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明正统前后,一道张天师继承制度从兄终弟及制转变为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转变”与明代皇权的强制性介入有关。为了处理两次天师位争夺事件,明正统、成化皇帝延引宗法,强制性地确立了张天师的嫡长子继承制。皇权的强制性介入,导致天师直系与旁系决裂。张天师不但难以得到天师旁系的支持,反而屡遭其欺凌。明代皇帝为此不断完善赞教制度、赋予天师祖母或母亲对天师的护持权、颁赐禁约等,以确保张天师的嫡长子继承制能够顺利实行。

  • 标签: 正一道 天师继承制度 天师直系 天师旁系 皇权
  • 简介:本文对南朝天师道经典《一法文法箓部仪》做了细密的分析和考释。从此经我们知道南朝天师道举行登坛告盟仪,这是天师道传入南方后受南方道教(尤其是南方方士传统)影响而创立的新仪式。它应当是信奉"太一"神且自称"太一道士"的天师道道士举行的仪式,与敦煌写本S.203记载的南朝天师道授箓仪多有近似之处。

  • 标签: 天师道 登坛告盟仪 太一道士 授箓 黄赤券契
  • 简介:由上海市伊协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和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提振能量助推中国梦"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3月25日在上海明珠大饭店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和部分省市伊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宁夏社科院、西北民族大学、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 标签: 中国梦 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民宗委 大饭店
  • 简介:7月8日至10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水谷幸先生一行3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来华访问。在京期问.水谷先生拜访了中中佛教协会.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佛教学者进行座谈.并在中国佛学院做了佛学演讲。

  • 标签: 日本 水谷幸正 访华活动 净土宗 佛教 学术交流
  • 简介:聿教授关于辩证法研究的三个重要观点是:(1)辩证法不是抽象的形式方法,而是具有实体性内容的;(2)辩证法的批判性特别地体现为思想的前提批判;(3)在把握辩证法的近代演变之际,需要开展其当代形态的研究。基于对孙聿教授上述观点的评论以及对辩证法的进一步阐释,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社会现实为实体性内容的,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对主观思想及其外部反思的决定性超越,因而通过辩证法而开展的前提批判在哲学上具有特定的原则高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哲学 辩证法 主观思想 社会现实
  • 简介:在国内80年代初,重新落实政策之际,一本诽谤佛法、宣扬邪说的所谓《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从新加坡传入国内。由于不明是非者妄作“宝贝”,竞相辗转翻印、赠送,致使不少虔诚而缺乏识别真伪的佛教四众弟子迷失方向,受其蒙骗!有人曾将此书委托上海郑颂英老居士翻印,郑老居士函询福建莆田广化寺的一位大德,得到“不可信”的肯定答复。《上海佛教》亦及时刊登破斥这一邪书的文章。

  • 标签: 《西方极乐世界游记》 佛教文化 宗教信仰 教义思想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为加强道风建设、完善教制建设和培养道教人才,中国道教协会决定于2007年12月举办内地一道授篆活动。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授策活动协调会议。会议宣布成立授巢活动领导小组,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担任顾问,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担任组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金涛、秘书长袁炳栋担任副组长。12月21日至24日,授篆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3名篆生参加了授篆活动。

  • 标签: 天师府 龙虎山 正一道 江西 内地 中国道教协会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儒学在当代中国近30年来有充足的发展,就儒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显然有贞下起元的趋势。但当前儒学能否面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同时挑战,既克制现代性的工具理性而又基于理性建立整体的价值观点,既超越个体化的自由任性而又能在群体性中激励个体的创新,应是儒学当今追求的方向。事实上,儒学也面临着存在与发展的困境,这显然是儒学对自身的发展的历史不能有效地掌握,对儒学的反思精神以及本体与宇宙的基础性不能有深切的认识所致。至于与其他传统的哲学理念如何沟通而实现其独特性与独立性,更有待相互认知对等的深化。何以至此?固可以做出诸多解说,但如果未能维护儒学本有的真诚性,又未能持续发展其创生性,在自然有为的生命意义的自觉中,发挥儒学本有的德性精神与实践力行精神,贯注于理论的建设与文化价值的创建,则即有所获也必“既得之,必失之”。海峡两岸儒学发展各有一偏,一为唯识化的心性哲学,一为经学化的政治哲学,加上外来的只着眼于关系主义的角色伦理,构成了当前儒学发展的“三偏”。相应于此的“三”之说是:相对于心性哲学可以发展更具积极性的生命哲学;相对于经学政治哲学可以论述易学与儒学的交互整合,形成一套向往以德法为本体的政治诉求;同时,可以提出生命责任伦理来规范极易流于表象主义与自欺欺人的角色伦理。

  • 标签: 儒学 真诚性 创发性 三偏 三正
  • 简介:"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向往。为此,我们充满信心和喜悦,也深感实现这一梦想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值此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胜利召开之际,谨向全国基督徒发出如下倡议:

  • 标签: 代表会议 中国梦 基督教 倡议书 能量 伟大复兴
  • 简介:农历除夕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制造自焚事件消息传出后,我院师生闻之深感震惊与痛心。于是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院全体师生举行了一次以“坚持佛法信,铲除邪教”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师生们都纷纷揭露“法轮功”之欺骗性、危害性以及“法轮功”盗用佛教的名词术语来为其狡诈目的作掩饰的丑恶面具。

  • 标签: 佛法 邪教 佛学 “法轮功” 佛教 掩饰
  • 简介:2001年12月16日晚7时,福建省天主教爱国会、福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全体工作人员聚集在泛船浦天主堂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7时38分的《焦点访谈》,看完《邪教“法轮功“又欠血债》的新闻和《邪教“法轮功”又杀人了》的专题片后,大家心里既沉重又气愤,随即就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声讨“法轮功”罪行。通过批判“法轮功”练习者傅怡彬弑父杀妻的暴行,

  • 标签: 福建 天主教 “法轮功” 邪教组织 宗教工作 宗教信念
  • 简介:产生于魏晋时期的《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与刘宋出世的《三天内解经》,都是宝贵的道教典籍,蕴含着当时一道的神学思想。经过认真剖析,本文从前者归纳出7条神学思想,从后者归纳出6条神学思想。从中可以发现,在魏晋到南朝初期的一道经典中,不仅关注的神学问题有所转换,一些神学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可以窥见道教的主体性与佛教的“作用”。

  • 标签: 魏晋南朝 正一道 神学思想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辨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吴宏政:孙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采访。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哲学与21世纪马克思哲学创新”是当前哲学界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您经常提到马克思的一个论断,即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您看来,哲学的这一本性构成了哲学所特有的存在方式。那么,应该怎样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这种独特的存在方式?您曾经把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概括为“时代精神主题化”,对于这个基本判断应当怎样理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