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在《第三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与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之间具有某种一致。以私有财产为视角,这种一致表现在:首先在私有财产的两种扬弃形式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进行严格区分的两种扬弃形式之间具有一致;其次,在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考察的异化的积极意义之间具有一致;最后,在私有财产的扬弃方式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发现的扬弃的破绽之间具有一致

  • 标签: 私有财产 辩证法 共产主义
  • 简介:教育问题是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而在思想史上有很多思想家在哲学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从机械唯物论和人本学唯物主义出发,得出教育和环境对人起决定作用的结论。马克思剖析了这种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人和教育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批判了教育万能论,从阶级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实践教育观,开启了教育哲学新范式,对重新审视当今教育困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教育万能论 环境决定论 马克思教育哲学 革命的实践
  • 简介: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及其培养目标决定的;特殊地说,是提升中国未来承担更大国际责任所需要大规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弥补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各自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两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存在反差的需要。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能,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价值中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言,主动建构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行路径,一是把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以找到两者'同向同行'的契合点;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互动,以共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发挥'协同效应'。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
  • 简介:2017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国家宗教事务局领导班子先后与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驻会领导班子举行集体谈心谈话活动。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副局长蒋坚永、陈宗荣、张彦通,各全国宗教团体驻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座谈,国家宗教局相关司室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 标签: 领导班子成员 全国性宗教团体 国家宗教 谈话活动 宗教事务 谈心
  • 简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所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思想,为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标签: 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批判的理论特质与近代以来中国遭遇现代的现实图景,使得德里克研究毛泽东与现代之间的关系问题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合法与可操作。矛盾概念成为德里克分析毛泽东现代思想的基本范式,并且这种分析是基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进行的。中国在殖民主义现代扩张下以被动姿态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生存境况,从根基上决定了毛泽东现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纹路,即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矛盾的综合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改造及其理想主义社会试验就是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其理论思索与实践布展过程也深刻彰显了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矛盾,并最终走向了豪情与悲壮的矛盾体。

  • 标签: 德里克 毛泽东 现代性
  • 简介:王明珂探讨匈奴辅助经济与国家组合的内在联系,可视为兼跨人类学与历史学领域研究游牧族群问题之滥觞。论证的逻辑:游牧是匈奴人群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却不能自给自足;匈奴人群对掠夺一类辅助生业,也有很大的依赖;匈奴的国家组织,则主要是由辅助经济决定的。本文意在讨论游牧在匈奴国家组合成立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是否对匈奴国家组合的成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匈奴 辅助性经济 国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