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和评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用组织块法、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形态学、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来源。通过活细胞观察,MTT比色实验研究细胞体外生物特性。比较3种培养方法培养HGF的效果。结果:细胞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符合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组织块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翻瓶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盖玻片法)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26.7%、54%、60%。组织块法和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细胞系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2种改良酶消化组织块法可显著提高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

  • 标签: 牙龈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细胞毒性,同时研究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杀伤效果.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下细胞对HMME的摄取量.设定不同的光照时间对A253细胞进行PDT,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HMME对A253的细胞毒性及PDT的作用效果.荧光显微镜定性检测PDT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结果孵育时间为2h时,不同浓度的HMME在细胞内蓄积量均达到峰值.HMME质量浓度≤10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存活率在92%以上.应用光密度值为80mW/cm2的630nm激光对A253细胞进行PDT,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降低;在30s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到71.2%,与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DT作用后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结论10μg/mL的HMME介导的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 颌下腺鳞癌 活性氧
  • 简介:目的:研究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发生于TMJ区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图像。结果:8例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5.1岁,所有8例病变都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且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6例肿块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髁突骨质改变7例,另外6例颞骨关节面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结论:发生于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较高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伴强化,髁突及颅底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

  • 标签: 弥漫型巨细胞肿瘤 颞下颌关节 CT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丝素胶原支架用作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9月在辽宁医学院实验中心进行。通过冻干法制备丝素胶原支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噻唑蓝(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了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附着于丝素胶原支架的生长情况,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复合膜孔隙率为80.7%;PDLF在材料浸提液中的生长、增殖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可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各复合膜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形成良好。结论通过冻干法自制的丝素胶原复合物的孔隙率符合牙周组织工程的要求。其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促进了PDLF的生长、黏附及增殖,且无细胞毒性,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标签: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细胞培养 丝素蛋白
  • 简介:目的:评价舌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探讨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0月—200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I病区接受手术的舌癌患者27例,所有患者的舌切除范围均在半舌内。根据重建术式分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16例)、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11例);根据肿瘤大小和分期分为T1组(9例)、T2组(13例)及T3组(5例);根据肿瘤切除后缺损的部位分为舌前部切除组(5例)、舌中部切除组(6例)、舌后部切除组(12例)和半舌切除组(4例);根据术后舌活动度分为I度受限(14例)、Ⅱ度受限(7例)和Ⅲ度受限(6例)。采用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组成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作为检测手段,对每例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采样,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所获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评价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部位、修复术式、邻近结构保存以及术后舌活动度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结果:前臂游离皮瓣组和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间,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原发灶大小不同的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比较表明,T1和T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前份切除者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后份切除者(P〈0.05),保存舌尖和口底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未保存组(P〈0.05),保存舌根组和未保存组间的语音清晰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伸舌受限者,术后语音清晰度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半舌范围内行舌切除的舌癌患者,手术切除部位和邻近结构以及舌活动度的保存与否是影响术后语音功能的敏感因素,原发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术后语音清晰度的高低,而选择何种修复手段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语音功能 语音清晰度 舌癌 舌切除 功能性重建
  • 简介:当今患者追求年轻又迷人的微笑且要具有良好舒适的功能。一个功能受损患者的口腔修复重建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且在临床上面临重大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合适的患者和合理的跨学科治疗计划对可预见的成功修复具有主导作用,这其中包括患者的需求.主诉,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本临床报道介绍应用跨学科途径所治疗的一例严重磨耗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的病例。治疗计划包括冠延长术、根管治疗后桩核修复.以及由美学区烤瓷修复体和后牙区全金属修复体共同构成的垂直距离降低重度磨耗牙面修复的咬合重建。

  • 标签: 功能重建 学科结合 垂直距离降低 美观 牙列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舌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取胚胎第13.25天(E13.25)及E15.5小鼠舌组织。应用Affy-metrixMouseGeneChip,对胎鼠舌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应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基因进行功能和聚类分析。结果: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表明,在E13.2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Exo1、Gsk3B、Kif20b、Skp2)和细胞粘附因子(Neo1、lama1)等相关。在E15.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骨架(titin、Hspb7)相关。结论:小鼠舌组织增殖和特化与细胞周期和细胞粘附基因相关,舌组织分化和成熟主要与细胞骨架相关。

  • 标签: 舌肌发育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骨架 小鼠
  • 简介:糖尿病性牙周炎是一种易造成牙周组织显著破坏的难治性疾病,在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171前牙周疾病治疗的难点和热点之一。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组成部分,炎症反应及其相关的炎症因子在糖尿病性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3除了具有经典的调节钙磷代谢等作用以外,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维生素D3通过参与炎症反应的相关细胞和炎症介质、抗炎因子进行调节,对老年糖尿病性牙周炎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维生素D3 免疫调节 老年 牙周炎 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gingivalfibroblasts,HGF)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GF,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0.001、0.01、0.1μg/ml)、不同时间(24、48、72、96h)作用下HGF的增殖水平。结果淫羊藿苷(0.001~0.1μg/ml)对HGF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1),0.01μg/ml浓度作用最明显。结论淫羊藿苷有促进HGF增殖的作用。

  • 标签: 淫羊藿苷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增殖
  • 简介:多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人牙周膜(PDLs)组织中分离和大规模扩增,为牙周再生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目前,衰老对问充质干细胞(MSC)及其细胞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项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的阻生第三磨牙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多能性和再生能力。将来自90颗新鲜拔除的第三磨牙牙周膜组织,根据捐献者年龄分为四组。

  • 标签: 人牙周膜干细胞 牙周再生 多能性 衰老 阻生第三磨牙 牙周膜组织
  • 简介:牙龈鳞状细胞癌在已确诊的口腔癌中只占不足10%。牙龈鳞状细胞癌的许多特征可以清楚地将它与发生于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区分开来。本文报告了一例牙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表现。一位81岁女性,因多发的口腔病损求治,其病损主要局限于上颌牙龈,已存在约2年。鉴别诊断包括上皮异常增生、良性粘膜类天疱疮、牙髓/牙周来源的炎症病损、扁平苔藓、以及鳞状细胞癌。临床检查发现上颌颊腭侧牙龈大范围红斑和溃疡病损,颊侧病损扩展到上颌颊侧前庭沟;应用抗生素对病损无效。放射学检查显示牙槽骨重度吸收,以及右上第一磨牙移位。随后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牙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可与多数口腔病损相似,尤其易与炎症来源的病损混淆。此外,牙龈鳞癌的易感因素和临床表现均与其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有所不同。仔细检查和常规活检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 标签: 牙龈鳞状细胞癌 牙周疾病 口腔病损 牙槽骨重度吸收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表现
  • 简介: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多种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包括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同时其易于分离和培养扩增,有望成为治疗人类多种疾病的新型工具.本文就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分化及在口腔临床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口腔 临床的应用 治疗 研究进展 软骨细胞
  • 简介:小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逐步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小胶质细胞通过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神经元发生作用,参与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与小胶质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分布特点、与神经元的关系和它们在慢性疼痛中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综述如下。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趋化因子 疼痛
  • 简介: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hydrophilic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 标签: 亲水性 成骨细胞 细胞黏附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个调节上皮细胞增殖、免疫功能和新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TGF-β及其信号通路在维持上皮细胞内环境稳态时发挥重要作用.TGF-β信号通路的失调在众多恶性肿瘤中均可见,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TGF-β信号通路的失调会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强,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而肿瘤炎症微环境中TGF-β会代偿性升高,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促进癌巢内的新血管生成,增强炎症对肿瘤的促进作用.本文就TGF-β信号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口腔鳞状细胞癌 Smad家族蛋白
  • 简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类常见的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IM,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抗病毒治疗及激素治疗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抗病毒治疗 激素治疗
  • 简介: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可以破坏牙周组织,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随着对其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牙周治疗的重点已从阻止疾病发展转变为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重建。牙周组织工程技术已成为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发展方向。干细胞群体的选择是组织工程最关键的部分之一。牙源性干细胞因其优良的再生和分化潜能,成为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重要来源。本文就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周组织 牙源性干细胞 再生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自噬诱导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雷帕霉素(Rap)诱导上调舌鳞癌Tca8113细胞自噬活性,westernblot检测诱导后Tea8113细胞自噬标记蛋白Beclinl和LC3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自噬诱导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ound—healing检测诱导后细胞迁移能力改变: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Rap诱导6h即可上调舌鳞癌Tca8113细胞自噬标记蛋白LC3-II表达,24h时LC3-II表达最强,自噬活性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p诱导后细胞生长明显抑制(P〈0.05),迁移速率减慢。结论上调舌鳞癌细胞自噬活性可以抑制其增殖和迁移。

  • 标签: 雷帕霉素 自噬 舌鳞癌细胞 增殖 迁移
  • 简介:牙髓干细胞是最早体外成功分离培养的牙源性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是组织工程牙再生、骨再生研究中极具潜能的种子细胞。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因此选择一个适合牙髓干细胞培养的微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现有文献,从细胞因子、条件培养液、支架材料、物理因素等对牙髓干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展开综述。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微环境 增殖 分化
  •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特异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牙周再生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hPDLSCs),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jaw-derived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JBMMSCs)和人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iliac-derivedBMMSCs,hIBMMSCs),成骨诱导后进行成骨指标检测。间接共培养JBMMSCs/IBMMSCs与PDLSCs,通过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观察组织特异性来源的细胞间交互作用。构建JBMMSCs/IBMMSCs+PDLSCs细胞聚合体(cellaggregates,CAs),检测成骨基因表达以及裸鼠皮下8w异位牙周再生能力。结果:经成骨诱导,hJBMMSCs的成骨相关指标表达均显著高于hIBMMSCs和hPDLSCs(P〈0.05)。经JBMMSCs诱导的PDLSCs的成骨基因表达显著高于IBMMSCs(P〈0.05);JBMMSCs+PDLSCsCA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高于IBMMSCs+PDLSCsCAs(P〈0.05),并且在裸鼠皮下异位再生牙周组织,前者形成排列规律的垂直于CBB表面的牙周膜样纤维,并且有更多新生骨基质沉淀。结论:PDLSCs和JBMMSCs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间充质干细胞,是更合适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

  • 标签: 牙周再生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聚合体 再生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