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不稳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3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80例不稳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anish-Weber将骨折类型进行分类,依照分型代用克氏针张力带、拉力螺钉、钢板螺钉、腓骨钩钢板等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5年,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评分平均为90分,7例<75分;单因素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类型、年龄、合并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类型、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发现导致踝关节不稳的因素,根据其骨折类型及韧带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是避免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性所在。

  • 标签: 不稳定性 踝关节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外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采取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病例,其中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钢板内固定 石膏外固定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加用阿魏酸钠治疗不稳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ACEI、βl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阿魏酸钠片100mg,tid。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阿魏酸钠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阿魏酸钠 心绞痛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患者的内固定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组(A组=60例)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以骨折延迟愈合、螺钉切出股骨头、髋内翻为主;B组患者以骨折延迟愈合为主;此外两组中各有少数患者出现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术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并发症,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 标签: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并发症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不稳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案与使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不稳心绞痛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组。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不稳心绞痛患者时,加用曲美他嗪,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内科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档案工作就是通过管理、提供档案,直接为社会的各项活动服务的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搞好档案工作,稳定档案干部队伍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档案干部队伍不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档案干部队伍 问题 措施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经验,评价AF系统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应用AF系统治疗的胸腰段不稳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和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剩余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5%和75%恢复到术后的95%和98%;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C级和D级患者基本恢复正常,B患者平均提高1级,A级无恢复.结论AF系统是一种治疗胸腰段不稳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用3维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相对论强激光和高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引起的电磁不稳。数值模拟表明,在线偏振强激光作用下,等离子体表面出现了电磁不稳。形成的不稳结构随时间发展和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进一步深入到等离子体内部,最终使等离子体表面处激发饱和自生磁场。这种由电子速度各向异性而产生的自生磁场对激光有质动力推开电子时所形成的电子热流产生抑制作用,并将直接影响电子加速效率。

  • 标签: 激光聚变 快点火 Weibel不稳定性 粒子模拟法 饱和自生磁场 电子热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髂骨钉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治疗50例单侧不稳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置钉及固定方式分为髂骨钉棒固定组(简称髂骨钉棒组)和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简称骶髂螺钉组),其中髂骨钉棒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10±14.07)岁(范围,22~7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12例,C1型6例;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骶髂螺钉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0±13.35)岁(范围,16~78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24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20例,C1型8例;4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3例Ⅱ级,1例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Majeed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折复位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骶神经损伤恢复Gibbons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个月(范围,12~40个月)。髂骨钉棒组手术时间(41.40±7.30)min;术中出血(105.00±61.94)ml;术中透视(19.10±7.33)次;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9例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4.25±8.29)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18.27±5.89)min;术中出血(33.00±17.54)ml;术中透视(14.93±4.49)次;术后15例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6.43±7.43)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其中2例术后恢复为Ⅰ级,术前1例Ⅲ级损伤,术后恢复为Ⅱ级。与骶髂螺钉组比较,髂骨钉棒组手术时间长(t=-12.36,P<0.001)、出血量多(t=-6.04,P<0.001)、透视次数多(t=-2.50,P=0.016),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棒组与骶髂螺钉组在骨折复位质量(χ2=0.23,P=0.89)、Majeed评分(t=0.97,P=0.34)、Gibbons分级(Z=-0.224,P=0.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棒组1例发生单侧伤口表浅感染,1例诉钉尾部不适;骶髂螺钉组1例发生S1神经损伤。结论对于单侧不稳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且不适合使用骶髂螺钉固定者,采用后路髂骨钉棒固定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与使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相似。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两组均7天为1疗程。分别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期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心绞痛安全有效,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钙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老年不稳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d。共治疗观察4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第2周及第4周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心绞痛安全性良好,抗炎、调脂、抗缺血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老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桡骨远端不稳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腕关节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5±0.5周,40例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好。结论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通心络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内外联合固定治疗不稳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不稳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手法复位内外联合固定)和对照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内外联合固定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法复位 内外联合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86例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PFNA治疗37例,DHS治疗49例,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8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5个月。PFNA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较DHS少,术后髋关节功能PFNA优于DHS。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捷、微创、出血少及固定牢固等优点,同时可以克服DHS抗扭转性能差且股骨矩区易产生应力集中、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PFNA DHS 不稳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心绞痛(UAP)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抗栓疗法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