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分别持续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水平,测量两组0d、1d、3d、5d、7d时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治疗前后的IL-1,IL-6,TNF-α水平。结果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后,观察组的颅内压及NSE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后,治疗后的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及炎症介质的水平,保护神经细胞功能。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 颅内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研究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原因10例颅脑伤中枢衰竭,2例心脏呼吸停止复苏无效,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结论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抢救有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

  • 标签: 手术室 急救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 2016年 3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方式和高容量血液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效果分析。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实践可知,治疗组和对照组中31例患者和 24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 91.2%和 70.5%。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实践可知,治疗组的各项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效果明显。 结论: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方式治疗,效果明显,能提升整体有效率,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感染性休克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容量管理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常规方案,对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容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常规方案后,孕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容量管理后,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容量管理有利于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产妇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降低手术对新生儿的危害。

  • 标签: 剖宫产容量治疗 腰-硬联合麻醉 母婴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录入的重症毒血症患者42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抽签法,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分析,调查组:高容量血液滤过干预,指标评估包括患者的炎性因子、SOFA评分、MAP和CI评分、生命体征、脏器功能以及APACHE II评分数据。结果:调查组、对照组在用药前炎性因子、SOFA评分、脏器功能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指标对比无意义,P>0.05;对照组、调查组用药后IL-6、IL-10、tNF-α指标、SOFA评分、脏器功能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对比后者优于前者,P<0.05。入组前,两组患者的MAP和CI评分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距,不具有统计学差义(P>0.05),入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AP和CI评分间存在显著差义,统计学差义存在(P>0.05)。经过相同的治疗周期后,两组患者参与调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指标,但是将对照组与调查组进行对比过后,调查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评分更高,两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义性(P<0.05)。结论:总结来说,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控制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高速生长,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治疗的明显改善,进一步促进脏器功能的恢复,住院时间缩短并且有利于缓解患者所在家庭的经济压力,积极意义明显。值得临床多次推广和借鉴应用。

  • 标签: 早期 高容量血液滤过法 重症脓毒血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人体血量大量流失后出现的休克,在血液流失中,机体内组织和器官将得不到血液的滋养,出现损伤或衰竭的情况。临床对于此类疾病患者,会以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生命挽救也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综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 手术室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围绕心力衰竭患者推进容量护理管理的临床效能。方法:2022年10月-2024年1月,将8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两组,各43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管理处置,研究组执行容量护理管理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F-36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整体健康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以及心理健康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整体健康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以及心理健康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容量护理管理,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容量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管理 临床效能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低血容量休克指的是患者受到烧伤、严重腹泻、大量排尿等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体液、血液大量损失,进而引发的休克症状。患者发病后,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尤其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肠道溃疡引发内出血、骨折等病症患者。手术期间,患者需接受专业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对治疗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故文章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予以深入研究。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危重,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是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危重,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是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 护理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42例ASAⅠ-Ⅱ级凝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和对照组(R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H组:于切皮前输毕6%海脉素1000ml,按50ml/min输入。R组:输注复方氯化钠液,方法同H组。持续监测MAP、HR、CVP、CL、TEI、SpO2和PetCO2;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7天测定HCT、PT、APTT和FIB的变化。记录术中输血量和输液量;计算出血量。结果:术中两组病人出血量和输液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量及输血病人敷以H组明显低于R组(P<0.05)。H组MAP的变化明显低于R组(P<0.05)。稀释后,H组CI显著高于基础值及R组,但HR明显降低(P<0.05)。CVP升高更显著(P<0.01)。但尚在正常生理范围。H组的HCT在稀释后及术中明显低于基础值及R组(P<0.05)。但在术前和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T、APTT及FIB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EI在稀释前后也无明显变化。结论:硬膜外麻醉上腹部手术病人可安全施行AHH,可有效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 标签: 高容量血液稀释 硬膜外麻醉 上腹部手术 心功能 血液动力学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不同容量骨水泥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10月~2012年03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随机将病人分为三组,分别行3ml、4ml、5ml骨水泥注射(A组为3ml组30例,B组为4ml组25例、C组为5ml组28例)。分别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压缩骨折的复位程度,矢状面Cobe角改变,疼痛VAS评分,观察三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在各组内,分别计算术前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Beck值)的变化、VAS评分的变化、Cobb角的变化,比较发现上述指标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ABC三组任意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ml、4ml、5ml骨水泥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在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后凸畸形方面,3者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 标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容量
  • 简介:摘要容量反应性被定义为患者在10~15 min接受500 ml晶体溶液后,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增加10%~15%。床旁超声技术在手术室内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超声进行容量评估成为可能。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检查是无创操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是微创操作,TEE在围手术期可以动态、实时、连续监测容量,并且图像质量稳定良好。文章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超声指标分类(呼吸-脉搏参数、静脉呼吸变异度、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容量反应性试验)进行综述,以期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容量反应性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静脉呼吸变异度 每搏量变异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测量颈内静脉扩张指数(internal jugular vein dilation index, ΔIJV)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 PLR)预测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ICU完全机械通气情况下诊断为脓毒症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给予患者在30 min内输入500 mL晶体后,将"金标准"左心室搏出量(stroke volume, SV)提高15%为容量反应性阳性组,提高不足15%为容量反应阴性组。首先给予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呼吸周期中最大前后径IJVmax、最小前后径IJVmin,其次测量PLR前后的SV,最后给予快速输注500 mL晶体后再次测量SV、IJVmax和IJVmin,计算ΔIJV=(IJVmax-IJVmin)/(IJVmean)×100%。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扩容前后和PLR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PLR后SV的变化率(ΔSV)和ΔIJV与"金标准"的ΔSV之间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功能曲线得出敏感度、特异度及相关截断值来评估ΔIJV和PLR在预测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容量反应性试验后分为两组,有反应组为32例,无反应组为24例。扩容后ΔIJV与ΔSV呈正相关性(r=0.778,P<0.01);以ΔIJV>17.3%为阈值,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46(95%CI: 0.716~0.977),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83.3%。而PLR同ΔSV也呈正相关性(r=0.698,P<0.01),取PLR后ΔSV>15.5%为阈值,其AUC是0.895(95%CI: 0.796~0.993),敏感度为96.9%,特异度为79.2%。当ΔIJV联合PLR预测容量反应性时,其AUC是0.944(95%CI: 0.862~1.00),敏感度为99.8%,特异度为87.5%。结论应用床旁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呼吸扩张指数是预测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可靠性指标,当联合PLR时可以提高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标签: 脓毒症性休克 重症超声 容量反应性 颈内静脉扩张指数 被动抬腿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