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眼科疾患的影像学检查过去主要依靠头颅、眼眶平片、CT、超声、眼底萤光素血管造影、颈内、颈外动脉造影以及眼静脉造影等。九十年代末,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问世使检查眼部疾病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MRI作为一种新的、无创伤、无痛苦、无辐

  • 标签: 高信号 视神经孔 增强扫描 低信号 良性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外耳道解剖的CT影像毗邻关系。方法在PACS系统中调取2011~2013年来本院行中耳螺旋CT检查且耳道周围主要观测结构清晰者327例(654耳)的轴位片,在东软neusoft软件中,将图像放大后,在耳道中部断层片中测量鼓沟至面神经垂直部距离及毗邻颞颌关节的耳道前壁厚度。结果鼓沟到面神经垂直部约为4mm,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道前壁厚度约1.5mm,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良好显示耳道周围主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耳道成形及耳道入路镫骨手术提供实用参数。

  • 标签: 面神经 外耳道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CT泪囊造影在泪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CT泪囊造影,并以X-线平片泪囊造影做对照.结果23例(26眼)中大泪囊11眼,中泪囊13眼,小泪囊2眼.CT泪囊造影片能清晰显示泪囊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泪囊造影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泪囊造影 其临床应用 CT 鼻腔泪囊造口术 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
  • 简介:目的探讨桥小脑角疾病的相位平衡快速梯度回波(Balance-FastFieldEcho,B-FFE)序列MRI影像学特点,评价B-FFE序列对桥小脑角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FFE序列对136例桥小脑角病变者(三叉神经痛131例、半面痉挛5例)进行MRI检查,观察桥小脑角神经、血管、肿瘤显像情况,并与手术中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117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RI显示有血管压迫者102例,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者95例,行显微血管减压+神经梳理术;14例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均为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证实7例为胆脂瘤,2例为听神经瘤,5例为脑膜瘤;5例半面痉挛患者MRI显示有血管压迫,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并予以血管减压.结论B-FFE序列MRI成像能清楚显示桥小脑角区三叉神经、面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对诊断、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桥小脑角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
  • 简介:目的利用Micro-CT扫描数据建立中耳听骨链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用Micro—CT扫描成人颞骨标本,将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MicroView、Mimics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再将模型转入其有限元分析(finiteelementanalysis,FEA)模块的Remesh环境中进行调整、细化及面网格优化,通过SOLIDEWORK软件转换为实体网格。结果初步形成的三维几何模型可较清晰地辨别鼓室腔、听小骨和内耳系统,但部分图像不同程度存在噪点。最终形成了FEA软件可识别的成人中耳听骨链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网格划分后的听骨链有限元模型中,完整听骨链的节点数降低,由原来包括805个不合理节点在内的12498个节点降低到2050个,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共1350个8节点四面体单元。结论结合Micro—CT技术及Mimics软件的三维建模方法可以快速获得较精确的听骨链三维数据,是建立听骨链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途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83。85)

  • 标签: Micro—CT 听骨链 有限元法 建模
  • 简介:目的比较面神经垂直段CT定位和解剖定位。方法15例开颅取脑后的颅底标本,对面神经管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颈静脉窝外侧壁与前壁水平之间距离进行直接测量,并与64层螺旋CT测量进行比较。结果尸骨直接测量与CT测量结果分别是(3.01±0.65)mm与(3.09±0.68)mm,(10.98±1.72)mm与(10.98±1.64)mm,(3.99±1.23)mm与(3.91±1.17)mm,(8.32±1.86)mm与(8.24±1.92)mm;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面神经管 计算机断层摄影 人体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颞骨CT密度在诊断耳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手术确诊的耳硬化患者34例(34耳,病例组)和同期确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3例(对侧正常耳33耳,对照组)的颞骨CT扫描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在0.75mm层厚颞骨CT轴位层面的耳囊周围,手动设置7个兴趣区,测量平均cT值。根据CT表现将耳硬化病例分为2个亚组:A组,CT显示无病理变化;B组,耳蜗区骨密度降低。比较各兴趣区病例组与对照组平均CT值的差异,分析病例组CT表现与纯音测听结果的关系。结果卵圆窗后缘和卵圆窗前缘这两个兴趣区,病例组平均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卵圆窗后缘t=-2.030,P=0.046;卵圆窗前缘Z=-4.979,P〈0.01)。A组30例,包括传导性聋9例(30%),混合性聋21例(70%);B组4例,包括传导性聋1例(25%),混合性聋3例(75%)。结论耳硬化患者卵圆窗周围骨质CT密度可能发生改变。

  • 标签: 耳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密度测定法 测听法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spiralCT,MS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urvedplanarreformation,CPR)在中耳乳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成人尸头标本20具,行颞骨MSCT超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在3个垂直平面上分别进行面神经管CPR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面神经管与各外科解剖标志结构间的距离,并与标本测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外半规管与面神经管关系在横断面重建CPR像上显示最好,壶腹部与面神经管间距离最短,为(1.74±0.29)mm,外半规管后缘与面神经管锥曲处间距离最大,为(2.47±0.51)mm。(2)砧骨短脚窝形态在矢状面重建CPR像上显示最佳,与面神经管锥曲最短距离为(2.88±0.41)mm。(3)乙状窦沟在冠状面重建CPR像上显示最好,与面神经管最短距离为(8.97±2.72)mm。CPR像上各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面神经管CPR重建可用于测量面神经管与外科标志性结构间的距离,为术中面神经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89-91)

  • 标签: 面神经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耳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