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2例肛周脓肿及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均为46例。参照组给予超声检查,实验组给予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诊断正确率为95.65%,参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2.61%,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磁共振 肛门脓肿 肛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07月至2022年07月,选取此间我院接收的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样本,均经手术确诊,且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46例患者的最终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结果:46例患者经过检查后,手术检查结果显示23例为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15例为I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8例为II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0例为漏诊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22例为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14例为I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8例为III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2例为漏诊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和手术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和手术均是诊断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方式,两者的诊断符合率相近,但相近后者而言,前者具有无创性、准确性高的优势,值得借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分别应用CTMRI,并比较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CT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CTMRI 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阳性64例,阴性16例。CT诊断灵敏度为65.63%,特异度为87.50%,准确度为70.00%,MRI分别为96.88%、50.00%、87.50%。组间比较,MRI的灵敏度、准确度更高,CT的特异度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CTMRI在子宫肌瘤诊断鉴别中各具优势,其中MRI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 MRI 子宫肌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凶险型前置胎盘(PPP)采取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及院外医联体收治的20例疑似PPP产妇展开分析,其入院时间在2020年4月到2021年12月,所有产妇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效果。结果:20例疑似PPP患者确诊13例,磁共振成像的共诊断出11例,准确性为84.62%,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66.67%,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中实施磁共振成像检验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利于临床治疗该病。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凶险型前置胎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B超与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核磁共振诊断价值。结果 对比发现发现核磁共振成像比B超检查的检出率明显要高。(P<0.05)结论 同B超检查相比,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保证检出率,避免漏检,核磁共振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临床诊断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诊断,有利于患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技术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优势。方法:本次研究实验共选取研究对象8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在此期间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将患者按照1:1的形式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诊断方式,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观察患者接受不同诊断后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更加优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影像技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宫颈癌磁共振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和内镜下宫颈病理活检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分期Ⅰa1-2期患者4例,Ⅰb1期患者7,Ⅰb2期患者有12例,宫颈炎4例,宫颈正常磁共振表现3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1-2期患者6例,Ⅰb1期患者有4例,Ⅰb2期患者有11例,CIN III期有6例,宫颈局灶炎性病变3例;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6.66%。结论:在早期宫颈癌的筛查中,核磁共振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中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以将MR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 标签: 宫颈癌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MRICT检查在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50例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检查及CT检查,并参照手术病例结果,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而钙化、椎间盘积气征象检出率CT检查高于MRI检查,椎间盘变形、脊髓变性、硬膜囊受压MRI检查高于CT检查,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MRICT检查均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有效率,需将两种检查方式进行联合应用,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参照,从而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MRI检查 CT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CT影像和MRI成像诊断脊椎骨折的价值。方法:通过抽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骨外科接诊数据,将10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椎骨折患者术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肝癌的CTMRI诊断与鉴别。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某院及本院医治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前者采取CT检查,后者采取MRI检查,所有患者均采取守势治疗措施,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诊断效能及不同直径病灶区的检出率。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阳性45例,阴性23例;常规组正确诊断阳性例,阴性例,实验组正确诊断阳性例,阴性例,两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果更优,其有着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且对于直径≤2.0cm的病灶有着较高检出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CT MRI 诊断 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作用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然后分别进行CT检查、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和作用。结果:100患者共累及115个髋关节,磁共振组检测出108例阳性,检出率高达93.91%,CT组检测出90例阳性,检出率为78.26%明显低于磁共振组,数据相比存在差异(χ2=11.764,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磁共振CT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结论:和CT相比,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率更高,更加安全有效,避免患者延误病情,有利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保证预后,促使患者尽快回归健康生活。

  • 标签: 磁共振 股骨头 坏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闭恐惧症患者磁共振检查护理干预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幽闭恐惧症患者78例,以上患者均将行磁共振检查,将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9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39例,采取检查前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和检查过程中恐惧症状。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检查配合度优于对照组,检查过程恐惧症状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幽闭恐惧症 磁共振检查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时段我院收治的15例(30侧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从关节盘移位和变形角度分析,这些患者已经被诊断出关节可复性盘前移8侧,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12侧,现在对这些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统计检查结果并计算检测准确率。结果:30侧关节均获得了清晰的磁共振图像,再这其中可见关节可复性盘前移7侧,检测准确率为87.5%;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11侧,检测准确率为91.67%。结论:磁共振成像能直观显示颞下颌关节内组织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其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疗提供了直观且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诊疗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2021年6月-2022年6月的3例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来进行法医临床鉴定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对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定患者的损伤机制,辅助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开展。通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分析,发现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受伤时间、积液性质以及存在的一些隐匿性损伤,更好的为患者的伤情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临床上也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法医临床鉴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过程中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是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调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由多名放射科医师进行子宫内膜癌表现分析,共同达成一致后进行分析意见,不统一时由上级医师评估,所有患者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与术前磁共振成像分期的一致性,从而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显示,在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不同分期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磁共振成像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整体表现一致性较强。得到的结论是,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取得较术后病理检查较一致的分期结果,能够为术前评估提供良好的参考,证明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出现分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

  • 标签: