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奥运框架是报道志愿者是不可或缺的框架,  三.媒体对2008奥运志愿者的框架建构和形象呈现,三家媒体的报道中志愿者分别代表一个国家、一代青年、一座城市的形象

  • 标签: 中青报北青报 人民日报中青报 北青报例
  • 简介: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意为企业识别系统,由企业视觉识别VI(VisualIdentity)、企业理念识别MI(MindIdentity)、企业行为识别BI(BehaviorIdentity)三部分构成。具体来说,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行动向用户不断传达和渗透企业的内在文化和外在形象,从而形成和用户之间稳定的联系。④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品牌塑造越来越重要,传媒领域也纷纷引入CIS理论。下面从CIS视角以人民客户端为例进行分析。

  • 标签: CIS理论 人民日报 客户端 传统媒体 企业识别系统 新闻
  • 简介:作为报纸的旗帜与灵魂,评论历来是党报新闻工作的重点,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新的舆论格局下,党报评论如何传播权威声音,是党报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16年《人民》评论版进行内容分析,从"选题类型"、"选题倾向性"、"作者来源"等几方面分析其传播权威声音的途径。

  • 标签: 人民日报 评论版 内容分析
  • 简介:4月25日消息,黑龙江省副省长张建星近日调任人民社副社长,人民社编委委员、秘书长阎晓明提任人民社副总编辑,评论部主任卢新宁近日已任编委委员。米博华不再担任人民社副总编辑,何崇元不再担任人民社副社长。张建星,1958年出生于天津,山西忻州人,汉族。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历任天津日报社记者、财贸部主任、编委会委员兼财贸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兼副社长、社长兼总编辑。2008年任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书记。2011年任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兼省国资委党委书记。

  • 标签: 人民日报社 黑龙江省 副社长 张建星 副省长 副总编辑
  • 简介:摘要:移动社交短视频的“井喷式”发展为主流媒体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民率先进驻抖音短视频平台,用以人为根基,激发情感共鸣;紧扣社会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紧扣社会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情感传播策略,获得受众高度认可。但是过度使用情感传播会激化网络空间的情绪化表达、对冲时政信息的严肃性。因此,处理好理性与情感、娱乐性与严肃性的平衡是主流媒需要不断探索的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主流媒体 移动社交短视频   人民日报抖音号  情感传播
  • 简介:  在五一节的前夕,人民于4月26日在'劳动者之歌'的栏目中,用显著的地位登载了该报记者刘亮明写的人物通讯:《了不起的工人--王洪军》(见人民4月26日头版),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一汽大众公司'钣金维修工人王洪军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技术高峰,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光辉事迹,读来颇为感人.……

  • 标签: 中国工人 人民日报 白车身 钣金 调整方法 热处理
  • 简介:【摘要】保障公众知情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高低的重要标尺。地震新闻在灾害报道中具有代表性,可从中了解知情权的表现是否充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大地震《人民》几乎都有报道,这些报道中对公众的知情权呈现出一种由漠视到尊重的历时性变化。在汶川大地震中,《人民》的报道彰显出知情权在中国的进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加快与拓宽政府信息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必要。

  • 标签: 中国发展 人民日报地震 历时性
  • 简介:人民》及其海外版从1958年2月首篇至2015年9月最近一篇,对西藏民族学院及其前身西藏公学有121篇报道.这些报道呈现出该校'中央治藏缩影'、'西藏教育母机'、'西藏人才摇篮'、'藏学研究重镇'和'西藏文化交流窗口'等5种形象.分析这些报道有助于从内部认同和外部宣传来建构提升西藏民族大学的新形象,进而有助于认识民族高等教育的媒介形象.

  • 标签: 西藏公学 西藏民族学院 人民日报 媒介形象 民族高等教育
  • 简介:本文以1949年至1965年《人民》的医疗队下乡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传媒、医学与国家的关系。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生产场域之一,《人民》的报道有相对固定的叙述模式:医疗队代表着科学、进步的现代化力量,如同阳光般照射在我国的广袤疆域。在这种叙事模式中,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提供医疗保障,既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也是一种对现代民族一国家想象的建构:但在1965年,这一报道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医疗队从改造国家病弱肌体的主体变成被改造的对象。这一戏剧性变化也映射了国家政治、经济深层矛盾的转变。

  • 标签: 《人民日报》 医疗队下乡报道 民族-国家
  • 简介:黑云压城城欲摧。于无声处闻惊雷。1976年10月,在我国经历“文革”灾难,革命处于紧要关头,中国将星迟浩田临危受命,不带一兵一卒,接管了被“四人帮”严密控制的党中央机关报。这不仅是他革命生涯中的一段传奇,也为中国党史添加了浓重的一笔。笔者亲历目睹了当时的情景,现从个^见闻和有关史料,共同见证这段有声有色的历史。

  • 标签: 迟浩田 人民日报社 中国 接管 纪事 举重
  • 简介:报纸官方微博是传统媒体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在新媒体平台载体的延伸,本文基于新浪微博风云榜媒体影响力榜排名前两名的报纸官方微博做框架比较分析,旨在通过比较人民、南方都市报两家报纸微博在发布数量、议题设置、发布方式、发布时间的不同进而得出两个报纸微博的不同特点和传播状态,从而归纳出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创造的新价值。

  • 标签: 微博 报纸媒体 框架分析
  • 简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新形势下经济宣传的大背景和大课题。

  • 标签: 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实践 战略判断 经济宣传 党中央
  • 简介:关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越来越透明、及时,汶川地震报道可以说是我国新闻报道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玉树地震报道则是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又一个突破。本文选取《人民》在玉树地震报道中的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分析得出:新闻评论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可以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开展社会宣传的巨大的作用。

  • 标签: 灾难性事件 新闻评论 《人民日报》
  • 简介: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人民.海外版》一版时事评论专栏"望海楼"进行抽样分析,通过对文本的议题、指向、时效、作者等方面的量化分析,归纳出"望海楼"栏目有以下特色:在对外传播中侧重经济、文化议题,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指向多元化,但以阐释、建议为主;关注宏观重大议题,不唯时效性;评论作者主要来自经济、文化、政治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增强了评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 标签: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望海楼 对外传播 评论特色 抽样
  • 简介: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世界目光聚焦北京。以框架理论视阈为视角,从报道篇幅、新闻标题、新闻图片、关键词、消息来源等框架列表来比较《人民》与《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异同,并分析在报道重大政治事件中,中关政治倾向的差别。

  • 标签: 框架理论 《人民日报》 《亚洲华尔街日报》 政治倾向
  • 简介:大幕开启处风光无限好——人民迎接党的十五大宣传报道一瞥本刊记者鹿舫刚刚抖落香港回归报道的征尘,人民又拉开了迎接党的十五大宣传的序幕。“大幕开启处,风光无限好”——这是人们在综观近期人民的版面之后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体现中央最新精神江泽民总书...

  • 标签: 人民日报 宣传报道 中央党校 重要讲话 高举伟大旗帜 “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