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病毒肠炎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治疗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8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76.9%,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59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36.3%,总有效率为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病毒肠炎的疗效显著,可促进婴幼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病毒性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病毒心肌炎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病毒心肌炎患儿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磷酸肌酸钠,观察组50例,予以维生素C+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医治疗效。结果:观察组(90.00%)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72.00%)更高, CK、CK-MB、HBDH、CTnI水平较对照组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维生素C 磷酸肌酸钠 病毒性心肌炎 应用效果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46岁.于1996年因尿黄、乏力,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黄疸指数升高,住院治疗好转出院.此后患者病情多次反复.本次因黄疸、乏力、皮肤瘙痒伴双下肢浮肿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肋下3cm,脾肋下5cm,质地较硬,全身重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168U/L,AST266U/L,T-BiL315.5μmol/L,C-BiL283.4μmol/L,ALB28.4g/L,A/G0.65,蛋白电泳γ-球蛋白40.9%;电解质:Na+131mmol/L,Cl90mmol/L,K+2.90mmol/L;抗-HAV-IgM、HBV-M、抗-HCV-IgG、抗-HEV-IgG检查皆为阴性;RF、ANA为阳性,血沉114mm/h;凝血酶原时间16.0s,AFP<20μg/L;B超示:①肝体积增大,②肝硬化,③脾增大.

  • 标签: 并发重症 形红斑 性肝炎并发
  • 简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等作用。实验证明应用丹参能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但是能否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尚鲜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探讨丹参对实验大鼠脂肪性肝炎的影响。

  • 标签: 脂肪肝 脂肪性肝炎 大鼠 丹参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遗传一环境一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肝性肝硬化三种类型。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的发病率升高,NAFL和NASH相继增多,本文就46例NASH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单纯性脂肪肝 环境因素 NASH
  • 简介:肝炎病毒主要病因:①病毒感染。乙型病毒感染性肝炎,非甲非乙型病毒肝炎是引起主要原因。根据资料报道:急性乙型肝炎病毒肝炎经随访2~6年,发现90%痊愈,7%转为慢适肝,30%转变慢活肝,其中也有一份报道6-12%急性乙型肝炎可发展变成慢性肝炎、HBU感染率较高,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HBSAg阳性率高。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SAG阳性率 急性乙型肝炎 治疗 慢性肝炎
  • 简介:急性乙型肝炎究竟会不会变成慢性肝炎甲为什么有些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表面抗原、e抗原会转阴,而有些却不会?无症状HBV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到底有什么关系等等,不搞清楚HBV感染的来龙去脉,就无法正确回答这些复杂的临床状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携带者 感染者 无症状 转阴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伤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K、CK-MB、AST、LDH、α-HB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CK-MB、AST、LDH、α-HBDH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168.4±20.1)U/L、CK-MB(14.8±6.5)U/L、AST(28.0±4.6)U/L、LDH(192.0±20.5)U/L、α-HBDH(104.5±14.5)U/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03.6±14.6)、(23.1±7.2)、(45.6±4.2)、(213.0±13.7)、(117.8±10.7)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营养心肌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伤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芪冬颐心口服液 轮状病毒性肠炎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小儿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效果,记录退热时间。方法:将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98例小儿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视为研究主体,应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参照组,各组纳入49例。予以研究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予以参照组常规治疗,对比分析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参照组研究相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早,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理想效果,可促进疾病症状消失,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退热时间 药学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C130例(73.5%)和B43例(24.3%),偶见D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以C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主要为B基因.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和B为优势基因,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存在.HBV基因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山西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肝硬化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辅助抗病毒药物对重症病毒脑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病毒脑炎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神经节苷脂、喜炎平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指标如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简称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简称MBP)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简称NGF)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S100B蛋白、NSE、MBP和NGF指标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辅助抗病毒药物对重症病毒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疗法,有助于改善患儿脑神经功能。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疗法 重症病毒性脑炎 患儿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治疗的小儿病毒肺炎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炎性因子和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呼吸频率和血清白介素-2受体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每公斤潮气量、达峰时间比值、达峰容积比值和血清白介素-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肺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增强呼吸及肺功能。

  • 标签: 奥司他韦 痰热清注射液 肺炎 病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孢病毒角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前来就诊的40名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外用更昔洛韦凝胶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更昔洛韦凝胶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安全有效。该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能够缩短疱疹和角膜复明的时间,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更昔洛韦 眼用凝胶 单孢病毒性 角膜炎
  • 简介:目的研究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性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而经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而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服药史和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仅有5例患者在入院时诊断为药物性肝炎,6例有药物过敏史,仅4例服用明确有肝损伤药物史。但37例有服药史。服药时间多为1w到3m。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炎3例.其他为急性药物性肝炎。2例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结论详细的药物使用史和肝脏组织学检查对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 标签: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反复便血,便时肛门异物脱出7年,再发半月,于2005年3月21日以"环状混合痔"入院.入院前一月无用药史.入院后拟行手术治疗,化验检查:血常规WBC3.97×109/L,PLT250×109/L,HGB115g/L;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HAV-IgM阴性;抗-HCV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于3月23日行痔核环切术,术中无不良反应,患者青霉素过敏,手术后予氟罗沙星0.4,1次/d静滴,氨甲苯酸0.2,1次/d静滴,用药后第4天患者诉尿液呈浓茶色,恶心呕吐,乏力,不欲进食.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炎 氟罗沙星 抗-HCV阴性 HAV-IGM 环状混合痔 肾功能正常
  • 简介: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有乏力、纳差、右上腹胀满不适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组织病理分析,G125例、G218例、G37例、G42例,其中S112例、S24例、S31例、S41例,有肝组织病理改变,光镜下可见到位于Ⅲ带的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核位于细胞的边缘,汇管区无界面性炎;邻近的肝细胞从肿胀变性至气球样变;肝纤维化程度多较轻微,可观察到腺泡3区的窦周纤维化,少数病例可见汇管区周围细短纤维间隔。典型的Mllory小体少见。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一定临床与病理特点的慢性肝病,肝穿活检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活检 病理 临床
  • 简介: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就HBV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机制及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预防
  • 简介:目的探究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综合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将能够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情恶化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黄疸性肝炎 综合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治缺血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天的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浆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1、3天研究组患者AST、ALT、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肝炎患者早期联用乌司他丁可明显降低AST及ALT,减轻肝脏损伤,分析原因可能与乌司他丁拮抗应激,减轻炎性细胞反应有关。

  • 标签: 缺血性肝炎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乌司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