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农作的产量与效益。可见科技手段、品种选择、以及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对于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把握农作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工作。

  • 标签: 农作物 栽培 管理 技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水资源作为各行各业建设发展的必备资源,日渐紧张缺乏。众所周知,水资源对农业发展建设的影响最为深远,水资源紧张局面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我国幅员广阔,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对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干旱地区农业技术革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以此促进我国干旱地区的农业长远发展。

  • 标签: 旱地农业 技术 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意识以及对自身的健康意识也相应的提高,从最开始的要吃饱渐渐变成要吃好,而农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对于其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农作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渐渐被重视,因此,本文针对无公害农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农作物 无公害栽培 管理技术
  • 简介:摘要农作生长的好坏,种子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种子质量管理还不完善,技术也不成熟,导致经常出现假冒伪劣种子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加强种子的质量管理,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逐渐提高种子质量的管理。

  • 标签: 农作物种子 质量 提高方法
  • 简介:摘要:全球经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得气候变暖成为当前主要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变暖除了会造成灾害性天气外,对农作的产量及品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能够准确掌握气候变化对农作产生的具体影响,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根据气候变暖的具体特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降低因此产生的危害,保证农作的产量以及品质

  • 标签: 气候变化 农作物生产 影响
  • 简介:平菇是一种素受人们喜爱,食用和药用价值均较高的大型真菌。意义:用水稻、芒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平菇,不仅可以降低栽培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起到利用当地废弃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方法:本实验以传统培养料木屑作为对照组,用水稻、芒替代部分木屑,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设5个实验组,每组又设5个重复进行了栽培实验。结果:6种不同配方中平均产量最大的是A组,平均每袋产量为387.9g(/450g),纤维素每袋116.45g(/450g),对每个处理的平均值两两进行差异性分析,A与B、C、D、E、CK相比均为差异极显著。

  • 标签: 平菇 稻草 芒产量 经济效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对全省2750户农户农作种植预计调查的资料显示,2009年农作耕地面积为14366.27亩,比上年减0.63%。农作预计种植面积为22874.73亩,减1.12%,其中:粮食预计种植面积为15703.2亩,减2.2%;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35.86亩,减12.42%;经济作物预计种植面积为4190.37亩,增8.9%;

  • 标签: 农作物种植 种植面积 预计 贵州 粮食作物 国家统计局
  • 简介:摘要本文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阐述无公害生产技术引领的无公害生产对强有力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回顾农作生产技术的发展,谈及无公害生产技术所采用管理措施,确定其角色定位,指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无公害技术 意义 农业生产 推广措施
  • 简介:摘要:绿色无公害农作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点。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作种植栽培的现状和不足,分析无公害农作栽培技术的要点,以期为无公害农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方向,促进农业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

  • 标签: 绿色农业 农作物栽培 技术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影响着农业用地,降低了耕地面积,使粮食生产供不应求。因此,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确保耕地面积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作在适宜环境中生长,从而实现高产。本文介绍了影响农作高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产量的措施。

  • 标签: 农作物 栽培技术 高产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的现代化日趋明显,农业生产方式方法在不断创新,农作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更是先后出现了许多农作提质提量的有效措施。但农作种植的发展仍存在阻碍,本文通过分析研判大量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例子,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针对农作的栽培技术及高产对策两个问题,总结出栽培技术的现实困境、解决困境的先进经验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现实路径。

  • 标签: 农业 栽培技术 高产对策
  • 简介:摘要: 我国得土地资源 虽然 丰富 ,但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扩张、土地污染的恶化与人口总数的增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严重不足。为解决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应不断改进农作栽培技术,积极推广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亩产量,确保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作物 高质高产 栽培技术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