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验证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HBV携带者的疗效。方法80例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6个月,对照组40例未给任何治疗。结果治疗组某些对象各项乙肝血清标记分别有所转换,但除抗-HBc-IgM(阴转率40%)和HBV-DNA(阴转率3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外(P<0.025—0.05),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25)。与文献报告不尽相符(文献报告疗效优于本文结果)。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该“三联疗法”有一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易被接受。

  • 标签: 左旋咪唑 潘生丁 乙肝疫苗 HBV携带者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小儿咳喘灵颗粒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LP-C18(5μm,4.6mm×250mm);以乙腈-0.2%磷酸溶液(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结果:盐酸麻黄碱在线性浓度范围0.26~20.78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7%,RSD=0.9%(n=6);盐酸伪麻黄碱在线性浓度范围0.26~20.46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4%,RSD=0.9%(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较好的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咳喘灵颗粒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检测。

  • 标签: 小儿咳喘灵颗粒 盐酸麻黄碱 盐酸伪麻黄碱 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可行性,为建立细胞毒性试验预测急性毒性试验平台,开展化合物急性毒性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种受试物,开展BALB/c3T3中性红摄取试验,以IC50结果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进行线性回归,将拟合的曲线与RC模型曲线进行比较。同时,将受试物的IC50值代入RC模型方程获得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依据GHS急性毒性分级法进行分级,与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分级进行比较,同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结果符合试验质量控制的要求。受试物拟合曲线与RC模型曲线几乎平行,11种受试物中,LD50预测值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级一致的有9种。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IC50值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值存在相关性(Pearsonr=0.997,P〈0.01)。受试物分级结果与实际分级具有等级相关性(Spearmanr=0.905,P〈0.01)。结论在本试验体系下,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能够较好地预测急性毒性。既可以作为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快速初筛,又可为动物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BALB/C 3T3细胞 中性红摄取试验 急性毒性预测 验证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软肝消积饮治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分析对软肝消积饮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和预测,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Cards及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的疾病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运用STRING软件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用(PPI)网络,并将结果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的相关通路分析。最后通过软件消积饮的水煎液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进行病理验证,考察软肝消积饮水煎液对大鼠肝脏组织的AST和ALT水平的影响。结果:根据OB≥30%及DL≥0.18筛选出软肝消积饮防治肝纤维化的主要活性成分224个以及1204个可能的作用蛋白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4251个生物过程条目;利用KEGG数据库对相关通路进行富集得到560条通路,主要涉及cAMP、NF-κB、AMPK、TGF-β1等与肝炎、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病理实验结果显示软肝消积饮能有效减轻CCl4对大鼠的损伤。CCl4组肝组织ALT、AST水平升高,提示肝损伤。秋水仙碱和软肝消积饮治疗组与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软肝消积饮 肝纤维化 分子机制,实验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个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用包材中12种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以DB-624(123-1334)为色谱柱;程序升温,顶空进样,FID检测。结果:检测限和定量限满足要求,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药包材中残留溶剂的限量控制。

  • 标签: 残留溶剂 药包材
  • 简介:目的分析微小RNA(miR)-34b及c-Myc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并验证两者相互作用关系。方法107例膀胱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取病理组织及瘤旁组织样本,比较miR-34b及c-Myc在膀胱癌和瘤旁组织、肌层浸润和肌层非浸润及的各病理分级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法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iR-34b与c-Myc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miR-34b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0213±0.0061),与瘤旁组织的(0.0563±0.00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484±0.063),与瘤旁组织的(0.216±0.0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b在4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0234±0.0026),与62例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中的(0.0496±0.00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4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5180±0.0826),与62例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中的(0.3140±0.075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b在低度恶性倾向、低分级、高分级病例的表达水平依次为(0.0364±0.0047)、(0.0219±0.0034)和(0.0102±0.0028),其表达水平随病理分级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732,P<0.05);c-Myc在低度恶性倾向、低分级、高分级病例的表达水平依次为(0.083±0.013)、(0.236±0.032)和(0.571±0.058),其表达水平随病理分级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964,P<0.05)。经生物信息学软件检验发现,c-Myc是miR-34b的直接靶基因,采用荧光素酶法进一步检测后证实,共转染miR-34b的荧光强度(1.035±0.024)au明显低于共转染的c-Myc强度(3.572±0.068)au(P<0.05)。结论c-Myc是miR-34b的直接靶基因,二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通过下调c-Myc水平提升miR-34b表达,抑制膀胱细胞癌增殖。

  • 标签: 微小RNA-34b C-MYC 膀胱癌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