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59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GAP-43水平,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GAP-43水平(1.13±0.65μg/L)低于对照组(1.92±0.78μg/L)(P<0.01),其中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血症(LGAP-43<0.5μg/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0.05)。GAP-43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负相关(r=-0.47/-0.4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AP-43水平的降低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与精神分裂症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酶联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对情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里的应用,总结其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9年 1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处于精神分裂缓解期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对比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总评等评估患者病情的一系列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CGI、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多(P

  • 标签: 针灸 精神分裂症 缓解期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方法对9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0例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服用药物一般维持在治疗量的中间值,在药物的选择上以利培酮最多。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影响药物的选择、合并用药,但用量较治疗量小。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用药分析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59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传统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护理干预工作。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治疗组SCL-90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恢复认知行为为主的和护理干预方式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社会认知能力,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2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116例的两组,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措施,有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 我科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的 64 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等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 ,每组 各 32 例,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 ,对照组进行常规 ,对比 两组的护理 效果。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 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护理过程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分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90.22±4.01)分、不良事件(治疗不配合2(6.67%)例、自杀自伤0(0.00%)例、离家出走0(0 00%)例、暴力行为1(3.33%)例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精神分裂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选取64位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位,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数据可知,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88.74±3.32)、BPRS(29.04±8.37)、SDSS评分(6.02±3.15)优于对照组(83.40±3.51)、(33.04±7.82)和(7.59±1.61),研究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93.75%)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护理中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具有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升病人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病情复发的情况,加快康复进程,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我院2020年02月-2022年02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利培酮治疗、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SANS(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以及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MBP(髓鞘碱性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盐酸哌罗匹隆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盐酸哌罗匹隆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在2020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因素、经济收入、治疗次数、治疗剂量等基本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收入、家庭因素、疾病认知、用药数量有关(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治疗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研究组采用舒必利治疗,参照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可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效果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康复治疗期 精神分裂症 自我护理能力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以探讨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目的。将2020年6月一2022年6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观察组对护理比较依从的患者有45例,一般依从的,3例,不依从的有2例,总依从率为90%。对照组对护理比较依从的患者有40例,一般依从的有7例,不依从的有3例,总依从率为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干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可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效果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康复治疗期 精神分裂症 自我护理能力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精神分裂症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共23例,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共23例,提供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对比两种服务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BPRS及NOSIE评分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NSS及BPR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NOSIE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研究组PANSS及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OSI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数据比较存在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各项症状,促进身体康复,早日出院。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从海刀豆中首次分离得到三个己知化合物,(-)-medicarpin(PD1),(-)-2-hydroxy-4,9-dimethoxypterocarpan(PD2),4-hydroxy-3.methoxy-8,9-methylene—dioxy—pterocarpan(PD3),并探讨PD1对人肿瘤细胞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高内涵筛选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PD1可以抑制NF—kB的活化,诱导细胞核固缩、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与线粒体膜电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标签: 紫檀素 海刀豆 抗肿瘤 凋亡 NF-KB 高内涵筛选
  • 简介:呼吸系统感染会引发各年龄段儿童哮喘,也会对哮喘的病因和发病产生影响。多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呼吸系统的多核病毒(RS)常会引发儿童一期哮鸣,进而发展为慢性哮喘。而且,鼻病毒是儿童和成人哮喘加剧的一个主要原因。采用RT-PCR方法,在80%儿童和50%成人的哮鸣期中发现了呼吸系统病毒。然而,病毒感染引发支气管哮喘加剧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该项研究的目的是要测定哮喘加剧时病毒感染的情况,并测定这些病毒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活素形态和嗜伊红细胞活性的相关性。经患者同意,302名受试者(183男性,119女性,平均年龄4岁)参加了该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每位儿童都必须有哮喘史和/或哮喘症状。对79例哮喘病人在急性发作时进行鼻擦拭或冲洗,取样後通过抗原检测包对RS病毒、流感A型和B型病毒和腺病毒进行分析。此外这些病毒在进行直接DNA序列分析後又经PCR检测。在全部79例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中,27例检测出鼻病毒,25例RS病毒,2例A型流感病毒,5例其他病毒,21例未检测出病毒。研究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病毒引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原因是鼻病毒和RS病毒。比较而言,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为次要。此外,病毒特别是鼻病毒引发的哮喘,可能会提高嗜伊红细胞活性而导致哮喘症状的加剧。哮喘加剧与鼻病毒或RS病毒的相关性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哮喘急性发作 细胞活素反应 病毒检测 儿童哮喘 发作时 嗜伊红细胞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和手术后出现的认知能力的减退、记忆受损、注意力不能集中、语言理解能力或社会行为能力减退等一系列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POCD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层,但老年人更易患病且不易康复,可能与其本身就存在多种易感因素有关。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星形胶质细胞 综述文献
  • 简介: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展,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趋向衰竭。因此,如何在早期保护甚至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 标签: 胰岛Β细胞功能 GLP-1 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减退 糖尿病治疗 自然病程
  • 简介:临床上放射性治疗设备及介入诊治手段应用增多,接受肿瘤放化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人类太空活动增加,核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接受过量照射的人数日益增加。辐射(IR)可以导致造血干细胞(HSC)损伤,引起骨髓持久抑制甚至个体死亡,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切需要对其损伤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损伤机制 辐射 治疗设备 生存期延长 肿瘤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